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深度好文)

 读书作乐 2020-09-10

包曰:古之良史,於书字有疑则阙之,以待知者。有马不能调良,则借人乘习之。孔子自谓及见其人如此,至今无有矣。言此者,以俗多穿凿。邢疏:此章疾时人多穿凿也。“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者,史是掌书之官也。文,字也。古之良史,於书字有疑则阙之,以待能者,不敢穿凿。孔子言我尚及见此古史阙疑之文。“有马者借人乘之”者,此举喻也。喻己有马不能调良,当借人乘习之也。“今亡矣夫”者,亡,无也。孔子自谓及见其人如此,阙疑至今,则无有矣。言此者,以俗多穿凿。

皇疏:孔子此叹世浇流迅速,时异一时也。史者,掌书之官也。古史为书,若于字有不识者,则悬而阙之以俟知者,不敢擅造为者也。孔子自云己及见昔史有此时阙文也矣。孔子又曰,亦见此时之马难调御者,不能调则借人乘服之也。亡,无也。当孔子末年时,史不识字,辄擅而不阙;有马不调,则耻云其不能,必自乘之,以致倾覆,故云今亡也矣夫。

朱子集注:杨氏曰“史阙文、马借人,此二事孔子犹及见之。今亡矣夫,悼时之益偷也。”愚谓此必有为而言。盖虽细故,而时变之大者可知矣。胡氏曰:“此章义疑,不可强解。”(朱子本人对史阙文、马借人并没有过深解释。)

论语后录:季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此借人乘之说也。包说未是。



蔡节《论语集说》:刘氏安世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已夫。先儒说此多矣,但难得经旨贯串。今熟味及字与亡字,自然意贯。有马者借人乘之,便是史之阙文。夫有马而借人乘,非难底事,而史且载此,必是阙文。及如及见之谓,圣人在衰周犹及见此等史存而不敢削,亦见忠厚之意。后人见此语颇无谓,遂从而削去之,故圣人叹曰今亡已夫,盖叹此句之不存也。故圣人于郭公、夏五皆存之于经者,盖虑后人妄意去取,失古人忠厚之意,书之所以示训也。”(这段论我很喜爱。)

一开始,我理解“有马者借人乘之”就是史书缺少的文字,是夫子欲要补进史书的内容。但如果是缺了这几个字,则这几个字并无实质意义,它所要表达的内涵是什么?是有马者愿借给人骑而有助人之仁?还是有马者借人乘习而调良?借人骑与借人调服,古今皆有,若说是夫子之时无此民风,实难可信,怎么会“今亡已夫”?如果以这二者来理解,那么,“有马者借人乘之”阙与不阙似都不重要,都不足以讥时世。所以,这是史书本有之语,真正所阙之文是另有其字,阙了所以不能解释“有马者借人乘之”是什么意思,或作史者意欲要继续说什么事情就不能明了,说到这里就断了,所以成了阙文。而后人只看到“有马者借人乘之”,以为没有什么意思,所以干脆就削去。所以,我最后是和蔡节走到一块的,其所说的“有马者借人乘之”是史书有的,阙文是另有他文,所阙字应就是继续讲怎么借马的。

“史之阙文”。汉书艺文志:古制,书必同文,不知则阙,问诸故老。至于衰世,是非无正。人用其私,故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今亡矣夫。”盖伤其寖不正。论语讲要:史是掌理史书之官,阙同缺,文就是字。古时优良的史官,遇见书中有疑问的字,则悬而缺之,以待能知的人。

“吾犹及史之阙文也”,因夫子读书多,见闻广,所以能知道史之阙文到底阙的是什么内容。或是谈及某一史文,夫子就其阙文而能及之。


“借”,如果依邢皇疏作借人乘习调良,这是求人之事,怎么是借马给人?反卖人情给调良者?如果是让人帮忙调良,不如说“有马者求人乘之”“有马者请人乘之”更为直白。不用请、求,而用借字是更有文学味道?常有人说“借过”二字,我想这个“借人”与“借过”是相同的借,都是有麻烦别人的意思。虽然帮邢昺解释借字,但我并不赞同他的调良之说。

“有马者借人乘之”,这是讲借马。怎么借?我不讲来借马的人,我讲马的主人在别人来借时会怎么做。是喂饱后再借?是将好马借人还是将劣马借人?是先把马洗干净、把鬃毛都刷过?把马蹄钉检查一遍?把马鞍套好?我认为,如果别人来借马,君子则会这样借给别人。君子不敷衍别人,只用真心待人而已。这会是史之阙文吗?

夫子也是有马者。夫子会怎么做?我认为夫子会为借马者准备好一切。夫子所说“今亡已夫”,是指如今看不到人这样做。这样的表达方式,一般不包括自己。夫子说,我犹能知及史之所缺文字,所以当我看到史文记载有马者借人乘之这段文字时,虽有阙文,我知道它真正的意思,因为我知道它后面缺的文字讲什么;别人未及阙文之意,所以不能真正知道史文记载有马者借人乘之这段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夫子会在什么情境下说这句话?一种情境是夫子在读史时,对阙文有感触,所以举有马者借人乘之的例子来说明如果存在阙文是极为可惜的;另一种情境是更直接的,即夫子正好读到有马者借人乘之这段,所以直接发表感想;还有一种情境是夫子为弟子讲解君子的品德时,讲到古人是如何做的,因此延伸讲到古史所记载的君子品德因阙文的原因而不为今人所知。

“今亡已夫”。夫子为什么要这样说?

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靠的是史书。史书有阙,则后人不能向前人学习。就如有马者借人乘之,已不能为后人所学习。

夫子担忧的是:先王之道,成为阙文后,人们不知道有此道,由此则时人不如此做,因无章可循的缘故。时人未如此做,世风则日渐消沉。古时有很多好的教育文章成为阙文,比较遗憾。文章缺失,则人文不能传承。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