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节,我来泼一盆冷水

 牛妈古法育儿 2020-09-10

教师节,我不想简单地说一声教师节快乐,因为教师本身也是人,一样需要幸福和快乐的能力,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都是生活的学生。教师作为一种普遍职业,是很晚才发生的。在真正的教育中展开的师生关系才是“文以化人”的价值所在。

当老师遍地的时候,真师者就消失了。没有哪个时代像现在这样,几乎到处都有某老师。换句话说,老师已经从崇高的位阶跌落下来了。这诚然跟文化的普及程度有关,但是更重要的是,古代师者的庄严在于师者本身的崇高,并非源于“地位”。真师者的崇高,在于他不认为自己崇高,甚至不认为自己可以做一个“师”,因为他终生都是一个学生。

现在的教育现状,大概是这样的:

当我拿出种子的时候,有人哂笑说这点儿东西够吃几口。

当我在打地基的时候,有人哂笑说难道你要住在地下么。

当我向后拉弓的时候,有人哂笑说难道箭不是要往前射么。

其实看似无用的,可能是因为你不会用。有时看似无用的事,反而是生命中至关重要的。庄子倡导“无用”,陈道明说,“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无用是遍满虚空的用,不局于一事一物。

《礼记》中有一部经典叫《学记》,内容不长,但里面精深地谈到了什么是“教”,什么是“育”。为何要有“教育”?也是“大学之道”论述的主体。自这一百多年来的东学西渐,人们不再知道教育的真模样,然而也是大转机的所在。

如果教育者在市场的大浪中迷失了方向,则他很可能将学生们的所需,暗自替换成所欲。因此教育永远不可以产业化,永远不可以将教育变成市场行为,技术学习除外。正是因为现代教育变成了知识和技术的兑换,所以越来越趋于市场化,这是正常的。

古代在6~8岁之前都是幼教,称为蒙学。其宗旨为保始,又叫保任。八岁之前,父亲和老师,善护他的天性。小孩子生理上没长全,需要善护的是他的“神”。真正的老师不是教学生学到什么东西,而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开放的能力,探索和创造的能力,这种能力不直接指向用,所以称其为“无用”。师者,或许不是一个可以提供答案的人,但一定能引发心灵的触动。生命不是被造物,而是创造者。

上周听同济大学柯小刚教授的一场关于教育的讲座,他说道:古人也讲蒙学,但却是发蒙,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启蒙。发蒙是怎样的?发蒙就是山水发蒙。一座山,山下面有水,水越流越远,越来越大。这叫发蒙。是将学生自身的东西引出来,是生命本身的成长,行事工夫的渐长。

可是启蒙呢?启蒙就把上面盖的东西去掉。所以,现代启蒙教育本质上是大众教育。因为师者,众也。师,就是众的意思。启蒙运动就是大众出场的运动。

相比之下,古代的蒙学教育则是“山下出泉”的蒙卦之象。山是什么?山是“艮”☶。“艮”是什么?“艮”是崇高之象。是有崇高的东西在那里,作为小朋友的一个典范。是有崇高的一个人格,有一个崇高的德行,让你去见贤思齐的,让你去止于至善的。“艮”就是止。

他还说,教育并不是填充进去成为主宰学生的“体”,而是帮助学生开启自身的“发用”。真正的教育并不是单方面的灌输和塑造,而是师生的相互成就,“成己成物”。

当年为什么孟母要三迁?为的是择邻,择有先生大人的地方。古代的学宫,不是今天的学校。我们现在以为买学区房,靠近重点学校。那里面有没有先生大人?

当年孟母,自己没有能力教育小孩。孟母三迁,他母亲带着儿子,搬了三次家,最后搬到学宫。学宫里的先生是个道德自律者,是负责育人的,不是现在负责上课的老师。当年孟母带着孩子,是为了离先生近。这样他的生命状态是会随之改变的。

当人人都在急着寻求生存之道,学各种处世技巧,教师也在,或者是不得不在这种供需关系中,扮演贩卖知识的角色。但是我们要知道,人是要活成人的,而不是活成社会的工具。就像松树就得长成松树,不然就不叫“成才”。因为自身的实现,源于自然,而非社会。社会宣判的成功并不代表是真的成功,而外在的虚衔带来的快乐也终究是短暂的。

过去孩子到了一定年龄,他一定要拜一个生命的师。师者,首在传道,在于生命的引领,修身的教育。从天子以至于庶人,皆是以修身为本,只有修身,才能给孩子带来幸福的能力,生活的能力,不被花花绿绿的世界引诱,平安一生的能力。对于物质财富,他只有对钱不贪,他才能拥有钱。子孙知道钱该花在什么地方的时候,这个家庭才可能千金散尽还复来。花钱的能力不是技术,恰恰是生命的涵养。 

就像曼德拉之所以能领导南非,不是因为他出色的交际能力,也不是因为他博学多才,而是那颗自由的心,不被自私、傲慢遮蔽的心。所以,民国大师陈寅恪一生倡导“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无此,宁死。而这并不取决于外在环境,而是从人本身开发出的能力。自由行走在世间,畅快地活一生,这才是教育的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真切的体会到“生活本身的幸福”。

近期导读:

增强记忆力、改善鼻炎、提升视力、加强抵抗力……这个小地方竟能横扫孩子开学的多种问题

白露,天之津液

开学了,请一定要告诉孩子这件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