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戏班的奇特习俗”系列之2】 长长见识:旧戏班咋分钱?‖老家许昌 文‖马炎心 贾凤翔 (接上期。欲欣赏“旧戏班的奇特习俗”系列之1的精彩内容,欢迎点击以下链接:大开眼界:戏班原来这么多讲究,懂吗?) 组织习俗之“账” 【经济分配】 一个台口三天一“破账”,先抽出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作为身钱,下余百分之八十的钱按分账多少分配给大家。身钱和分账大致如下: 掌班的三分账(不是演员的两分账),管班的除技术分账外,再加五厘外联的跑腿钱。管账的一分账。生、旦、净、丑各行当的头套角色及主鼓、主弦、大衣箱各一分帐。打大锣的一分账,手钗技术高的也可以拿到一分账,一般乐队人员九厘账,打小锣的八厘帐,二路角色八厘账,三路角色七厘账,打旗的五厘账,旗头、角头可以拿到六厘账。跟班跑杂的随便给几个钱就可以了,这叫使几个“卡头”。拿到八厘账以上的分享百分之二十的身钱。 【认单和议账】 新成立的戏班或散班后刚刚聚起的戏班,有不少新成员加入,大家要聚集在一起,拿出戏单,各自报出会什么戏,可演哪套脚色,叫做认单。然后由掌班和戏班的主要成员如司鼓、头把弦、大红脸、大花脸等,根据演员的艺术水平定其身价,称为议账。 身价一经决定,一般无人争闹,因为在学戏时,老师就常常教育学生“份钱不是争的,身钱不是要的”,“值一给一,值二给二”。戏班也总是按演员艺术水平高低,评定份钱和身钱。 份钱为“大钱”,相当于现代的工资,最高可定十份,一份也叫一厘,十份称为一股账,演头套脚色的可定为八份至十份。身钱被称为“小钱”,相当于现在的奖金,只有少数人才有。一般主要演员可拿一股账另加一定身钱。头套脚定八份账以上者,不论点什么戏,都得登场,不会就学,拿不下来就扣钱,有舞台经验的名气不大的老演员“宁拿七,不拿八”。学徒随班演出,只管吃饭,不分账。 【份账】 戏曲班社的分配方法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清开,演员入班时就同掌班议定一定数量的报酬,按场、月、季结算不等。第二种是份帐,从总收入中提取百分之二十,作为身钱,其余百分之八十按股份分配,一般是一个台口一分配。 此外,随着班社的不同和地域的不同,有一些变化。有些管主购置设备没有经济要求,有的有经济要求。有经济要求者,就要从总收入中抽出一定的数目归管主所有。有的地方有“九一抽,二八扣”之说。“九一抽”是抽出十分之一作箱钱归管主,“二八扣”是从箱钱中扣十分之二归掌班。 还有些自己购置设备,又有亲属在戏班演戏的管主,称“自卖头式管主”,扣除的箱钱会更多一些。 有些戏班如河南曲剧戏班的分配方法是平均分配,因为他们的收入较低,只有这种方法才能稳定队伍。有些戏班对主演采取按天付酬而对一般演员采取份账的一班两制的办法。大名气的演员,还可以使“加子”,即占有由于他的演出票价提高的部分。 【外块】 一部分人员除了本身应得的份账外,另有一些额外收入,如:掌班的跟写戏的谈合同,给他私人一些钱,叫招待费;暗地肥己的叫“吃黑”。管班的出外给人家订合同也能“吃黑”。 鞋钱:掌班的跟写戏的订合同时,提出给主角要鞋钱,写在合同上,归名角所有。 压台酒:每一个台口会首送上三五斤酒,归大衣箱所得。 油钱:每一个台口用的擦脸油和后台的点灯油,剩余部分是打大锣的额外收入。前台挂的两个鳖灯油,头两天用剩下的也归大锣所得,第三天的归管台所得。 香纸鞭炮钱:每一台口需用纸、香、炮等折价,剩余者归二衣箱所有。 擦脸纸:演员所用擦脸纸折价,剩余部分归打手钗的所有。 席钱:每一个台口,前台都要铺席,以免弄脏衣箱,也是折价,剩余部分归小锣所得。 (班社不论在何处按合同演出期间,如遇官衙或政府要戏,不管合同是否到期,都要遵命而去,称为“拉官戏”。若有违抗,戏班就很难在当地演下去……精彩内容,明天继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