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年叛逆,为时未晚

 心理咨询师拉拉 2020-09-10
最近身边几个朋友和个案都开始出现叛逆,或者有叛逆的迹象。

我觉得蛮好的。

说起中年叛逆,就想起荣格的某个个案,他那个个案一辈子老实憨厚,兢兢业业地工作到六十岁退休,某一天生了一场大病,病愈之后突然性情大变,三观也彻底颠覆,开始做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情,比如吃喝嫖赌抽,一直到死去。

荣格说这是“迟到的叛逆”。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两个比较关键的叛逆期,一个是三到五岁的时期,另一个就是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的青少年时期。

第一个时期孩童开始出现“我”这个概念,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会特别强调“这个东西是我的”,“这是我妈妈”,“我很生气”等等,这个阶段的孩子很自私,不愿意去和别人分享。很多大人会因此而愤怒,觉得小小年纪就那么自私,长大之后还得了?就会通过斥责或者打骂的形式强迫孩子分享,强迫孩子屈从,这个行为其实是暴力阻断了孩子的自我概念的建立,也阻断了“叛逆”阶段的成长。孩子如果被迫屈从,表现出特别懂事听话,那么这个未成长好的叛逆期就会延后。

第二个叛逆期孩子相对比第一个阶段,自我意识更清晰,无论是身体,情感和思想都比第一个阶段更强壮,所以叛逆起来更有力量,更不容易屈从大人的压制。这个时期若是还是没叛逆出去,或者因为某些重大事件被压抑比如重要他人的突然去世,小小年纪他们就需要被迫承受各方面的压力而快速成长起来,那么这个叛逆期也会继续延后。

具体会延后到什么年龄阶段,每个人都不一样,也并非所有没过好叛逆期的人都会补偿到这个缺失的叛逆,有些人可能一辈子也没叛逆过,不懂“叛逆”为何物。

那“叛逆”的心理学意义在哪里?

“叛逆”意味着不服从,不同意,反抗,抗争,对抗,意味着独立意识的萌发,意味着想要挣脱大人的管教,脱离大人的依附,想要和大人一样平等,想要平等的两个个体之间的对话。所以,“叛逆”是一个人走向独立的标志,是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人的阶段,是成长的很重要阶段。

没有好好叛逆过的人,即便坐拥天下,过着万万人之上的美好生活,他们也会觉得缺乏了一点什么东西。

对于很多没好好叛逆过的人,他们可能按部就班地上大学,大学毕业之后工作,生活,结婚,生子,买房子,买车子,等等,刚开始他们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甚至会有些自鸣得意,觉得自己过上了中产阶级以上的生活。但再继续过下去,那么问题就来了:终于过上好像梦寐以求的生活了,可是为什么没有想象当中那么幸福呢?这个生活是我想要的,是我一直追求的吗?如果是,为什么我觉得不是太满意?如果不是,那么这个生活是谁的生活?我想要的生活又是什么?又在哪里?或者,为什么我觉得越活越累,越活越无力?

以上种种困惑本该从叛逆期就开始思考和寻求,通过和大人的对抗来清晰和明白,可是因为缺失了,错过了,所以只能从中年开始来补偿了。

任何事情,只要意识到,那就还来得及。

中年开始叛逆,通过叛逆将自己从集体中脱离独立出来,思考和寻求自己的人生意义,那么下半辈子的人生画卷就会越来越舒展,越来越开阔。

我相信每一个勇敢叛逆的中年人都会有一个美好的下半生。


招募第四期线上成长小组

招募对象:渴望成长的所有人,性别年龄不限。

招募人数:6人

上课时间:每周日晚上19:30-21:30

上课地点:微信群

上课方式:群电话,小组讨论形式

第四期早鸟价:1080元(每节约67元)

要求:按时完成作业,按时参加讨论。

成长目的:一 学习倾听和表达;二 学习沟通和协调;三 学习自我觉察和自我分析。

报名方式:加我微信lala-ring,注明“线上成长”,通过后需要填写登记表登记真实信息,然后等待咨询师筛选。

课程安排:

第一次:用音乐导入觉察;

第二次:通过绘画+叙事进行自我分析(一);

第三次:通过绘画+叙事进行自我分析(二);

第四次:通过解梦进行自我分析(一);

第五次:通过解梦进行自我分析(二);

第六次:通过意象进行自我分析(一);

第七次:通过意象进行自我分析(二);

第八次:分析原生家庭对个人心理影响(一);

第九次:分析原生家庭对个人心理影响(二);

第十次:分析童年重大事件对个人心理的影响(一)

第十一次:分析童年重大事件对个人心理的影响(二)

第十二次:分析社会文化对个人心理的影响;

第十三次:易经和心理学的关系(一);

第十四次:易经和心理学的关系(二);

第十五次:哲学和心理学的关系;

第十六次:大总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