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栏|​吴小街:我的小学语文老师

 当代文摘 2020-09-09

《中外文艺》公众平台
ID:zhongwaiwenyi

重名家,力扶新人


《我的小学语文老师》


文/吴小街(江西)
读小学三年级时, 教我们语文的是胡老师,他高高的个子,长得很普通,脸上常常挂着微笑。那时他刚刚从上清师范学校毕业,年轻的他初入社会,看哪里都是鲜花盛开,天空蔚蓝。内心鼓起自信的风帆准备向着理想的彼岸行驶。
印象中,胡老师喜欢唱歌、跑步,常听到他在校园后面的山上唱《牡丹之歌》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他上课喜欢折腾。课堂上经常带我们朗读课文,那时我们刚从二年级升上来,原先的语文老师有着浓重的当地口音,而且读书喜欢拖着长长的口音。他听了我们读书,皱皱眉头,一次次告诉我们:“读书要按自然停顿。”
自然停顿,什么是自然停顿?我们云里雾里辨不清方向,胡老师很有耐心,每篇课文他自己先范读一遍,然后带我们读一遍,重点的语句和段落反反复复带我们读,无形中我们明白这就是课文的重点所在,很奇怪,在一遍遍的朗读中,课文后面的思考题不再头疼,答案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那些课文中的精华就这样润物细无声样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评书演义有句话叫做师傅真心教,徒弟真心学,本领自然会提高。在胡老师的努力下,慢慢地我们找到了感觉。因为到了我们朗读课文时,他眼神清澈,笑容亲切,似乎陶醉在我们的声音里。
每隔一个月,胡老师都会在班上举办朗读比赛,全班同学必须参加,每个人选一段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来读,他自己当评委,读得好的或者有进步的都有奖。
朗读不是我的强项,逢到朗读比赛,我就随便选一段,胡乱读一遍。常常拿不到奖,为此,胡老师常常给我开点小灶,鼓励我大胆发声,无奈受先天条件限制,朗读比赛一直没有得奖。
一天,语文老师让我们到街上文体书店买两本练习本,问他为什么,老师微微一笑“下午告诉你们!”
嗬,还搞得挺神秘的!
中午,我们到街上买了两本练习本,上课时间到了,我们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很想知道语文老师搞什么名堂。
那个秋天的下午,天空蔚蓝如镜,秋风柔和,校园里的梧桐树叶全部金黄,阳光洒在叶子上散发着一层明亮的光辉,偶尔能看到树顶上的几片宽大的黄叶鸟儿般在树叶丛中翻滚打旋后优美落下。
胡老师检查了我们买的练习本,让我们在本子上写下“优美词句摘抄”几个字,然后拿了前排同学的本子,依次指导我们以“外貌”“动作“内心活动”“神态”“景物描写”为标题,写在练习本上,每个小标题分开几页来写。
我们还是疑惑不解,同桌小声嘀咕“好不容易买了练习本,都不知道搞什么鬼?”
胡老师保持他惯有的随和,他告诉我们,以后读课文或者课外书时,碰到描写以上内容的词语和句子,要随时抄下来,一天天抄,一天天积累,日久天长,你们头脑中积汇的好词好句就会积少成多,就好像雨后无数山间小溪一样流向江海湖泊,到写作文时就不会干巴巴,更不会为无话可说而犯愁了……
“你们要好好保管自己的记录本,一天记录一点点,坚持下去,就会写得一手好文章,记住,坚持,坚持,再坚持……”
有句话叫什么来的?说父母的话都不管用,老师的话就是圣旨,尤其是小学时,老师说的话会牢牢记住。我不知道其他同学是怎样做的,反正我是老老实实按照胡老师的话去做,每当读课文或者课外书,看到自以为优美的词句和段落就大段大段地抄,并且美美地读个几遍······
到了写作文时,脑海里时不时蹦出一些词语和句子,写出来的文字就好像春风吹过冬日的原野,大地慢慢有了一层绿意。
多年以后,我自己也成为一名老师,看了一些教育杂志,终于明白,我的小学语文老师不像其他老师那样上课就只管满堂问、满堂灌,他只抓住一条不放:读和写。在我教书的那几年,正逢国家课程改革,小学语文界是热闹一片,各地名师纷纷推出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冷静想想于永正老师说的一句话“语文教育要重视学生的读和写就行了。”
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胡老师就把握住语文教学的方向,紧紧抓住读和写这条线不放。
最终受益的是他的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很多年过去了,那个秋高气爽的下午,那堂语文课一直印在我脑海里,那两本练习本早已不知去向,我也不记得自己摘抄了哪些优美词句,但那个随手记录好词好句的习惯一直到今天还保留着,我手头上还有毕业参加工作时的摘抄本和报纸副刊剪辑本,搬过几次家,那些厚厚的摘抄本和剪辑本一直留在身边,尽管它们渐渐泛黄,在时光里失去了往日的容颜,每每翻开,看到那些文字,美好的记忆涌上心头。
更主要的是,那些文字,优美、干净,散发着阳光的香味,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2020年6月5日

特邀专栏 · 原创首发
✿ 作者风采简介 ✿

☆☆吴小街,男,1973年出生,1992年参加工作,江西省余江人,教师博览签约作者,鹰潭市作协会员,从事教育工作,醉心读书写作,在读书写作中寻找到一片美丽的桃花源,多篇文章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每周文摘》《时代邮刊》上发表,文章《美丽之花在错误中绽放》、《坐在最后一排鼓掌的男孩》、《孔夫子》等九篇在《江西教育》和《教师博览》发表,《中外文艺》等国家级纯文学平台特约作者。目前供职于鹰潭市余江区教育体育局。 


中 外 文 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