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继新 王瑞中|“四化”文化提升学校品位——河北省宁晋中学“三四四五”办学模式扫描之二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0-09-09

一个校长与一个校长、一所学校与一所学校,甚至一个国家与一个国家竞争的胜负,关键在文化。文化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根本的追求是使人“文”化,由文“化”人,河北省宁晋中学正是以文来“化”人的。

宁晋中学着力显化文化内涵,强化文化氛围,内化文化自觉,深化文化积淀,提升了办学品位,促进了高质量发展,从而构建了优质的学校文化。

提炼显化文化内涵

【王瑞中】文化蕴含于学校发展的历史,蕴含于长期的教育教学。但有的学校不是没文化,而是没提炼;不是文化没用,而是没提炼好。我们坚持从办学历史中汲取传统文化养分,从学校发展中提炼时代文化元素,构建了既有深厚底蕴又有时代特征、特色鲜明的学校文化。

【陶继新】学校文化的形成,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过程。所以,在审视学校历史的时候,需要扬弃,更需要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生命营养,让其焕发出新的光彩。同时,学校文化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与发展着的,它应当生机勃发地和谐着时代的节拍,弹奏出烙印着“今天”特征的最美乐章。

【王瑞中】理念精神。

办学理念涵养学校文化,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我们提炼了“做最好的自己,老老实实办学,呕心沥血育人”的办学理念和“求真务实,自强不息”的宁中精神。突出务实文化,不练花拳绣腿;突出育人文化,一切为了学生;突出自强文化,努力做更好的自己。

【陶继新】“老老实实办学”与“求真务实”都昭示出一种求真的可贵品质,恰如陶行知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没有了真,教育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呕心沥血育人”内蕴的是鞠躬尽瘁与无私奉献精神。虽有点儿悲壮的意味,却有着让人敬而仰之的崇高品格。“自强不息”语意丰沛,它激励人的斗志,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具备了以上所说的品格与精神,“做最好的自己”就会变成现实。

【王瑞中】三风一训。

校风、教风、学风和校训,承载办学理念与学校精神,既紧密联系又相互作用,涵养师生习惯和教育教学行为。我们提炼了“明德励志,博学笃行”的校风、“敬业爱生,精益求精”的教风、“勤学会学,乐学博学”的学风、“大道明德,大学明理”的校训。敬业、笃行、勤学,彰显务实文化;明德、励志、爱生、乐学,彰显育人文化;明理、会学、博学、精益求精,彰显自强文化。

【陶继新】你们的“三风一训”从中国儒家经典文化中“提取”而来,又如盐在水地融化到师生的心里,让中国古老的智慧与卓越的思想在宁晋中学深深扎根,而后逐渐破土而出,渲染出万千风景。它向人们宣示:作为学校精神文化核心元素的三风一训,内蕴着巨大的生命能量,它会让广大师生在在潜移默化中走向真善美的殿堂,并以努力向上的精神和卓越智慧的行动,彰显出人之为人的巨大潜力与精神光芒。

【王瑞中】三校两誓。

校徽、校歌、校赋和教师、学生誓词,是学校的标志性文化符号,是三风一训的具体化。校徽由绿色校名圆环和蓝色文庙简笔造型构成,寓意宁晋中学1951年创建于孔圣文庙,底蕴深厚,绿色显示生机、活力和希望,蓝色显示厚重、自信和智慧。校歌歌词体现安宁晋福、文庙底蕴、家国情怀、明德文化、自强精神,特色鲜明;校歌曲调大胆借用《我们走在大路上》的曲调,曲词朗朗上口,铿锵有力,易学乐唱。校赋历史与现实传承,文化与精神交融,大气厚重,激励师生继往开来建设美好宁中。教师和学生誓词,对师生提出明确、具体、坚定的要求,成为师生做更好的自己的航标和力量。

【陶继新】三校两誓语义表述与呈现方式各异,可其核心精神却是高度的和谐为一。两千多年前的孔子的教育思想,今天依然在你们学校播洒着光芒,它不但悄然无语地照耀在学校的不同物象上,还“润物细无声”地播洒到师生的心田里。在经典文化让师生生命有根的同时,时代的音符也在欢快的舞蹈、嘹亮的校歌里,传递着广大学生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时代强音,他们以不可阻挡的强劲之势,雄纠纠、气昂昂地走向美好的远方。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精神熏染,则让你们的学校成为积极向上的精神道场,师生在生命成长的长河里,便因学校精神文化的感召与影响而摇曳出美轮美奂的风景。

环境彰显文化品位

【王瑞中】文化浓郁的环境熏陶人、凝聚人、引导人、鼓舞人。我们科学规划,用心布局,使文化建设有“容器”、有“抓手”,在一草一木落地,于无声处生根,实现了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和谐统一。

【陶继新】物质文化以环境的形态呈现,它是经过人的加工,由人的思想外显出来的物化了的文化。你们学校就构建了优美的物质环境,它不但给人以外在的美感,还可以提高师生的生命质量,提升学校的美誉度。

【王瑞中】文化区。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处处有文化,时时在说话。明德路、励志路、阳光路,一块块精美的展板,一个个亮丽的灯箱,讲述着名班主任、名师、名校友、名毕业生、名在校生的故事;教学楼、宿舍楼、科技楼,楼上挂起的标语,楼前矗立的石刻,提示着办学理念、宁中精神、校风校训、校歌校赋;掩映在花丛绿荫中的勤石、谐石、恒石、韧石,默默熏陶着、滋润着师生的心田。

【陶继新】这种物化的文化,从表面上看几乎都是静止的。可是,当你驻足观看的时候,它们又有了生命的动感,回荡起精神的歌唱。即使是校园之路,也因为有了文化气象而有了高格与风采,师生们在行走之中,似乎能听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士不可以不弘毅”等哲人之言。展板与灯箱上,似乎弹奏起了“名”者的奋进之曲与成功之歌,从而让师生们在敬仰感佩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升起一种“择其善者而从之”的心理。标语与石刻因承载了精神文化的重任,则在无声地塑造着学生的灵魂与净化着年轻学子的心灵。四“石”虽然默默无言,却坚持不懈地灌溉着师生勤奋、和谐、恒心和坚韧的精神家园。

【王瑞中】文化园。一是博文园。文化长廊环绕半亩塘,雕刻了40余位文化名人的114幅诗词、对联、警句等书法作品,以优秀传统文化化人。二是梦想园。壮美的清北石居中,按方位分布六块名校石,近些年考取清华、北大、复旦等名牌大学的126名校友的姓名镌刻其上,催生莘莘学子逐梦圆梦的力量。三是耕耘园。耕耘石雕刻着弯腰弓背的老农、脊躬如峰的耕牛、深扎沃土的犁铧以及丰收的累累硕果,分享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故事,激发师生无穷的奋斗精神。

【陶继新】提起博文园,让我们不由得想起孔子得意的弟子颜回称道老师所说的“博我以文”之语。你们则是用文化名人“博”学生“以文”。闲暇小憩之时,学子们信步园中,便有了高雅的“文”气徐徐吹来,陶醉着,学习着,幸福着。科·达勒维耶有一句名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步入梦想园,则会激起学生向榜样学习的内在动力,以至让他们梦想成真。耕耘石之上的雕刻意蕴丰厚,它悄然无声地向前来观看的学生诉说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一既平常又饱含哲理的智慧之语。同时,它似乎也在说,天道酬勤,好好努力,定有收获!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只要不怕艰难地奋发而行,就一定能攀升到成功的殿堂。

【王瑞中】文化馆。一是校史展厅。从历经五四运动洗礼的张苹老师,到参加国家《纲要》座谈会的全国仅有的中学生代表杨燕茹,再到受到中央领导亲切接见的张洪华、陈岳松,一串串闪光的名字,闪耀在宁中历史的天空。二是典藏室。几十年、上百年的珍贵典籍、记录时代风云发展变迁的报刊资料,浸濡着宁中人的心灵、情操。三是教展厅和书画室。现实的教育成果、教学业绩、书画展示,让历史告诉未来,让文化开花结果。

【陶继新】校史展厅闪光的名字,在为宁晋中学点燃辉煌亮色的同时,也让全校师生深感骄傲,并自然而然地激发起努力向上、为校争光的内在动力。在典藏室里抚摸着保藏完好无损的众多典籍、报刊时,笔者仿佛穿越了几十年的历史,在慨叹风云变迁之时,又为今天中国发展得如此之快而感到欣慰与自豪。教展厅和书画室所展示的师生们取得的累累硕果,让人感到宁晋中学不但后继有人,而且还让我们恍若听到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波涛翻滚的声响。

制度内化文化自觉

【王瑞中】文化靠自觉,自觉靠习惯,习惯靠养成,养成靠制度。我们把学校文化具体到一项项制度约束,不仅广泛、深入、快速地推进,而且久久为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陶继新】学校制度具有“法”的约束力,也是建立法治小环境的必备条件。而要想让“法”的实施顺畅无阻,就需要您所说的文化自觉。否则,制度就只是装订成册或贴在墙上的一种摆设,形不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制度文化。

【王瑞中】教师制度。一是严。严师德、严考勤、严坐班等制度,养成教师讲人品、出精品的明德自觉。二是细。细化备、讲、批、辅、考制度,养成教师细节决定成败的敬业自觉。三是实。落实学研、反思、讲训、赛课等制度,养成教师精益求精的自强自觉。四是爱。实行育人导师制、学生评教制,养成教师内因决定外因的育人自觉。五是优。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制度,养成教师比学赶超的求真自觉。

【陶继新】教师制度之严,不是学校不信任他们,而是对他们的高要求。久而久之,教师就会适应这种要求,甚至感到这是为人师者必备的一种素养,于是,这就有了文而“化”之的况味。教师的每一项工作,甚至在一般人看来无足轻重的小事,都关乎到学生成长的大事。老子说:“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因为细节决定着成败,也彰显着品质。长期地把事做“实”,不但能出效率,也会出高质量,还能锤炼精益求精的品质。这些,恰恰是成为名师的必备条件。孔子说,“仁者”“爱人”,真正优秀的教师,就要像孟子所说的那样“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仁者”。当在学生的心田里播种下爱的种子的时候,它就会慢慢地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以至渲染出无限的美丽。你们的分配制度,为教师走向“更优”提供了保障。而长久对“优”的追求,既可以形成认真工作的态度,又可以凝练成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从而在学生中树立起优秀教师的良好形象。于是,学生的“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也就相应而生。

【王瑞中】学生制度。一是规范。坚持学生行为规范和教师伴守制度,从课上到课下,从学习到生活,要求具体明确,执行严格常态,养成学生言行文明的明德自觉。二是教育。建立四合一班会和一体化励志小组教育管理制度,养成学生奋发进取的励志自觉。三是评价。制定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和自我评价约束激励制度,养成学生知行合一的奋斗自觉。四是坚持。坚持每日晨训、课前宣誓唱歌和课间励志跑操,养成学生“苟日新,日日新”的自强自觉。

【陶继新】孟子说得好:“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因为规范具有明晰性和合理性的特点,它是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标准。未经规范教育的学生,起初对相应的规范未必适应,甚至有所反感;可是,当他们从早到晚,天天如此一段时间后,就会视之为自然,以至成为“明德自觉”。您所说的“教育”,不只来自教师,也来自学生,而且具有组织性与集体性的特点,所以,它会更起作用也更有力量。学生自我评价中的约束与激励可以取长补短,自我约束有主动严格要求自己以及内省之义,激励则可以让澎湃于学生心中的巨大潜能冲脱出来,让他们快速发展以至创造奇迹。荀子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足见坚持意义之大。而且,坚持还会在学生的心里积淀成积极的思维,让他们感到,不管遭遇多大的困难险阻,只要坚持不懈地行进下去,都可以走向成功。这种品质,不但可以让学生当下获取一个又一个的成功,还会随其终身,让生命放射出璀璨的光芒。

不管是教师制度,还是学生制度,您都强调了“自觉”。因为制定制度的目的,不是限制人和约束人,而是启动其心灵的自觉,让他们生命的节拍合韵于制度的节奏。所以,你们的制度,就有了文化的意蕴。

活动展现文化风景

【王瑞中】文化的载体是人和事,文化的传承在人和事,文化的积淀也在人和事。深化文化的传承和积淀,就不能不在人和事上下功夫、做文章。而活动具有集体性、导向性、推动性,直接影响、促进、深化师生的思想观念、文化认同和价值取向,是深厚学校文化积淀的有力抓手。

【陶继新】活动的主体是人,活动的过程有事,师生由不自觉到自觉地对文化的追求,又让活动中的事有了文化之水的款款流淌。

【王瑞中】评优活动。一是评定5A教师。每学期从横比、纵比、同比成绩和教学过程、教学能力5个维度,评定5A教师,激励教师强师德、练真功、创实绩。二是评选最美宁中人。每学年推荐、评选、展示一批精神美、敬业美、育人美、业务美、业绩美的典型人物,成为学校文化的先进代表,表彰最美、激励更美、做最好的自己。三是评比五好学生。每学期评比明德守纪好、励志自强好、习惯养成好、学习成绩好、锻炼身体好的模范学生,激励更多学生成为学校文化的践行者和带头人。

【陶继新】评优活动不但可以激励先进,让优者更优,同时,也在学校里构建了提升优者形象的正气文化。5A教师和最美宁中人的评选活动,让优秀教师走上了被表彰的殿堂,成为学校里耀眼的明星。这在追求真善美与希望成功的绝大多数教师中,无疑树立起了更好的学习榜样。当更多的教师有了更高追求的时候,学校的积极文化也就自然形成了。这种文化持续不断地流淌的时候,学校也就拥有了蒸蒸日上的景象。五好学生的评比则让不同层面表现突出者脱颖而出,成为广大学生敬佩学习的对象。这让群体学生蓬勃向上的精神与激情汇聚成一股巨流,以至形成一条持续向前奔腾的文化长河。

【王瑞中】展示活动。一是自我画像。对照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标准,结合工作实际,组织教师自我画像,相互展示、亮赛、激活,并编印了三本《教师映像》。二是文体活动。每年组织运动会、联欢会,展示师生才艺,点燃奋斗激情,凝聚宁中力量。三是各类竞赛。经常开展班级挑战赛和演讲、写作、书画、学科竞赛,在竞赛中你追我赶,在展示中不断超越。

【陶继新】有了成绩,希望得到认可,并在更多的人面前展示,这是所有人的心理期盼。而且,他们展示的不仅有超越常人的“战绩”,还有在群体中树立起来的威望。“自我画像”很有创意,它让所有教师对自己的思想与行为进行反思与总结,让他们自我梳理经验与发现不足。同时,在展示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希望展出真实而又更好的“我”。不同的画像自有不同,所以,它也在无声中给有所不足的教师以提醒甚至一击,让其从此发愤图强,以期明年的自我画像在教师们面前展现出更美的光华。文体活动展示的是才艺,回响的却是心灵的歌唱。它让教师感到,他们不但具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也有出众的才华以及特殊的美感体验。各类竞赛不但可以激发广大学生竞争取胜的热情,而且还能培植他们不论成败都能体验到快乐的良好心理,以及合作共赢的优秀品质。

【王瑞中】春风化雨处,文化孕芳华。学校文化无处不在,滋润着全校师生的一言一行,渗透在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推动着宁中不断实现新的跨越,先后获得了河北省文明单位、河北省创先争优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全国特色建设先进学校、全国素质教育先进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陶继新】优质的学校文化,催生出来的是缀满枝头的丰硕之果。更重要的是,积极文化“化”在全校师生心里的时候,还会在不同个体中酝酿出缤彩纷呈的美丽风景。它让人们感佩学校文化对宁晋中学注入更加丰沛生命能量的同时,也在欣赏与感受“风景这边独好”的旖旎与美妙。

原载于《中国教育报》,2019年7月22日,第4版。

陶继新 王瑞中|“三课”为学生点亮成长的心灯——河北省宁晋中学“三四四五”办学模式扫描之一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陶继新

微信号 : taojixin6789

网站:www.taojixin.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