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校之道|崇真尚本,追求进步——广东省深圳市龙城高级中学的办学思想与实践智慧解读(二)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0-09-09

全体师生全面发展
【叶德卫】我校的在校学生和毕业学生都铭记着“做高素养的现代中国人”这句话。但对我校来说,育人目标不只面向学生,也面向全体教师的。这就关乎第二个问题了。学校育哪些人,对哪些人有责任?其实这也是学校要明确的。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学校就只培养学生。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人这个元素,既指学生,也指教师。教师不是培养学生的手段和工具,教师也是学校的培养目标。我校有近300名教师,他们也是社会中的一个个生命个体,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既是他们自身的本然需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人们都说教师的道德底线是社会的道德底线,教师的文明程度是社会的基本文明程度,如果一所学校不把对教师的培养当成基本的和必然的任务,不促进教师的道德、认知、专业水平、身心健康发展的话,可以说这所学校是没有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的。所以我校一直提的是全体师生全面发展。我们采取各种形之有效的方法,从道德、认知、专业水平、身心健康多方面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陶继新】要想培养高素养的学生,就必须有高素养的教师。孔子为什么能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有二,关键是他本人就是一位大贤大圣之人。那么,教师的高素养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教师应当是人格高尚者,因为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是教育人的人。教师有一个生命底线,那就是要有良知,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有无监督,都应当自觉、主动地履行一个为师者的责任。《大学》有言:“君子必慎其独也。”慎独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要有良知。其次,教师应当是有责任担当者,不能只完成一般化的教学任务,还要时刻想着培养高素质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有相当高的专业水平,有超越常人的智慧。所以,教师应当是一个终身学习者,而且是“取法乎上”的学习者,通过自身的发展,来引领学生更好地发展。再次,教师应当是高心灵境界者,一个阳光灿烂的教师会将这种阳光普照于学生的心田,让他们也阳光起来。当然,这个心灵还不能是浮躁的,而应当是甘于寂寞的、甘于清贫的,其心灵的宁静是其登高致远的精神基础。最后,教师还要有宏远的视野,要有一种国际情结,“放眼世界”不是什么大而空的口号,而应当成为一种提醒——教师所培养的学生是有大的作为者,是要走向世界者。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做高素养的现代中国人”。
教育效益在“立而力行”中体现
【叶德卫】教育更着重的是实践,对人的培养和育人的效果都在实践中体现。我们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如此复杂,肩负的社会负担如此重大,所处的文化背景如此多元,学校近4000名师生丰富的个体需求和教育、国家、社会对大家的整体要求、主流要求如何统一?政府、家长的现实要求和教育的本真规律之间如何协调?在坐而论道中,我们不难做到侃侃而谈,要在实践中要交出让各方都满意的答卷却没那么容易。有了来自实践的系统、正确的办学思想才有了目标,有了方向。但接下来,更重要的是如何进行科学的、持之以恒的实践探索。这才是在真正考量校长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真正考量校长的实践智慧。这就是“育什么人,育哪些人,如何育人”中的“如何育人”问题。

【陶继新】校长既要具有教育理论,更要进行教育实践,只是坐而论道是不会成功的。孔子、叶圣陶、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家,既有自己的理论建树,又有自己的教育实践。离开了实践,所有的理论都成了天上浮云、空中楼阁。所以,我特别反对那些只研究理论就对别人指手画脚的所谓专家,如果让他们来管理一所学校、一个班级,用不了多久,就会一团糟。我觉得,您不仅有一定的理论素养,更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您说的“持之以恒”极其重要。因为在办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遇到难以逾越的鸿沟,可是,校长必须走下去,必须逾越。所以,没有恒心,没有坚持,就不可能办好这么大规模且又优质的学校。不过,我感觉您是相对从容的,您可以笑对困难,因为您能解决这些困难。除了上级的有力支持与教师团结一致外,您也有办学的经验,甚至已经到了游刃有余的境界。尽管这些成果的得来很费功夫,可是,没有艰难的过程,就不可能有现在这种优雅的状态。

【叶德卫】确实正如您所说,校长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校长要做一个优秀的建设者。在我心里,教育是科学的、本真的、神圣的。我们要脚踏实地认真做、坚持做、不断实践、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不断改革、不断提高。面对困难要有勇气,要充分调动资源,调动自己和他人的能量,充实团队的力量,一起来承担教育发展的责任。心系理想、适应现实,执着地做着、改造着,我们的教育现实会越来越接近理想的教育。

【陶继新】每一个人都有足够的能量,在现实中,不少人却在无意中浪费着自己的能量,如嫉妒、愤愤不平、唠叨等等。相反,如果调动自己和他人的能量,就能走进“二人同心,其力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的境界。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调动这些正能量呢?校长首先要有正能量。即校长要一身正气,要有责任感,有担当意识,有“用人之长,避人之短”的用人智慧,特别是要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共同谋事的胸襟。这样,才能做到“人心齐,泰山移”。我能感受到你们学校教职工的这种优质状态,而这恰恰是学校快速发展的内在力量。
文化引领,“双力”推进

【叶德卫】在促进全体教师全面发展方面,我校主抓的就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经过多年的思考与实践,我校已形成“文化引领,‘双力’推进”的整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策略和“读—训—练—写”的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策略,这两个策略与我们制定的相应制度、采取的相应措施,共同推进了我校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培养了一名名优秀的教师。如钟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在龙岗区“优秀专家”评选中,全区评出十名教育专家,我校有3名;在深圳市第三批名教师评比中,我校被评上的教师数量居全市学校之首。更难得的是,我校教师一直被社会和家长认同,他们认为我校教师敬业、负责、纯朴,等等。这只是几个例子。

【陶继新】“读—训—练—写”是教师发展的制胜之道。学校是文化的圣地,教师应当是最有文化者,而文化又是可以以文“化”人的。只有关注文化,教师才可能真正发展起来。而“读—训—练—写”是提升教师文化品位最为有效的方法。书中,特别是好书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与人生哲理,读得多了,教师自然而然就有了智慧与思想。有了智慧与思想,再结合自己的训、练、写,就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语系。这样,教学的时候,就会出口成章,文采斐然,显现自己的特色,就必然受到学生的欢迎,就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名师。名校之所以称之为名校,不在其有多少高楼大厦,而在于有名校长与名师。

【叶德卫】说起文化引领,我校无论做什么事,都先从认知层面下功夫。比如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我们在制定策略之前,会先进行大量的调研与思考,对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形成认识,这些认识来自对教师现状的调查和教师们的研讨,在归纳、总结、提升后成为教师的共识,之后内化为我们的工作指导原则。比如,通过调研对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形成了以下几点共识。

第一,专业发展的主体是教师,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是学校,学校要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大有作为”。

第二,教师专业发展有阶段性的一般规律,包括关注现实需求、依托外力推动和关注自我更新、实现自觉发展两个阶段。

第三,持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个漫长的、持续不断的过程,我们不能将其当成一次或几次突击运动,不能用工程化方式来管理。

第四,综合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和目标都多元的、全面的,我们不能顾此失彼,模式单一,要有整体规划和整体行动。

第五,有差异地促进。关注教师个体的差异,根据教师不同的成熟度,设置不同阶段的目标达成度,采取不同的工作节奏,达到均衡发展、共同进步。

第六,行政力和学术力“双力”促进。在发展起始阶段,学校要辅之以强劲的外力,用种种制度来规范、教育、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要抓好学校学术建设,创设健康向上、求真务实、民主开放的文化环境,激发教师的内驱力,使教师走向自觉发展、自我更新。

【陶继新】以上六点共识,非常实在。华丽的语言在这方面没有用处,切实可行的计划与措施才能让教师身体力行。其中有几点是很值得人们学习的。一是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一个过程,甚至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有了这种认识,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时候,就不会急功近利,而会着眼于长远。二是教师同学生一样,其发展态势是不一样的。尽管可以有相对统一的要求,可落实到每一个教师,却是各不相同的。对于发展较快的教师,要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条件,要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对于发展慢的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有等待,也要督促,甚至可以有批评,但绝对不能有打击,也不能有抛弃。只要发展了,哪怕只有一点点,就有了希望。三是自觉发展。有的教师为什么不去主动发展?关键是没有从发展中尝到甜头,没有在发展中享受到幸福。“发展才是硬道理”是一个真理,只有经历这个过程的人,才能感受到它的伟大,才能形成内在需求,才能走上自觉发展的道路。一旦有了自觉发展意识,走向更大的成功,甚至走向终生幸福之路,就不再是什么问题了。

【叶德卫】“双力”推进指的是用行政力和学术力共同推进。用行政力是由现实国情、区情以及“人”性“人”情所决定的。工作中充分发挥行政力的计划、组织、激励功能,使大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行动起来,使人人都参与进来,使效率体现出来;但这种力量毕竟是外在的,还必须发挥学术力的指导、引领、研究、反思功能,教师们都是读书人,是知识分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了学术和专业的力量,教师才能感到其中的乐趣和吸引力,才会产生内在驱动力。“双力”只要形成合力,教师就会乐在其中,快乐成长。

【陶继新】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双力”缺一不可。行政力有强制性,也能立竿见影。不过,如果用之不当,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要很好地研究如何使用行政力,特别是如何让教师感到这种行政力的合理性与必要性。教师多是通情达理者,因此,必要的解说与思想工作是断不可少的。学术力看起来有点“软”,可是,正像水一样,看起来软,却有滴水穿石之力。要想让“软件”不“软”,不仅需要思想工作,更需要学术的引领。这对于教师来说,也是发展力。这个发展,不是哪个个体发展了,而是群体都有所发展,形成一种发展场域,人在其中,就会不由自主地发展起来了。

【叶德卫】在“文化引领、‘双力’推进”的策略贯彻中,我们开展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活动,而且一直坚持着。如提出“我是读书人!”“我是思想者!”“我们是学习型团队!”等口号,并成立读书俱乐部,倡导教师读书,提升境界;成立教师学习会等学习型组织,组织教师交流,明辨真伪;开办“龙高讲坛”,请学校骨干老师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领导干部带头读书、反思,开启学校的读书之风、思考讨论之风;等等。

【陶继新】“我是读书人”这个口号喊得好!教师不读书,枉称教师;教师多读书,才能走向优秀。不过,这里所说的读书,是读那些有着智慧与思想含量的书。这样的好书,才可以滋养生命,才可以真正让教师步入高层境界。不过,如果只读不思,就会陷入“学而不思则罔”的尴尬境界。因为只有将自己的思考与书中的精华融为一体时,才能有生命的升华。走访您的时候,我感到您就是一个学思结合者,因为您不是机械地引用经典的妙句,而是将经典信手拈来,将其与您的思考化而为一,形成了属于您的语系。

【叶德卫】又如,我校制定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搭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培训平台、成果展示平台,激发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热情;积极开展教改行动研究,提高教师的教材钻研能力、课堂管理能力、课题研究能力、教育反思能力;立足校本,拓宽渠道,大力开发学校自身人才资源,促进校本培训持续开展;与高校、教科所、培训机构建立了广泛紧密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加强教师继续教育优质资源的建设。

【陶继新】展示是激发教师持久发展的一种有效方略。教师将自己的思考与实践成果展示出来,会产生自豪感与自信心。同时,某位教师的展示,也让群体教师分享了他的研究成果,激发了大家向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当人人都想展示,人人都能展示的时候,也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所谓的倦怠情绪也就远离教师而去,随之而来的是积极而快乐的探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