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十七章|《中庸》没有那么难

 欢丸妈妈陈霜 2020-09-10


你好。欢迎来到欢丸妈妈,我是陈霜。

今天我们来读《中庸》的第二十七章。


▲子思曰:长按图片,可转发至朋友圈

伟大啊,圣人的道理!它浩瀚无边,生养万物,与天一样崇高。充足而宽裕!礼仪大纲有三百项,仪节细目有三千条,这些都有待于有德之人来施行。所以说,如果不具备崇高的德行,至高的大道也不会凝聚在他的身上。因此,君子既要尊崇道德,又要追求学问,既要达到道的广博的宏观境界,又要穷尽道理的精微之处,既要达到高明的境界,又要遵循中庸之道。温习已有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知识,以敦实笃厚为基础,又崇尚礼仪加以修养。所以,君子身居高位而不骄傲,身在低位而不悖逆。国家政治清明时,他能够出谋划策,振兴国家;国家政治黑暗时,他又沉默不语,足以保全自己。《诗经·大雅·烝民》篇中说:“既明智又通达事理,就可以保全自身。”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洋洋:盛大,浩瀚无边。

峻极:高大挺拔到极点。

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优优:充足宽裕。

礼仪:古代礼节的主要规则,又称经礼。

威仪:古代典礼中的动作规范及待人接物的日常礼节,又称为曲礼。据传,西周时制定有礼仪三百六十项,威仪三千多条。

苟不至德:如果没有极高的德行。苟,如果。

凝:凝聚,集中。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问学:询问,学习。

尽:达到。

极:极致,达到最高点。

高明:指德行的最高境界。

道:讲求,致力于。

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

敦厚:朴实忠厚。

崇:推崇,崇尚。

倍:通“背”,背弃、背叛。

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

默:沉默。

容:容身。这里指保全自己。

《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诗经·大雅·烝民》

哲:智慧。这里指通达事理。

明哲保身:原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现在指因怕犯错误或有损自己利益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

这一章有三个层次。首先盛赞圣人之道的伟大。圣人之道,就像天一样广博浩瀚,能生养万物。圣人之道之所以能生养万物,因为它的核心是仁,有了仁,天地万物会在和风细雨中生长。

其次是讲圣人之道,必须由贤人来承担,礼仪也必须由贤人来实行。但成就高尚道德谈何容易,必须加强修养。所以君子应该既尊崇道德又追求学问,使二者结合起来。道德学问极力达到广博又要尽力穷尽精微之处,有高尚光明的德行又必须符合中庸的原则,不断温习已有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知识,敦厚笃实而又崇尚礼仪。做到这样,才能体现至高的圣人之道。圣人之所以伟大,就是在于能够从容把握中庸之道,充分运用中庸之道来处理纷纭复杂的万事万物。

第三层是讲智。人有不同的社会地位,行为要符合自己的地位。社会环境也经常有所不同,政治清明、社会环境宽松时,言论要发挥更大作用,使国家振兴。政治混乱时,自然要沉默,要保全自己。无论处于何种境地,只要遵循中庸之道,就能应付自如。

最后,引用《诗经》,说明只有既明事理又有智慧的人,才能既不失其道,又能保护其身。当然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智慧。但智者也脱离不了社会环境,治理国家,使读书人不敢敞开心扉说话,国家可就要危险了。

天,我们读了《中庸》的第二十七章。

谢谢你的留言和转发,我们下次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