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古文怎么学?

 欢丸妈妈陈霜 2020-09-10

我之前写过一篇《声律启蒙》、《笠翁对韵》、《三字经》、《唐诗三百首》……怎么学?(没读过的同学可以直接戳蓝字阅读),其实已经把国学怎么学/语文怎么学总结了一下,但大概总结的过于言简意赅(八个字: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还是不断有同学在问我,这个怎么学,那个怎么学。

最近比较常被问到的,就是小古文怎么学。恰好欢丸也在学小古文,那我就结合他的实际情况再来说一说,小古文怎么学的问题。

太长不看版:

学无定法、因材施教;

坚持最重要;

相比有没有背下来,有没有理解更重要。

先说第一点:学无定法、因材施教

之所以要先说这一点,主要是不想让同学们照搬欢丸的学习方法。他的方法,只是我根据他的情况来制定的,这个“情况”,包括了年龄、天赋、兴趣、时间等等很多种因素。

欢丸是怎么学小古文的。他学的比我讲课进度快一点,这是因为我希望能够通过他的学习过程,发现一些被我忽略掉的孩子的盲区,这样我在讲课的时候,就可以针对性的讲一下。

实际上最初他开始学小古文,也是以“帮我备课”作为切入点安利的,学了大半本以后,他有天突然问,小古文不是我帮你备课的吗?怎么变成我自己打卡了?我支支吾吾没说出个所以然,他也没再追究。

(戳↑可以直接买)

拿到一篇文章,他先读一遍,不认识的字、读错的字我来正个音。我简单介绍几句背景。然后让他逐句翻译,我会挑他糊弄过去的重点字词提问,两个人一起把文章意思顺一遍,中间会强调一下常见词的意思、常见语法,会拓展一些过去学过的诗文,拓展一些文学文化常识,会一起评论一下这篇文章。然后就完了。

是的,就完了。这么过一遍,能记住吗?当然记不住。不仅具体文章记不住,好多常见字都记不住,比如“矣”,他到现在还时不时给读成“唉”。

记不住咋办呢?复习。因为他学的时候,我课还没录,所以后面我会再给他听一遍课程,这是第一轮复习。等到上下册都过完一遍,我打算再从头把所有文章再念一遍。

这样就记住了吗?多多少少总能记住一些,但也不可能全都记住。

那为什么我要选择这样的方法呢?就是考虑了欢丸的情况。熟悉他的同学都知道,欢丸是个理工男,他感兴趣的是数学、科普,不是语文。所以我对他语文的要求就是能有基本的常识,轻松跟上大部队,就OK了。所以多多少少能记住一些,就可以了,重要的内容将来上学的时候还要学到,不重要的内容,忘了就忘了吧。

这样的方法还有一个好处,容易坚持。这么过一遍,短则五分钟,长也长不过十五分钟,嘻嘻哈哈高高兴兴就读完了。每天读一则,复习一课,一点压力都没有,这也是为啥我偷偷摸摸把他“帮忙备课”变成了他“自己打卡”,他也没多追究的原因。

语文是个细水长流的学科,基本上不依靠开窍。窍开得再大,也没办法一夜之间把《古文观止》背下来。每天一则小古文、每天一首古诗,比一天背十首,然后歇十天,效果要好得多。(欢丸刚学的成语,一曝十寒了解一下)

所以找到家长、孩子都没压力的学习方式,坚持长期学习,就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那背下来好不好呢?背下来当然好,能默写下来才最好呢。但是每次有同学问我,我也都是老老实实地回答,看孩子的兴趣、看孩子的时间,欢丸自己学的时候是没有背的。

古诗我建议尽可能背下来,对语感、对写作文都有好处,也是孩子一生的语言、文化财富。一些古文名篇,我也建议尽可能背下来,比如我们背过的《岳阳楼记》,也是同样的理由。

但是小古文和古诗文名篇不一样,背下来也有好处,肯定对古汉语的字词意思、语法的学习是有帮助的,但是日常能不能用上呢?能不能沉积为文化呢?我觉得基本上是不能的。

如果孩子自己很喜欢,愿意背下来,很好。如果孩子不喜欢背,家长硬逼着他背,或者牺牲阅读、运动、睡眠时间去背诵,那就得不偿失了。相比有没有背下来,有没有理解更重要。

顺便说一下,网络上好像流行“读一百遍《论语》”之类的学习方法,我个人是不大赞同的。古人确实有这种方法,但古人也不学英语、奥数、编程……不要用低效甚至无效的勤奋,来挤压孩子的时间。有本事你自己先把十三经都读个一百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