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阅读#

 昵称VXyCk 2020-09-09
获得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写过一篇名为《读书》的文章,选入了江苏高中课本,名为《获得教养的途径》,今年这篇文章又选入人教版高中课本,名为《读书:目的和前提》,节选的内容也有些变化,其中有一段内容,令我非常激动。

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人认为我国文字是世界最美的,我国文化是世界最美的。黑塞的文章却让我傲娇。一个外国人,能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就对中国文化给予如此高的评价,太令人兴奋了!这里我把这份自豪和喜悦分享给所有人。

下面就是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的一部分,与条友分享:

“又过了若干年,一次与书籍有关的新体验带给了我满足。在此之前,通过父亲的指点,我已认识了老子,最先读的是格里尔(Grill)的译本。随后开始出版'中国丛书',即卫礼贤(RichardWilhelm)翻译的中国经典著作;在我看来,这是当今德国精神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高度发达的、最高贵的人类文化的精华的一支,以往对于德国读者只是陌生可笑的稀罕物,现在已为我们所拥有……直接地由一位在中国生活了半辈子、对中国精神了如指掌的德国人所译。这个德国人不只精通中文,也精通德文,并亲身体验到了中国精神对于今日欧洲的意义。

'丛书'头一本是孔子的《论语》。我永远不会忘记,我在阅读这本书时如何地惊异和心驰神往,书中所说的一切对于我如何地既陌生又正确,既符合我的预感和期望,又美好无比。《论语》之后又出了《道德经》、《庄子》、《孟子》、《吕氏春秋》和《中国民间童话》。与此同时,还有好几位译者在努力重译中国的抒情诗,对中国通俗小说的介绍则更加成功。

几十年来,我对这些中国典籍的喜爱有增无减,床头多半总是摆着其中的某一部。对现实生活的接近,高贵的谨守最高道德要求的精神与感性的富有乐趣和魅力的日常生活的和谐协调——自如地周旋于崇高的精神境界与纯真的生活享乐之间。如果说印度在禁欲和僧侣式的弃绝尘世方面已臻佳境,令人感动;那么,古代中国在精神修养方面创造的奇迹也不逊色,在中国人那里,自然与精神,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不是相互敌对和矛盾,而是相辅相成,各得其所。”

今天,中国文化更是走向了世界,作为人类文明的财富,她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接受了,这是永远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