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书生 陶继新|培养习惯:适时要说“不”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0-09-09

·做一个优秀的家长·系列十九·

陶继新:1989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聚首巴黎的时候会议期间有人问其中一位:“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出人意料的是,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回答:“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回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东西要放回原处,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学到的东西就这些。”这些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惠及一生。可以说,好习惯,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坏习惯,一辈子偿还不完它的债务。

我大女儿教育孩子就很注意对女儿好习惯的培养。孩子在未经引导时,是完全出于本性地表现的,比如看见好的东西就想要,看见喜欢的东西就想拿。如果得不到就会哭闹,甚至撒泼打滚。有些父母可能会因为孩子的这种行为而产生很大的困扰,要不厉声训斥上演一场亲子斗法,要不就为顾及颜面赶紧满足了事。我大女儿的女儿轩轩曾经也哭闹着要过东西,我女儿不是像刚才所讲的两类父母的方式来应对,因为她认为,如果孩子要的这个东西是她不该要的,这一次给她了,她会要第二次,甚至要第三次。但是一旦把这个口堵死,就养成习惯,她就不会这样做了。那么她怎么面对孩子的哭闹呢?她也不出口教训孩子,也绝不掏腰包。她啊,就那么看着孩子闹,就算旁边往来之人纷纷侧目,她也当没看见。就那么看着,脸上的表情还挺温和。轩轩哭闹了一阵,发现根本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也就自己止住了哭声。这时,她妈妈就说一句:“哭完啦,咱走吧!”孩子乖乖地就跟着走了。之后,我女儿一定会找时间,心平气和地跟孩子再讲清楚为什么那个东西妈妈不给她买。几次这样的经历过后,轩轩对于她不该要的东西,只要得到的回答是“不能买”,她都能立即接受。也养成了不乱要东西的习惯了。

美好品德与良好习惯的培养,起始于幼时。所以,面对孩子的无理哭闹,家长一定要理智,切忌感情用事,而应该从孩子的未来发展去考虑,去行事。习惯的养成有时候最难的就是开始和是否能坚持,做好了这两点,养成好习惯就很自然了。

魏书生:从我自己20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我教过的近千名学生来分析,对90%的学生来说,学习好坏,智力因素只占20%,非智力因素占80%。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这些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

我教过的学习尖子,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许多教师都有同感。

甚至对智力超群的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学生来说,他们在总结自己成绩优异的原因时,都谈到自己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种力,是一种能量。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能使事情变得省力,变得容易。

坏习惯使人不知不觉地、很省力地、很轻松地去拖拉,去懒惰,去干扰人。他为什么那么做,细想起来,不为什么,就是拖惯了,懒惯了,干扰惯了,不干扰也难受。

很多孩子便属于这种情况。冷一阵子,热一阵子,无一定计划,无一定规律地生活、学习,习惯了。

好习惯使人不由自主去学习、去工作、去助人,为什么?回答:学惯了,不学难受;干惯了,不干难受;帮惯了,见到人有困难不帮便难受。

陶继新:是啊,习惯的力量之大我们每个人都深有体会。如果真为我们的孩子好,就是要在习惯未形成时给她不断地助推力,使其养成足够多的好习惯。

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要经历一个又一个“断奶期”,而此时往往是形成习惯的关键点。家长如果在这些关键点放弃原则,一味纵容的话,只会让孩子失去站起来的能力。我们虽是家长,但是我们不能替代孩子过他的人生。家长要学会放手,孩子才能在自己的一次一次尝试中体验着接近成功的期待感与成功最终所带给他们的成就感。这是父母给不了的,必须由他们自己去体会。

我的一位朋友在教导孩子养成好习惯方面,有很多值得家长们学习的地方。比如这个例子:

她女儿上学时,学校有一场重要的大型表演,她要表演其中的一个节目,节目需要一盘录像带,所以她去上学的时候必须要记得带着,但是这个录像带,在她换鞋的时候被顺手放在门后面的冰箱上了,她妈妈看得一清二楚却并没有当场提醒她。当孩子骑自行车到了学校时,突然想起来录像带的事情,没有录像带节目就没法表演了。于是,她就赶快打电话给妈妈说,妈妈您赶快帮我把录像带送过来,这次的表演第一个就是我的。她满心以为妈妈会立刻答应,谁知妈妈的回答让她大吃一惊,但是吃惊之余却带给了她深深地思考,或者说在她人生财富的小袋子里增加了一枚沉甸甸的“金币”。她妈妈对她说:“孩子,你走的时候没有带录像带,我看到了。

当时心里十分着急的女儿说:“那您怎么不早告诉我?

妈妈说:“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的东西你要自己记着。你要养成习惯,不要丢三落四。

女儿说:“可是怎么办呢?第一个节目就是我的。

妈妈说:“这个问题我是不管的。你自己想办法解决,要么你找负责的老师来调换一下节目的顺序,如果不行的话你就表演没有录像带的节目吧。”说完就把电话挂了。

这个女儿没办法,只好先跟老师协商把她的节目调换到了演出的最后一个,然后骑着自行车飞奔着回到家里,拿着录像带赶回学校里。从这以后,她再没有出现过丢三落四的现象了。

所以习惯的养成,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这是一个核心阶段,而且越小习惯养成越容易。在这个时候一旦养成好的习惯,他以后做任何事情都会受益的。

魏书生:孩子的事就是他的事,让他自己自由地决定选择他的事,他这个独立自主的习惯就越好。

详见

《做一个优秀的家长——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家教智慧》

- 魏书生   陶继新  著 -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