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建荣老师执教的《注意说话的语气》这节课,紧扣本次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层层深入,有效落实了教学重难点;准确把握口语交际特点,通过创设丰富的交际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在不同情境中运用不同的语气;通过还原生活,将交际引向实践。整节课趣味盎然,活而不乱,学生学得开心,卓有成效。 戴老师立足于统编教材,教学目标设定准确、全面且恰当,重在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体验说话语气的两个要素:一是说话的语气不要太生硬,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二是避免使用命令的语气,养成良好的交际礼仪。 围绕教学目标,戴老师的教学设计层层深入,促使学生收获于不经意间。开课时随机请了一位学生喊起立,这既回顾了一年级“用多大的声音”这一交际目标,对交际的场合意识进行了随机地点拨指导,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到真实的交际情境之中。接下来,戴老师通过一个又一个真实的情境带领学生体会不同语气所产生的不同表达效果,将交际内容引向深入,交际目标不断提升。从小组内练习到全班展示交流、评价改进,构建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口语交际氛围。整堂课每个环节目标清晰,层层推进,有效促进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反复实践但又不是简单重复,设计有梯度,训练有层次,提升有效果。美国教育家布郎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口语交际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情境性,而生活就是最好的情境。但是,教学不可能每次都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因此,戴老师在课上采取多种方法,给学生创设了一个个丰富的交际情境,以“小明”为主要角色,引导学生学习在不同的情境下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当学生学习内容和他熟悉的生活越贴近,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情境一】吃过午饭,小明送餐盘的时候,一位阿姨挡住了他。这个时候,他该如何给阿姨说呢?这时,屏幕出示:阿姨,请您让一下。戴老师先让学生扮演小明,给阿姨说这句话。因为是请求,所以说话时不要着急,要慢慢地说,也就是语气要“心平气和”。接着,戴老师说,如果加上一个词,阿姨听着会更舒服,学生自然地在后面加上“好吗、行吗、可以吗、行不行”,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到了如何说话让对方听着舒服。【情境二】小明放餐盘时,不小心碰到了阿姨,这时,他该怎么说?引导学生学习向他人道歉时说话的语气。戴老师出示了两句话:“我不是故意的!”和“我不是故意的。”引导学生通过一个小小的标点,体会两个句子所表达的不同语气。接着,又让学生思考,再加上什么语言能让阿姨更想原谅自己呢?学生稍加思考,“对不起、请原谅、我不是故意的”。这样,学生就明白了向别人道歉时,语气要“平和”。【情境三】小明上学迟到了,他到办公室找老师解释,该怎么说?此时,戴老师让学生走上讲台扮演小明,亲自给自己解释。通过师生的现场对话,戴老师用幽默的、交流的语言引导学生说话语气要“诚恳”。【情境四】回教室时,小明看到一位同学洗手后没有关水龙头,这时,他该怎么说?两名学生表演小品的过程中,生生互动,让学生明白提醒别人的时候,不能着急,不能用命令的语气,说话语气要温和。【情境五】小明想学画画,而妈妈想让他学钢琴,他该如何和妈妈商量呢?学习巩固商量的语气。不仅要用温和的语气,还要学习用肢体语言说话。那么和爸爸商量的时候,该如何做呢?引导学生要用合理的理由给爸爸商量。整堂课戴老师紧紧围绕“注意说话的语气”这一主题,创设了五个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反复说,学会与不同的人交流——阿姨、老师、同学、父母,知道不同的情境下应该用不同的语气。戴老师为学生创设生动逼真的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口语交际兴趣,产生想说的欲望、敢说的胆量,最终达到会说的目的。戴老师的课堂还原了生活中的场景,立足真实课堂,可操作性强。每个环节的表达训练,都给足时间让孩子们表达,大胆表达,大声说话;小组练习,上台展示;生生合作,师生互动。从说什么到怎么说,从口头语言到肢体语言,有训练,有点拨,有落实,学生的表达能力明显提升。 本节课学生不仅仅将交际内容停留在课本上,而是感受到交际就在身边,就在日常生活中,从而使交际需求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提高了学生日常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就是说学生不仅会说还会运用。整节课,戴老师把话语权交到学生手上,让他们充分地说,充分地表达,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