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种好心田|种好心田(4)——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幸福教育 系列之二十八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0-09-09

真正的幸福来自内心,

幸福是一种心灵的能量,

是一种可以让自己幸福,

同时也让别人幸福的内在力量,

即种好心田。


自找快乐

魏书生:所以,人类追求真善美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反复、很多曲折,很多人不愿意朝前走,很多人还要设置重重障碍,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现象。你若看透了,就知道咱们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这个熊样了,你想让它太快,不可能。不过,比咱们的祖先强多了。你想让它太好,也不可能。有学生问我,老师,社会主义好吗?我说不好。你怎么说不好?我说,废话,如果好,咱们还追求共产主义干什么?就是因为不好,咱们才追求更好的社会。人类总是一段一段地发展着,把咱安排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一段,这一段没有办法选择。我总说,同学们,老师们,咱们必须把人间的事儿分成两类,一类是自己说了不算的,一类是自己说了算的。对自己说了不算的事儿,你必须学会看得开,想得透,出得来,放得下,不跟它较劲,不然,你就会白白浪费生存成本,这样你才能静下心来;对自己说了算的事儿,你必须拿得起,进得去,想得深,干得实。

我说,什么事儿咱说了不算呢?咱们来不来咱说了不算,咱们走不走咱还是说了不算。没到地球上来之前,咱们谁想过要到这儿走一百来年?既然安排咱们来了,不来能行吗?所以,报到第一天大家伙儿不都是哭着、喊着来的吗?哭,喊,嚎,不愿意来,但还是得来。一天一天长大了,才发现,哭什么哭,地球多好,天这样蓝,水这样清,花朵这样鲜艳,90%的人这样真诚、善良。有点坏人,但也不多,基本都在监狱关着。于是乎又不愿意走了。但是你不愿意走,能行吗?你占地方都占了一百来年了,你不走,后来的搁哪儿?所以,结论是来也不自由,去也不自由。既然来去都不自由,急也没用,怨也没用,指责也没用,发牢骚也没用,只有一件事有用。什么事?收缩成本,回归内心,超越自我,种好心田。让咱来咱就来,让咱走咱就走,得大快乐,得大自在,淡定从容。

有学生说,老师,来不来咱说了不算,走不走咱说了不算,就中间这一百来年咱说了算呢。我说,不对,这一百来年99%的事儿,你都说了不算。空间上你没法选择,时间上也没法选择。空间上要让大伙儿选,谁不盼望着出生那天一下子就能生在省长家里?可睁开眼一看,哪儿?平民百姓家。生在百姓家是一辈子也改变不了的,99%的人都是这样,那么你急也没用,怨也没用,指责也没用,发牢骚也没用,只有一件事儿有用:收缩成本,回归内心,超越自我,种好心田,全身心爱这个平平凡凡的家,爱咱平平常常的爸和妈。只有这样,你自己才能得到最大的快乐和最大的自在,同时,家和万事兴。别人过什么日子别去关注,有的人傻乎乎的,过着自己的日子总攀比人家的日子,活在中国总攀比美国。人家美国多好,那个多进步,那个多合理,那个多文明。我说,这不是在闹吗?美国好,你快点去。他不让我去。我说,废话,好的你去不了,中国不好你离不开,好的去不了,坏的你不去,高处不能成,低处不肯就,元帅当不成,不肯当士兵,你不是在白白经受精神煎熬吗?

我说,为了自己,你要全身心爱自己的国家,因为只有中国是咱们自己的,当然也用不着因为爱祖国而使劲糟蹋人家美国:美国那个破地方,老百姓吃不上,穿不上,让咱去咱也不去。我说,如果高薪聘请你,你也去,没让你去,就好好爱生活,活在辽宁爱辽宁,活在盘锦爱盘锦,活在学校使劲爱自己的学校,爱别的没用。既不要糟蹋人家,也不要糟蹋自己。这样,生活的大浪把你卷到任何一个空间,你都能快乐起来,高高兴兴地干起来,爱起来,扎实一点,往深处扎根,这样,你不就天天都活在精神天堂之中了吗?

有学生说,老师,时间上也没法选啊?我说,时间上更没办法选择了,人类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日夜涌流,流淌到咱们活的这一段都流了一百七十多万年了,这条河还会向后流多少年呢?一百七十万年,三百四十万年,六百八十万年……有的未来学家说五千万年以后,地球的主人仍然是人类。我们1984年上过一堂课,题目就是“五千万年以后的地球上主人是谁”,辩论非常热烈。到现在我还跟学生说人类用不着再活五千万年,也不用活五万五千年,只要再活上五百年,人类就很富裕。有多富裕,算过吗?2510年全地球人均GDP有多少?学生说,老师,我没算过。我说,告诉你,据魏老师测算,2510年人均GDP准得突破100万美元。这是保守数据,根据是什么?

1950年全地球大家伙儿干一年创产值2万亿美元;1980年8万亿;2000年32.5万亿;2008年62万亿,当时65亿人平均每人将近一万,中国是3290,美国赶上金融危机没弄好,是45000,咱们这么努力,快追上美国的零头了。我说,人类到GDP人均一万美元的时候就别弄得这么快了,弄得地球乌烟瘴气的。人类每年只要发展1%,教数学的知道69年后GDP就会翻一番,翻到2510年就是100万美元,100万美元差不多等于660万人民币。一个国家绝大部分公务员的工资水平,等于这个国家人均GDP的水平,这是一个公式。太高了,拉动物价高涨;太低了,拉动不了内需,符合这个公式,经济发展一般就比较稳定。咱们中国人现在一年的工资平均三万来块钱,到2510年的时候,一个人的工资就是660万人民币,夫妻二人都教书就能拿到1300万人民币了,买汽车就不用贷款了,家家户户都能普及飞机了。学生说,魏老师,你净瞎说,油都抽干了,煤矿都枯竭了,新发现的可燃冰都烧光了,那么多飞机烧什么?烧氢,非常简单!

多少年以前世界上就有烧氢的时候,只不过氢的生产成本太高。什么是氢?喝一口水,喝的全是一氧化二氢。科学家讲,人类由烧碳经济时代进入烧氢经济时代的时候,才真正进入了文明的门槛。大家想想看,咱们离真正的高度文明差远了,到那个时候就不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了,你拿着高倍放大镜满地球地去找,能不能找到一个没读过硕士研究生的成年人呢?找不着。原因是什么?夫妻二人一年赚1300万人民币,谁不让自己的孩子去读硕士?到那个时候,你还想找一个企业家、老板,跟人家商量这事儿:老板,你能不能造点三鹿奶粉,搀点三聚氰氨?他宁可不活也不干这事儿。为什么?人类越进步,越富裕,越文明,人们才可能把人格这两个字看得越贵,你要求在初级阶段的时候人人都把人格看得高于一切,不可能!

所以,现在有不少人说,什么做人不做人的,先富起来再说吧,只要能富起来,当猪也行。而那个时候,人们做“人”绝对压倒一切。那个时候你还找胡长清、成克杰商量:省长,你能不能贪污三千万、五千万?人家就会觉得你不拿人家当人看。你想找贪官?根本没有。那个时候,政治极其公正,公平,公开。只要再过五百年,就是这个水平。但是,咱们眼看着那一段特别好,就隔着短短的五百年,可咱们横直去不了。历史就把咱们安排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你爱活不爱活都是这一段,没法选择了。剩下能够选择的是什么?就是自己的生活态度——收缩成本,回归内心,超越自我,种好心田,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天天满怀感恩之心。为什么?幸亏把咱安排在这一段,不然的话,愣把咱安排到原始人类那一段,咱不也得受着吗?一天到晚赤身裸体地活着,大伙儿都这样。

所以,这些大的事你想通了,就容易放下自己说了不算的事,看得开,想得透,出得来,放得下。这时出现那些烂的、假冒伪劣的产品都是理所当然的,都是很正常的。但是咱们自己,还是要收缩成本,回归内心,超越自我,种好心田。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好眼前的事情,尽到眼前能尽的责任。这样,你就把自己有限的成本,都投资在了你说了算的土地上,而不是投资在人家那个地上,当然,你就会快乐。

陶继新:魏老师,我非常欣赏您说的种好心田。一个人的幸福,虽可外取,更应内求。外取或许能够让我们获得暂时的幸福,比如说有钱可以下馆子、买房子、买车子;有权可以让人服从、听话,可以指挥别人;有名可能得到尊敬、崇拜、羡慕。物的享受、权的力量、名的荣誉,都会使人产生一定的满足感,但那只是一种短暂的自我感知的“幸福”。其实,贪欲是永无止境的。没钱的时候想有钱,得到之后或许有一阵喜悦,接着便是不满足,又想着有更多的钱;没权的时候想着有权,升职之后或许有一个阶段的满足,渐渐地又会产生对更大权力的欲望;没名的时候想成名,有了一点小名气,又想着增加更高的知名度。所以,“幸福”总是不能长期驻留下来,更不能伴随自己一生一世。如果每天累积的是满脑子的欲望,非但得不到真正的幸福,终有一天,还会欲火焚身。所以,真正的幸福来自内心,幸福是一种心灵的能量,是一种可以让自己幸福,同时也让别人幸福的内在力量,即种好心田。如果一直想着自己吃了亏,别人沾了光,别人对不住自己,非但种不好心田,甚至会荒芜了心田。所以,种好心田很重要。世界上所有的大德高僧的心田都种得非常好,他们的心不会被外物所左右,正如寒山在诗中所说的:“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看来,幸福不幸福的关健是我们的心,心是万法之源。心里有什么,就聚什么。正所谓“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魏老师,您在任何情况下,几乎都保持了很快乐的心境。因为这个你自己说了算。但是,有人尽管也能自己说了算,可是,却始终牢骚满腹,时不时地还大发脾气。我发现,这样的人本来可以活一百多岁,可是,五六十岁,甚至四五十岁时他们就提前走完了一生的历程。其实,不是外力让他少活了几十年,而是他自己没有种好心田,从而导致生命的提前终结。

有的人喜欢唠叨、抱怨、生气,甚至这些变成了一种惯性行为。岂不知,唠叨、抱怨、生气是对自己的心田的一种无意识的毁坏。其实,唠叨、抱怨比抽烟更加损害自身的健康。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将果汁和其他食物放在一个盘子里,然后开始唠叨和尖叫。实验结果显示,唠叨和尖叫破坏了盘子里的果汁的营养,使它变成有毒之物。可以想象一下,这有毒之物在胃里又会变成什么呢?

日本的江本胜教授做的水结晶实验也证明了情绪对人的重要影响:人类心念、情绪的力量比声波、光波的能量、速度都要大,要快。水是我们心念的一面镜子,我们的心念、情绪、言语、祈祷的声音都会影响水分子的结晶,水能感受到我们每个人的情绪能量。比如,“善良”、“感谢”、“神圣”等美好的信息,会让水结晶成美丽的图形;而“怨恨”、“痛苦”、“焦躁”等不良的信息,会让水结晶成离散丑陋的形状。何止是水,世间万事万物都具有佛性和魔性。你若以魔眼待之,那么它呈现在你面前的就是魔性;你若以佛眼观之,事物佛性的一面就会如鲜花般灿烂盛放。

由江本胜的实验,我想到了曾看过的一篇小文章《宇宙的九大定律和四大原则》,里面提到了以下两条定律——

其一是吸引定律:人的心念总是与和其一致的现实相互吸引。因为人都是选择性地看世界,人只看得见和留意自己相信的事物,对于自己不相信的事物就不会留意,甚至视而不见。所以人所处的现实是人的心念吸引而来的,人也被与自己心念一致的现实吸引过去。这种相互吸引无时无刻不在以一种人难以察觉的、下意识的方式进行着。一个人的心念是消极的或者丑恶的,那他所处的环境也是消极的或者丑恶的;一个人的心念是积极的或者善良的,那他所处的环境也是积极的或者善良的。人如果能控制自己的心念(思想),使之专注于有利于自己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上,那这个人就会把有利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吸引到其生活中去,而有利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也会把这个人吸引过去。

其二是深信定律:人如果真正深信某件事会发生,则不管这件事是善是恶、是好是坏,这件事都一定会发生在他身上。比如一个人深信积极的事物一定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积极的事物就一定会发生在他身上。又如果一个人深信自己命不久矣,那这个人的生命也不会延续太长。所以,用好的信念取代不好的信念,是命运修造的原则。

我非常喜欢米奇·阿尔博姆的《相约星期二》,书中的主人公莫里·施瓦茨老人是米奇十五年前的老师。老人得了绝症,叫肌萎性侧索硬化,来日无多。一天,米奇去看他,大吃一惊,没想到自己的老师已经病入膏肓,问他何以病成这个样子。老人说自己得了绝症,快死了。但是他说话的时候很平静,甚至很快乐。米奇说,老师,我可以帮您什么忙吗?老人说,你要是真想帮我忙的话,当然可以,以前上学的时候你不是星期二来听我上课吗?现在,星期二你再来继续听我讲课,不过,现在我讲的内容与以前的不一样了,是讲我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老人在向米奇讲述自己逐渐走向死亡的过程的时候,非常从容,甚至很幸福。在老人看来,生可以演绎出一番精彩,死也同样可以撞击出生命的火花。

由莫里老人,我想到了孔子的乐感文化,这种乐感文化在您身上就体现得非常明显。孔子一生遭遇了很多波折,他曾经带着他的弟子周游列国14年,即使回到鲁国也不受重用。但是,他的心情依然很好。他谈到自己时说了一段很妙的话:“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意思是说,我发愤忘食地学习,快乐得都不知道忧愁了,甚至连老了都不知道了。他还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意思是说,我吃粗饭,喝凉水,把胳膊一弯当枕头,往地上一躺,睡了,可是,却快乐异常啊!这种乐观的精神,对于我们今人来说,依然有着巨大的启示。

但是,很多人却是自寻烦恼,对别人一个无意的眼神、一句无心的话,都会生疑心;在某个时段遭遇到挫折的时候,就会悲观失望,怨天尤人。人们往往忘了有得就有失的道理。得的越多,负担也越重;甚至得的越多,失的也越多。无论外界的生活多么光彩照人,只有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向内走,才会发现外界的贴上标签的幸福并不特别重要,只有心灵的力量才是重要的。这样,你就会懂得一个人的真正实力不是表现在名利场上,而是能够做自己内心真正喜欢做的事情,能够把握生命的方向。所以,我们应当以最纯净的态度去对待事情本来的样子,“物来则应,物去不留”。因为得失在人生中总是相互转换的,我们没有必要自己丢弃本然的快乐。

现在不少人在谈“禅”,因为进入这一境界,人生就会发生变化。那么,什么是禅呢?我不想谈玄论道,就打个比喻吧。比如,张三正坐得舒舒服服的,李四却让他站起来,并让他抬起一条腿。然后,陆续往他身上放东西,越放越多,东西越来越重,直到他实在支持不住了,李四才说,现在,我把这些东西一件件地拿下来,你再感受一下。张三感到,李四每拿下一件东西,他就轻松一些;全部拿完时,他感到特别轻松。这个时候,李四笑着说,你把抬起的那一条腿放下来吧,并准许他坐下来。这个时候,张三感觉简直太轻松了。于是,李四说,你心里的负担比我给你加的东西还重,如果你能把你心中喋喋不休的杂音,那些纠缠你的老旧的疑虑与绝望,以及你心里所需要的外在的名、利等全部放下,你的生命就会非常精彩,你就能进入禅的境界。因为我们的心灵太容易失去方向,太容易飞速旋转。是的,人们心里的负担太重了,必须放下。我们在得的时候,还要学会舍,有舍方有得嘛!

有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

一个青年背着一个大包裹千里迢迢地跑来见无际大师,他说:“大师,我是那样的孤独、痛苦与寂寞,长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了极点;我的鞋子破了,荆棘割破了双脚;手也受伤了,流血不止;嗓子因为大声呼喊而喑哑。为什么我还不能找到心中的阳光?”大师问:“你的大包裹里装的是什么?”青年说:“它对我可重要了。里面装的是我每一次跌倒时的痛苦、每一次受伤后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时的烦恼。靠着它,我才走到你这儿来。”然后,无际大师带着青年来到河边,他们坐船过了河。上岸后,大师说:“你扛着船赶路吧!”“什么?扛着船赶路?”青年很惊讶,“它那么沉,我扛得动吗?”“是的,你扛不动它。”大师微微一笑,说,“过河时,船是有用的;但过河后,我们就要放下船赶路,否则,它就会变成我们的包袱。痛苦、孤独、寂寞、灾难、眼泪,这些对人生都是有用的,它们能使生命得到升华,但若须臾不忘,就会成为人生的包袱。放下它吧!孩子,生命不能太负重!”于是,青年放下包袱,继续赶路,他发现自己轻松而愉悦,步子迈得比以前快得多。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心理包袱并不比这个青年少,有荣誉,也有耻辱,有成功,也有失败,有高兴,也有忧伤,如此等等,如果不放下它们,它们就会成为我们前进的障碍。只有学会放下我们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才能轻装上阵。

人们往往只看见一些有形的东西,其实,那些无形的“负担”更重。只有放下心理层面的负担,才能走进“无我”的境界。当你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东西。正如我们的内心那样,若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你的智慧就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既来之,则安之,拿得起,实为可贵;放得下,才是人生处世之真谛!懂得人生的真谛后,就会天天有一个快乐的心情,就会把平常的生活过得灿烂无比。

我之所以喜欢听您讲课,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您没有自寻烦恼,而是主动地寻找快乐,并且将这种快乐有效地传递给听您讲课的人,以及与您相处的人,从而让他们的心灵也愉悦起来。

我有一点与您心灵相通,那就是我也是一个比较能够种好心田的人,即使遇到在一般人看来非常不好的事情,我也多能泰然处之,甚至快乐行之。比如,1996年,我在《当代小学生》杂志已经当了8年的主编,发表了很多作品,在一般人看来,我很有发展前景。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我的一位同事却大为妒忌,给山东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寄了一封告发我的匿名信。这个同事可谓煞费苦心,对于我的“严重问题”逐一列出,甚至一个一个小的“细节”都写得一清二楚。结果,山东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发了一个“关于陶继新同志的通报”。为此,山东省教育委员会成立了调查组,对我的“严重问题”进行调查与核实。当然,这些“严重问题”纯属子虚乌有。就在这个过程中,省教委领导也找我谈话,了解情况。正是在这些调查与接触中,他们更多地了解了我。而我一直平静对待,坦然处之。

结果,这正应了拾得与寒山的那段对话——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我当如何处之?”

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当年年终作述职报告的时候,我对全社职工说了下面一段话:“我一直守持着一个做人的基本底线,那就是不做违法之事。可是,有的人却并不理解,甚至对我进行诽谤与诬陷。不过,我不会为此而生气,因为任何事情最终都要以事实来昭示它的真伪。而且,请诽谤和诬陷我的同志放心,我没有时间,没有精力,也没有必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会一如既往地更好地发展自身,也会一如既往地善待他人。”

不知道与这次的“风波”有无关系,1997年5月,山东省教育委员会作出决定,提升我为山东教育社副总编。

对于诬陷我的人,我心知肚明。社里有的同事也比较明白,所以,有的对我说,好好地报复他一下。确实,那时我已有了报复他的条件。而且有一件事情,如果我不为他辩解,就会让他承受很大的压力。可是,我却帮了他这个非常大的忙。这不是说自己的境界有多么高,只是因为我发现报复别人,受苦的却是自己,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宽容才能化解仇恨。当你报复别人的时候,自己的人格也在受损,而且自己也会痛苦。而我宽容了他,心里很坦荡,很快乐。后来,他终于向我忏悔,几乎是哭着对我说:“我太对不起您了!可是,您还是对我这么好。您的宽容,让我感动一辈子。”我说:“我宽容您,也是为了我自己好啊!我要是记恨您,我的心里装的都是恨,整天活在恨中,我会很难受的。而要是报复了您,您会非常尴尬,您心里又会恨我,您的心里再装满恨,这样,我们两个人的心态都会被恨扭曲,而且还会影响我们周围的好多人,那我心里不是更难受了吗?那样,我会自我谴责终生的。”魏老师,每逢想起此事,我都会特别地欣慰,甚至有一种非常幸福的感觉。

记得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心里很是感慨:蜚声世界的绘画大师毕加索,对冒充他作品的假画毫不在乎,从不追究。他风趣地说:“作假画的人不是穷画家就是老朋友,那些毕加索的假画能使许多人有饭吃,而我也没吃亏!”您说这样的宽容之心多么难得啊!这,也许就是您所说的种好心田吧!看来,种好心田的主动权不在别人手里,而是牢牢地把握在自己的手里,自己的心中。

拥有一颗能容物容人的心,心境就会平和起来。即使在一般人看来一定会生气的时候,我也基本上能做到心平气和。我一年当中最多生三四次气,不过,我一般不会将气转嫁到别人身上,而会在5分钟之内将气化解掉。我会冷静思考他为什么气我,我有什么问题。尽管大部分都不是我的问题,但我首先要思考自己错在哪里。当我想到问题出在他人身上时,我就不生气了。为什么?因为我感到他很可悲,很可笑,所以我可怜他,同情他。同时,我也为自己的雅量而感到自豪。

我认为,“不迁怒”应该成为人们的一种生命状态,因为情绪会传染人。当一个人有不好的情绪时,一旦和他人相处,就会将之传递给别人,使别人也感染上负面情绪。一种不好的情绪传染出去,其消极影响是非常大的。它所带来的结果四处可见,还会积累。特别是老师,若把不好的情绪传递给学生,学生的情绪也会变得不好。当一个老师阳光灿烂地走进教室时,传递给学生的是一种正能量,这会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当一个老师满脸忧愁、满腹牢骚甚至气急败坏地走进教室时,即使用最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效率也不会高。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不断地向学生传递正能量。

正能量是需要快乐心境才能生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更多地拥有这种正能量呢?我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精神胜利法。大家知道,毛泽东打败蒋介石,除了因为正义与有谋略之外,还因为有精神胜利法:不要认为我只有小米加步枪,而你蒋介石有飞机大炮;也不要认为我在农村,在山区,而你蒋介石在大城市,我就打不过你,其实,我照样可以打败你!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念不但存在于毛主席的心里,而且还传递给了他所领导的部队,甚至老百姓。于是,毛主席成功了,蒋介石失败了。我之精神胜利法是什么呢?就是始终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我很快乐,很幸福,没有什么能阻挡我的快乐与幸福。

这也许就是你所说的要种好自己的心田吧!这样,不但利己,也利人;不但当下快乐,而且一生幸福。

魏书生:其实,宗教宣传的都是种好心田,宗教也是叫人离苦得乐,学佛的目的就是“离苦得乐,转迷成悟”,佛教三藏十二部,就是教人“离苦得乐,转迷成悟”,就这么一点事儿。苏格拉底也是靠教育转迷成悟的,把事情看通了,自己快乐,在社会没有解放之前,自身就得到了灵魂的解放。耶稣实际上也是这么回事。东方人、西方人,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大哲学家,他们都是相同的,都是在追求快乐,追求精神快乐,独立自主,精神上不受周围任何东西的制约,无论如何都坚持自己的人格。即使以失去所有东西为代价而能守住自己的人格,都觉得是值得,是快乐的。耶稣上十字架,他也是快乐的。

马克思高明在什么地方呢?我总说马克思比耶稣、比孔子更高明,是因为他指明了既解放自身,又解放全人类的办法,是他首次指出人的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意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大家都按照佛陀的方法、耶稣的方法去做,去种好心田,那么,每个人就都规范好了自己。然而,这只是低层次上对自我的认知。人类的生产力水平若不发展,大洪水一来,大瘟疫一来,大地震一来,人们还是会束手无策。只有通过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提高整个物质文明的高度,促进精神文明的进步,人类才可能整体进入佛陀、耶稣的状态,同时在大自然允许的前提下,整体获得更多的自由。所以,我真心诚意地信马克思,不是因为我是共产党员,而是因为马克思科学。更何况马克思就是规范自己的典范。他的小儿子病了请不起医生;死了,甚至买不起一口小棺材。恩格斯说以马克思的聪明才智,如果把自己变成一架赚钱的机器,他一定活得非常舒适、安逸,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马克思选择的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为人类服务,选择之后矢志不渝,追求真理,写教案,写教科书。《资本论》是教科书,教育更多的人认识到,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发展生产力,发展精神文明,从而得到全人类的解放。真是一条非常正确的道路!至于后来斯大林他们歪曲马克思,则另当别论。真正的马克思非常了不起,而且有很多真正的共产党员抛妻别子,抛家舍业,投身革命,陷身囹圄,在监牢里照常研究,思考,锻炼,办报,仍然满怀着自豪感和幸福感。

所以,人们在整个人类社会没有解放之前,要努力种好心田。种好心田不是自己最终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促进整个人类的解放,然后大家自然都会种好心田。再发展三五百年,我们人均GDP达到一百万美元的时候,你想找林彪那样的,想找江青那样的,想找康生那样的,想找胡长清、成克杰那样的你都找不着。文明了,进步了,更规范了道德,人们自然就更自律。整个社会更规范,管理没有漏洞的时候,那样的人想违法,却连缝隙都没有了。所以,咱们在种好心田的同时,还要追求咱们的理想。

陶继新:您说若没有经济的发展,就很难达到高层次的文明,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折磨人的贫穷是很难让人过上高品质生活、想到灵性生活的。管子就曾说过这样的话:“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就连孔子也认为,人多了,先要“富之”,然后才“教之”。看来,马克思所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很有道理的。但是,人们的物质生活基本满足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就应当成为一种主要的指向;如果再执著于物质,特别是“孜孜以求”,甚至贪得无厌,就会在心灵深处生成有害的东西,就不会真正幸福起来。

佛陀在《金刚经》中对须菩提说:“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大意是说:须菩提,菩萨应脱离所有的相,修成至高无上、大彻大悟的大智慧,不应执著于一切外相而生成心念,应生成无所挂念的心念。因此,佛说菩萨心中不应该执著于表相的布施。《宇宙的九大定律和四大原则》中有一条就是不图报原则:你布施的时候永远不要企望获得回报,你越不企望回报,你的回报越大。施比受更有福,施本身就是很大的福,而无须从受者那儿获得回报。所以,我们平常在做好事的时候,比如捐款的时候,写上名字不是不可以;然而,不留姓名就更加可贵。老子主张“善行无辙迹”,就是说做好事不要留痕迹。当你在做一件好事时,你心里要是想着我要出名,那就等于没做。正如《金刚经》中所说的:“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倘若菩萨心中执著于佛法而来布施,就好比一个人走进了黑暗之处,什么也看不见了。倘若菩萨心中不执著于佛法而来布施,就好比人的眼睛明明亮亮的,像太阳朗照,能看清一切。而有了这种境界,就会“心无挂碍”,就会特别快乐。

刚才您说的苏格拉底,我也特别敬仰,他堪称一个得道之人。他被判了死刑,而且要喝毒药死去。其实,苏格拉底完全可以不死。他的弟子就在那儿,完全可以让他逃生。但是,苏格拉底没有跑,他不慌不忙地喝了毒药,从容,自然,甚至快乐。他是死了,但是他的精神却没有死,而且一直光照着世界。

《资本论》我只读过一遍,没有参透其中的真谛。马克思的存在决定意识等很多观点,迄今仍然闪烁着光芒。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思想家,他的很多学理层面的思考与述说,至今读来仍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魏书生:特别是他指出了怎么发展生产力,他还破译了剩余价值规律,解释清楚了市场是怎么回事。

陶继新:有时候我在想,世界级大师与一般专家就是不一样。专家多在“术”的层面摸索,而大师却多游弋于“道”的境界。《周易》有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在现实生活中,技术也是很重要的,可是,如果达不到道的层面,就不可能种好心田,因为技术很容易学会,而“道”却是很难学到的,就连孔子的高足子贡也感叹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只懂“术”的人是不可能有让生命感到震慑的精妙话语的。为什么有的专家作报告的时候,听众会昏昏欲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专家没有可以点亮人的生命之光的“道”,当然,其报告也就没有什么智慧含量。知识和智慧不在一个层面,知识更多关注的是事物与技巧,智慧反观的则是人生与感悟。如果仅仅拥有知识,那么,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看到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但如果拥有智慧,就可以从一块石头里发现一道风景,从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所系。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也。

所以,爱因斯坦认为,专家系训练有素的狗。是的,如果没有种好心田,只是训练有素,就无法让生命升华,就不会用幸福与他人的生命链接。


sdfd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陶继新

微信号 : taojixin6789

网站:www.taojixin.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