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校之道】让人心向往之的一所名校——山东省济宁学院附属中学的精神风景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0-09-09

济宁,孔孟之乡,运河之都,历史文化悠久,是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等儒家先师的诞生之地。儒家思想从这里起航,绵延不绝,遍及全国,又走向世界,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这是济宁文化的骄傲,也是济宁教育的自豪。

济宁学院附属中学作为一所闻名遐迩的名校,在承继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又接续当代教育蓬勃兴起之新风,在教育管理、师德建设、教师培养、学生成长,以及儒家文化进校园等各个方面,都有了自己独特的探索,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骄人成绩。

各谋其“政”的管理之道

附中一校四区,拥有从小学到初中的11383名学生,以及640多位教师,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大”学校,管理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可作为一校之长,李汝敏并没有忙乱不堪,疲于奔命,而是应付自如,且胜任愉快,将各项工作都安排的井然有序。其管理之道,当是进入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据对该校进行过深入采访报道的《济宁日报》记者刘利民讲,李汝敏是一位心有大格局与大谋略的校长,他的管理采取了“垂直管理、条块结合、突显校区落实”的十四字立体网络管理模式。即各级部抓常规落实,教务处监控检查。常规并非简单的一定之规,常规里有规则,有制度,有文化。常规抓好了,才真正彰显出“制度文化”化育人心的力量。文化的要义在于以文化人,当常规“化”在教师与学生的心里的时候,常规就不再只是作为制度起到约束作用了,而更多的在于能够引导师生形成良好的教学与学习习惯,进而升华成一种文化自觉,最终习惯成自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常规之要,则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这个问题解决了,好的教学效果与学习成绩便不求自得。为此,学校加大了常规管理工作,不但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而且激发了他们自我反省、自我探索、不断精进的积极性。

据初三年级部主任张新亚老师讲,学校实行级部负责制,刚开始还是有点被动地落实,现在完全是主动出击了;不仅级部主任,老师们也有了主动积极工作的意识。每个月,级部主任都要对教师的教案、作业批改、集备等情况进行检查,他们欣喜地发现,老师们不仅没有反感检查、应付检查,反而自觉地把检查当成了鞭策自己不断成长的动力。而教务处在随时抽查教师上课、教案、集备及作业批改、自习课纪律时,同样惊喜地发现,老师们的教学水平、班级管理艺术已经不断地呈现出可喜的上升趋势。教学工作实现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与精神境界的双双提升,教师之教与学生之学,就不再是一场又一场心力交瘁的苦役,而变成了师生不断探索、共同演绎精彩的生命场。

管理需要制度的文而化之,同时,也要有超群的识人之术,用人之道。《论语》有言:“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何也?慧眼识人、知人善用,选好人,用好人,当是舜走向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学校管理也是如此。据李汝敏校长讲,学校选拔出来的副校长及各校区的执行校长,不仅业务强,而且人品好。他们勇于担当,极有责任感,又富有教育教学经验,工作效率高,教学质量好,管理有成效。在与校区校长交流时,他们则深深感动于李汝敏校长的特殊信任与重托。“士为知己者用”,领导的极度信任化作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对工作高度的责任感。信任有多大,责任感就有多强,工作的积极性也就有多高。而人的潜力是巨大的,当每位校区校长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潜力,一心一意为学校谋发展的时候,也就有了开拓创新的思路,以及群体奋发向上的无限凝聚力。而当大家群策群力,形成积极有为的向心力的时候,即使是非常艰难的工作,也会迎刃而解,并且多能取得比较可喜的成绩。

“垂直管理、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很重要的一点是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每个人,无论校长、副校长,还是校区校长、级部主任,甚至班主任和普通老师等,都要做到不缺位也不越位。孔子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可在不少时候,有的校长出于对工作的责任感,在无意中谋了副校长甚至中层干部的“政”,用心虽好,却于无形中消解了他们主动工作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也会造成责权不明,为学校管理埋下隐患。李汝敏校长深知这其中的利害,不属于他这个总校长所谋之“政”,就完全放手给予应谋其“政”之人,使人有其位,又有其权。李汝敏校长看似简单的“放手”和“分权”,背后却是对管理团队的极大信任,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能力的认可。这一做法,使管理团队不但人人充满蓬勃的热情,而且也发挥出巨大的创造力,有力地推动学校整体工作不断迈向新台阶。

李汝敏校长所谋之“政”,大多是关乎学校发展前程、发展方向的大问题。方向对了,各司其职的副校长、中层干部与老师们,才能行有目标、干有收获、心有快乐幸福。

不言之教中彰显教师高格

教师是教书者,更是育人者。育人需要言说,更需要身教。孔子所说的“力行近乎仁”,就特别强调了实践的意义。在济宁学院附中就有这样一批教师,无需领导要求与督促,默默无闻地行不言之教,其精神的高格闪烁出耀眼的光芒。

高新区校区处在城乡结合部,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为了让学生从一入学就养成不迟到的好习惯,学校要求每位班主任在上课前10分钟,对本班学生进行清点,并问清个别学生迟到的原因,及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附中高新校区张新宽校长给我们讲了几个教师的感人故事。

马婷,一位极有责任感的班主任。有一天,她发现一位学生没按时到校后,马上给照管孩子的爷爷奶奶联系,结果手机无人接听。随后她又与孩子在北京打工的父母联系,也没有成功。敏锐的直觉让马老师觉得一定有事儿,马上又想办法与这个学生的邻居联系上,让他们到孩子的家里看看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结果邻居一看,大吃一惊,原来孩子及其爷爷奶奶煤气中毒,已经昏迷不醒!正是因为马老师对学生“一个都不放过”的高度负责精神,使这祖孙三口人免遭生死大祸。

语文教师张哲是一位新招考来的老师,寒假中的一天陪妈妈去市场买菜,发现她班上一位学生的爸爸神情焦躁、行色匆匆。便赶上前去,询问是否有什么事情。学生的爸爸说,孩子的妈妈出车祸了,他一边照顾妻子,一边照顾孩子,忙得焦头烂额。张哲老师毫不犹豫地说,那就让孩子到我家来住,由我照看!这位父亲略有迟疑,随后就答应下来。因为在平时与孩子的交流中,他早就知道张老师是一位非常负责,充满爱心的教师。于是,孩子住进了张哲教师的家里,享受着特殊的母爱,不但有了可口的一日三餐,还有了张哲老师在学习上的悉心指导。

语文教师崔颖不幸在路上被车撞伤,医生嘱其在家养病,休养三个月。可不到一个月,她就拄着双拐赶到学校上班。学校领导与老师们劝她在家休息,要她伤好之后再来学校就行。可她说,我舍不下孩子们,在家里休息着心里不踏实啊!于是,由爸爸每天送她到校,放学再接她回家。这一接送,就是两个来月。

据南校区校长陈庆年讲,语文老师马清华的父亲,杨秋丰的母亲在重病监护室里,两位老师一直到老人去世都没有请过一天假。

数学教师李淑华在工作总结中有这样一句话,在附中工作了30年,当了29年班主任;是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让她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也感到了人生的幸福。

据高新校区校长张新宽讲,附中有一大批教师,坚守师道,宁静致远,淡泊名利,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正是这种境界与觉悟,才造就了一届又一届品学兼优的学生,也才有了附中越来越高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青年教师成长的良好机制与人文环境

附中整体教学水平之所以持续攀升,与青年教师培养机制有着内在的链接。绝大多数青年教师,都希望自己成为名师,可如果只是单凭自己探索,常常会走一些弯路,甚至还会走错方向。由此不但会拉长其走向名师的路程,还有可能让他们终生与名师无缘。更重要的是,还会形成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即走向名师之路太过艰难也太过痛苦,只好中道而止,不再对未来充满希望。

附中领导们系统地研究了青年教师成长的规律,不但排除了阻碍他们走向成功的路障,还经过深入研究,为他们精心设计、量身打造了成长规划。于是,就有了以拜师结对为载体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青年教师刚一入校,学校就根据其不同情况,分别安排一位名师或骨干教师作其师傅,双方互相听课。在听课的时候,青年教师要虚心向师傅学习;师傅则要找出青年教师的优长之处,并循循善诱,指出其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每个期末,青年教师则要面向全校老师执教一节拜师汇报课。

初二年级部主任、语文老师于贤广对笔者说,青年教师拜师结对的培养工程,让更多的青年教师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快速成长起来,有的甚至还出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可喜景象。

李明2000年大学毕业来到附中任教数学课,现已成为杏坛名师。他说自己非常幸运,是学校的拜师结对工程让他走到今天的。很多年来,师傅为他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从一次又一次,一天又一天的听课指导,到校际和全国性的课堂教学比赛,师傅的无私付出、耐心指导每每让他感动不已。有的时候,师傅还把数学组内所有教师请来,听他讲课,为他评课。在师傅及其他老师不断的肯定与鼓励,以及及时的批评与建议中,他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2008年,李明参加省级优质课大赛。为了让他取得佳绩,周灿主任与数学组组长反复听评李明讲课,提出许多很有建设性的意见。一直到了比赛入住的宾馆里,他们还坚持要听他试讲。无奈,只好把墙壁当黑板,让随行的郑洪艳副校长、周灿主任与数学组长等做学生、模拟讲课。“课”上,他们一边听,一边评,直到次日凌晨1点,他们感到近乎无懈可击的时候,方才中止了这堂“长课”。李明说,晚虽晚矣,可躺在床上的时候,已经有了稳操胜券的感觉。大家的支持,让他心里格外温暖和踏实。所以,那天晚上,他睡得特别香。

第二天,他轻取一等奖。欣喜之余,他的心里,更装满了深深的感激与感恩之情。

据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王红静讲,不止于李明老师,附中有一大批青年教师都是在师傅及老师们的关注中成长起来的。办公室主任邵长瑞说,在一次山东省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中,附中6位教师全部被评为教学能手,创造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迹。

荣获山东省优秀班主任称号的曹凤华老师、市优质课和省优质课一等奖的马玉书老师等,都与李明老师有着共同的感受。他们认为,有了学校优质的人文环境,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才走得这样通达、这样稳健。

郑洪艳副校长说,常听人们说文人相轻;可在我们学校恰恰相反,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同事走向成功,“成人之美”已经成了一种精神风气。这种精神风气有着巨大的生命能量。同时,这种精神风气又不断地向学生那里传播,从而让学生也有了“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的合作意识,以及乐于“成人之美”的美好品质。

在与那些帮助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师傅们交谈的时候,其自豪之情无不溢于言表。同时,其谦虚品质又让我感动不已。他们不但不谈自己帮助青年教师成长之功,反而不断真诚夸赞这些青年人上进心与可塑性之强。他们很兴奋很自豪地说,这些青年人必将会超越我们,不只是在未来,有些当下已经显现出来了。

孔子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是的,这些思维开阔、勤于钻研、谦虚好学的青年人确实“可畏”。可是,如果学校没有这种培养青年教师的机制,没有师傅们的殷切期望与无私奉献,没有群体成人之美的风气,即使他们具有走向成功的潜质,也有可能被不正之风扼杀在摇篮里。“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风气之正,机制之好,青年老师成长的人文环境之优,成为了附中人才辈出的一种生命支撑,成就了青年教师对事业成功、人生圆满的美好追求。

多彩的活动让学校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

附中的活动之多,是一般人很难想象的,有的班主任甚至说让人有点应接不暇。可是,他们非但不因此而感到心有压力,反而越来越喜欢上了组织各种活动。尤其是学生,在活动中所呈现出来的热情,简直是一浪高过一浪。

每周二下午第三节课,是固定的社团活动时间。每逢此时,49个社团所开展的天文地理、模拟法庭等种类繁多的活动,更是精彩纷呈,别有洞天。比如心理社团,不但有3位专职指导教师,还成立了心理指导委员会,除日常活动之外,每年11月还有心理活动周。届时会邀请专家开设讲座,组织学生制作心理电影,创制心理绘画,布置心理展板等。

据团委书记翟珂文讲,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个个兴奋不已,忙得不亦乐乎。而且,很多在教师看来特别敏感、很难解决的心理问题,就在这些社团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消融了。这些活动不仅优化了学生的心理,还和谐了师生、生生关系。

除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其他各类活动也搞得风生水起。这些活动,不仅仅局限于于学校,还走向了社会。

从2007年起,每年寒暑假,附中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便成了一道诱人的人文风景。他们走进社会的各个阶层,走访警察,看望老人,采访路人,深入店铺,探访小吃街,寻访民间艺人等。地方小吃,甚至成为了他们专题研究的对象。通过对济宁当地具有地方特色的甏肉干饭、玉堂酱菜、王家馓子、热豆腐、夹饼等小吃的历史渊源的认真考察,他们形成了一份有理有据、内容详实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还拍摄制作了《舌尖上的济宁》视频,介绍了每一个传统小吃的特色食材和深邃的文化底蕴;对这些小吃在传统特色上进行的食材革新、文化提升进行了解读,探索了这些地方美食的渊源以及流传至今的原因。作为小小年纪的中学生,孩子们挖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烈意识令人钦佩!

同时,孩子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还融进了自己的思考,具有了社会担当意识。比如在参观与考察博物馆之后,他们认为,博物馆不仅仅具有保存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功用,还应该发挥为大众提供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和审美欣赏的平台的的作用,于是,以文本的形式提出了一个开放博物馆的建议。两年后,济宁市政府部门正式颁发文件,所有的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全面开放。于是有人说,附中的学生真有远见啊!

美术教师王令琦是附中艺体中心主任,他带领艺体组的老师们走进乡村,开展了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比如来到曲阜市王庄镇纸坊村,聆听桑皮纸传承人郑友明讲述“活着的造纸术桑皮纸”复杂的制作工艺。前往鱼台县李阁镇拜访陶运航老师,听其讲述始于唐代的木版年画故事以及他与木板年画的不解之缘。回到学校,孩子们对调研获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素材进行系统的整理、研究,并开展了民间美术进课堂的活动,很受大家喜爱。孩子们对中国古代的文化智慧感动深深地惊诧并叹服,产生了探寻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心理欲求。

暑假一周的户外夏令营,更是学生格外向往的活动。晚上,在野地里仰望满天星斗,尽情地呼吸新鲜的空气;白天,在田间地头,与老农们聊起家常,并与他们一起收割庄稼。天气虽然非常炎热,常常弄得人一身土一身汗,可他们却个个兴高采烈,乐而忘返。

有人因担心学生安全也曾提出过取消夏令营活动的建议,可学校领导研究之后认为,绝对不能因噎废食,因为他们毕竟是要走向社会的。有的学校一直把学生关在学校里,的确最大可能地保证了学生当下的安全,可是,他们走进社会之后呢?教育,不能太过“近视”,不能因为怕担责就裹足不前,要为学生未来的生命负责,就要在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还要让他们当下就在实践中学会如何规避种种危险的方法。事实上,学生本来就有着自我保护意识,并且制定了精细的安全保障措施,且有教师随行,所以,附中一年又一年的暑假夏令营活动,不但没有出现过任何安全问题,反而更加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

每年一届的大型体育活动,也是所有学生的最爱之一。而2017年5月,学校更是别出心裁地将体育比赛移至济宁市鸟巢体育场,气势恢弘的建筑,全国一流的设施,可容3万多人的场地,让学生惊叹不已,幸福莫名。参加一次体育比赛,不少孩子会兴奋一个多月。

分校校长孟庆昊认为,孩子们即使离开附中好多年,这种美好的回忆依然会烙印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甚至成为一种终生最美好的铭记。

初一年级主任陈熠很高兴地对笔者说,通过活动,孩子们参与的兴趣越来越高,也更喜欢学校了。而学校,不但是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地方,也应该是他们终生向往的乐园。

李汝敏校长认为,附中之所以举办这么多的活动,目的就是要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进各自喜欢的活动中,不会因成绩不够优秀或者其他种种原因游离于群体活动之外,这样,他们在学校就不会感到自卑、无助与寂寞。同时,活动也给每个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各自不同的特长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并由此生成了特别的自信心,以及心灵愉悦感。这些,恰恰是提升学习效率的内在品质。所以,附中活动如此之多,非但没有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每年的中考成绩反而在全市。因为只有心灵的自由与畅快,与人相处的和谐与愉快,才能让学习抵达高效的境界。其更深层次的意义还在于由此在学生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热爱生活、团结互助、和谐共生的种子,它不仅在当下扎根、发芽,还会在其未来的生命中开出繁盛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儒家文化进课堂提振教学品质

李汝敏校长认为,济宁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学院附中作为该市一所名校,有责任、有义务传播中国优秀的儒家文化。而学校一批有志之士,对儒家文化也情有独钟且颇有研究。于是,就有了儒家文化进课堂的思考与行动。

众所周知,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争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但如何让语文教学从“少慢差废”的尴尬境地里冲脱出来,在不少地方依然是任重而道远。

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突围,附中选择了儒家文化,尤其是原典儒家文化。

他们认为,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其间不但摇曳着智慧的光华,而且更有着如何修身做人齐家治国之道。而古代的教学,便从四书五经等原典儒学实现了人们的生命飞跃,并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的文化大家、一位又一位的国之栋梁。

据教科室副主任兼初一语文教师侯建华讲,老师们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进行立项并开展了课题研究,同时用心编写了儒家文化教材,形成了烙印着济宁学院附中属性的儒家文化课程,且有专职教师与固定课时。当儒家文化在语文课堂上被演绎得如火如荼的时候,老师们还还把儒家文化的名篇引进了数学课堂。其实,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与高品质的精神文化难以分割;如果说学科知识之教与学是“术”的话,而人格与精神的锻造则是“道”。“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而术与道的水乳交融,则让儒家文化在课堂有了别样的风采,让学生的学习进入到更高的层次。

课堂教学固然需要研究学科知识,可是,如果不研究学生善学乐学以至富有生命动力之学的内在规律,则学科知识之学便如钻冰取火、缘木求鱼,只能在浅层次徘徊复徘徊。因为任何学科知识都有其生成的内在规律,也有其人文的丰厚元素。这恰恰是学生学好学科知识,尤其是终生持续、健康成长的必需。儒家文化具有巨大的精神穿透力,它会在无形中走进学生的心里,让他们在日复一日的熏陶中逐渐懂得“君子求诸己”“仁以为己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等道理,立下为国家兴旺发达而终生奋斗的宏大志愿,进而生成积极努力、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更重要的是,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但拥有了骄人的学习成绩,也具备了优秀的品质。

作为孔孟圣地、东方圣城的济宁,用数千年的儒家文明、悠远绵长的精神文化哺育着济宁学院附中。济宁学院附中,也在与时俱进中传承着儒家文化风范,并以自己浓厚的文化特色、深厚的办学底蕴,滋养着莘莘学子,带动着济宁教育蓬勃发展,使圣城文明薪火相传。

李汝敏

李汝敏,男,汉族,生于1963年9月,山东嘉祥县人,中共党员。1985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省第六届中学语文教学委员会理事;济宁市初中语文教学能手,济宁市语文学科带头人;现任济宁学院附属中学校长、党委书记。先后荣获全国学校安全管理先进个人、山东省教育厅评为省国际交流与合作先进个人、全国“百名科研创新校长”、济宁市名校长、济宁市“五一劳动奖章”、济宁市十佳校长等荣誉称号。主持语文“以训练为主的教学基本模式”实验荣获山东省教改优秀成果一等奖。在省市报刊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十余篇,主编《创新的力量》《倾听花开的声音》等论著。

(原载于《中国教育报》,2017年11月11日,第4版。)

陶继新

taojixin6789

点击上方“xxx”关注我们
读书在没有充分的知识作为前提的情况下,即使行了万里路也不过是邮差而已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请输入标题

请输入标题

↑ 点击上方“xxx”关注我们
↑ 点击上方“xxx”关注我们
↑ 点击上方“xxx”关注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