这是软实力英语的第277篇文章。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首先体现在语言学习上,就是幼儿通过不断地模仿,从单个字,到两个字,再到简单的句子。 这跟鹦鹉学舌的过程是一样的。母语学习如此,外语学习也是如此。 在语言学习领域有一个理论非常有名,即“可理解性输入”( comprehensible input ),它是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的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他认为,只有在略高于学习者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二语言输入,才能形成语言习得。 这其实已经到了语言习得的第三个阶段,即理解习得阶段。倾听是语言学习的第一阶段,属于语言学习的沉默期;鹦鹉学舌是语言学习的第二阶段,是英语学习的模仿期;理解习得是第三阶段,是语言学习的发展期。 大多数成人学习英语,都是直接从第三个阶段开始的,跳过了前面两个阶段,导致听说技能远远落后读写能力的提高,最终导致聋哑英语。 01 理念先行 以理论为指导,使英语启蒙少走一些弯路。 听说领先。任何语言学习,都必须遵循听说领先原则。语言是交流的重要的工具,没有听说,则无法交流。 模仿为主。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模仿都是学习的第一步。,从理论上说,任何一门语言,只要不断模仿,就能最终掌握。 扩大阅读。对于语言学习来说,阅读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是提高语言能力的有力手段,是了解一门语言的历史,以及相关文化的重要窗口。 可理解性输入。逐渐增加语言学习的难度,不能跨度太大,否则会产生挫败感,影响学习兴趣。语言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每日清单。语言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仅有理论指导,没有可操作指南,是很难坚持下来的。每日清单则解决了坚持的难题。 02 鹦鹉学舌 学习任何一门技能,都离不开先死后活这个过程。即先是机械地模仿,就如鹦鹉学舌一样,直到熟能生巧。英语是一门技能,当然也不例外。 我们小时候背唐诗的时候,根本不理解诗的意思,只是一遍又一遍的模仿,直到背诵为止。然后,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明白诗境和句意。 武术学习也是如此,刚开始先是机械的模仿,一招一式先记心中,在今后的训练和实战中,慢慢体会了招式变化之奇妙。 小孩子练习钢琴,也是在不断地模仿老师,随着阅历的增长,对曲子的了解更加深入,演奏也就有了情感的流露,乃至余音绕梁! 临摹书法也是以简单模仿起步的,先求神似,再求神似。王献之在七八岁开始跟着父亲王羲之学书法,历经10年临摹,依然不能达到神似。最终,在用尽了18缸水之后,王献之的书法达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水平。 英语学习,先从模仿开始,学习每一个元音和辅音,同时模仿语调、重音和连读,要学习王献之10年磨一剑的精神,静心模仿,直至神似。 03 理解习得 在“鹦鹉学舌”一年之后,就要开始深入学习,即理解习得阶段。 机械重复只是使我们的口腔肌肉变得更灵活,更适应新的语言的学习,但是,这只是一种单方面的输入,是交流的基础。 理解习得的理论基础就是“可理解性输入”。为了深入学习,我们需要逐渐增加语言学习的难度,主要是从句子结构和词汇量这两个方面增加难度。 以前有宝妈问我,孩子不懂的地方应不应该翻译成汉语? 因为语言环境的限制,在国内成长的孩子,学习英语,很难达到母语自然习得的水平。所以,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汉语翻译和语法教学。但是,在启蒙阶段,千万不要逐词逐句地翻译,只需要翻译每一个句子的关键词就可以了。 以吃饭为例,妈妈不要把饭嚼得太烂,而是稍微咀嚼一下,再喂给孩子吃,锻炼孩子的咀嚼吃饭能力,否则孩子永远学不会吃饭。 04 立刻行动 拖延症是学习的肿瘤,英语学习尤其如此。 外语学习需要大量的时间输入,哪怕是语言表达能力滞后的孩子,只有坚持大量输入,也能修炼成“英语高手”。但是,前提是笨鸟先飞。 必须马上行动起来,在行动中改正错误,而不是观望和犹豫。 英语是一项语言技能,而任何技能的熟练掌握,都需要10000小时的千锤百炼,没有任何捷径,不能有任何偷懒。英语学习不是一场智商的比拼,而是一场毅力的较量。 连续10年,每天3小时,或是连续20年,每天1.5小时,你准备好了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