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校之道|“立仁之道,曰仁与义”——育人先育德的河北省冀州中学(一)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0-09-09



周景月,中学高级教师。河北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毕业,1984年参加工作。1998年担任河北省冀州中学副校长,负责学校德育工作。学校德育坚持“立德树人,依法治校”工作思路,年年有创新,建立起新常态下的德育工作机制,为学校摘获了河北省文明单位、河北省德育示范校、河北省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冀州中学不是只盯“分数”,而是抓住“育人先育德”这个纲领,实施渗透教育、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学生成长搭建各种舞台,并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出彩冀中人”“我的大学梦”“学绅士、做淑女”“学雷锋”以及宿舍文化比赛、新生授班旗、远足拉练等活动,从而使学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德育示范校”。
常态机制  润物无声
【周景月】学生管理工作,归根到底是对学生进行思想、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教育工作。在冀州中学,学生不但要成才,考上理想的大学,更要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优良的行为习惯,为以后步入社会、立身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校一直坚持“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育人原则,秉持欲求真知,先学做人,以做人教育,引领求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学校管理与学生自治并重,建立起新常态下的德育工作机制。

【陶继新】《周易》有言:“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看来,我们的古人就特别强调做人的重要性。学校教育,就是要关注做人的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具有仁义的品质。不然,即使学高八斗,也不可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甚至出现学识越高,对社会危害越大的情况。你们坚持“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育人原则,可以说抓住了教育的根本。

【周景月】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中心,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他实质上是在强调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但是,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如何得到凸显和尊重,如何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学生“自我教育”,始终是需要教育者着力探索的重大课题。我们认为强化学生自我教育,关键在于教育者自身观念的转变,更在于找到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行之有效的路径,持之以恒地抓好贯彻落实,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切实保证自我教育的效果。我们学校制定并实施了《学生自治值周管理办法》,实行学生值周上岗制度,在学校教育处宏观指导下,让学生管理学生,让学生自我管理。每周由一个班的学生负责维持打饭秩序,检查三操(早操、课间操和眼保健操)和课外活动纪律,值周同学每天在教研楼和教学楼门口站立文明岗,与老师、同学互致问候,同时学生会、团委会学生干部认真对值周班的值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督促值周班随时改进工作中的不足。这样,学生在参与中充分发挥相互监督的职能,规范和约束不良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亲身体会管理他人的不易,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陶继新】学生不仅是学校的被管理者,也应当是学校的管理者,让学生自我管理之后,他们不但可以发挥好自己的管理能力,而且还增强了学校主人翁的意识。这样,管理就成了自己的份内之事,就成了必须做好的事情。而且,学生本然就具备管理的能力,只不过有的时候学校领导与教师包管太多而让这种能力处于沉睡状态而已。相反,如果激发这种潜能,让学生走到管理的前台,他们就会自觉地维护学校的制度,以至升华为对制度的敬畏之情。

【周景月】坚定不移夯实德育常规。育人先育德,成人先做人。德育新常态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现代德育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要做到这一点,就是要从学生最基本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抓起。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我们认识到,德育工作离不开宣传说教,但德育不等于宣传说教。规范学生行为,养成良好习惯,狠抓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才是德育工作的重心和关键。因此,我们始终致力于将文明、礼貌、卫生、安全、守纪等最基本的行为习惯抓细、抓实、抓到位。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无缝隙管理的德育新模式,学生自治管理、学校行政管理、班主任管理、教育处和年级部人员管理、德育指导教师管理、全体教职工的全员管理,这六项管理构成了无缝隙管理的整个体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链条”,成为我校学生管理的特色。

【陶继新】养成教育从形式上看大多不是什么大问题,可是,却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关键所在。学生中的很多问题,大多与习惯不好有着内在的联系。而习惯养成既有小的特点,也有反复的特征。如果走进一所学校,看到了学生有随手乱扔“垃圾”、自行车乱放、就餐混乱等不良习惯,第一印象就会感到这所学校不文明。正因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才让一个真正的管理者感到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所以,要从小抓起,从细处抓起,既要细心,还要有耐心。久而久之,才能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言谈举止就有相对的稳定性,不但会让学生受益于当下,还会让他们受益于终生。

分层德育  宽严相济
【周景月】立足实际,循序渐进,突出阶段重点,实施分层德育,为学生搭建成长舞台。学校德育教育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思想实际和认知水平,按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分层推进”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创建新常态下的分层德育工作。我们学校将高中三年的德育内容按年级分别有所侧重,并逐步深化,形成系列。高一新生从军训开始,全面接受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和挫折教育,逐步明确现代高中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树立信心,确立奋斗目标;高二学生重点接受道德法制教育,树立正确的信仰,增强法制观念,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做遵纪守法的模范;高三则加强理想前途教育,树立正确的信念,把个人理想同祖国需要结合起来。学校还坚持开展“十大学星”“文艺之星”“卫生之星”“优秀校级学生干部”“三好学生”“行为规范标兵”“优秀共青团员”的评选活动,定期把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典型人(事)通过光荣榜进行全校通报表扬,形成学先进、赶先进、做先进的良好风气。据不完全统计,学校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每年均在3000件以上,涌现出了一批先进模范典型,另外,还有培养出一大批省、市、县级“优秀共青团员”和“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陶继新】分层推进,形成系列,既抓住了每个年级段德育的重点,又容易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因为德育更多不是说在口上,而是落实到行动上的,所以,实践德育的效果往往更加突出。为学生树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典范,不但激活了学生力求进步的内在动力,还会让学生在正能量的磁场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青年学生正值风华正茂的年龄,大多希望自己能够获取佳绩。你们恰恰为他们提供了这种舞台,让你追我赶与良性竞争变成一种自我需求,从而让生命更具活力与风采。

【周景月】宽严相济,给学生以爱的教育。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技能的传输与接受,而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心灵的交流与碰撞,教育应该且必须以爱为基石,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其综合效益,实现全面育人的目的。在对学生思想教育方面,我们一直坚持重教育,慎处罚,对待学生的违纪或情绪波动,通过近距离沟通、倾心交流、家校互动等方式,促使学生改正错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还实行了分层次教学,定期召开班级联席分析会,逐个分析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状况,使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长。

【陶继新】宽与严合理运用,把握好尺度,就会形成良好的风气。严要求与爱学生并不矛盾,“严”,树立威望;“爱”,亲和学生,甚至是有着内在的和谐。正是因为爱,才有了对学生的更高期待,更加严格的要求。不过,外在的严,是以和谐为基点的,是以学生可以教育好可以发展好为前提的。所以,不能草率处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而应当慎重对待,沟通多于责备。这样,即使对学生要求严了,他们也会因为知道是爱他们而心存感恩。这也许就是宽严相济的魅力所在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