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之八十六:罗马天主教的神学自由主义 (1)托马斯主义的复兴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30年,罗马天主教的神学呈现出少有的复兴景象,这与教皇利奥十三世对学术研究的鼓励密切相关。利奥十三世继任教皇后,意识到罗马天主教会内知识的贫乏与落后,引导教会吸收当代文化的成果和研究方法,开展与当代哲学、历史学以及其它学科和思潮的对话。他开放了梵蒂冈图书馆,创立了托马斯.阿奎那研究院,鼓励圣经研究,对托马斯主义神学的复兴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托马斯.阿奎那是中世纪欧洲基督教会思想的集大成者。但是,托马斯主义因主张利用理性来证明神学真理一度受到罗马天主教会的冷落。1879年利奥十三世发表《永恒之父》通谕,称托马斯.阿奎那是罗马天主教会的" 导师" ,鼓励和要求罗马天主教的神学院校必须学习和研究托马斯主义。尽管许多天主教神学家对这位大师是否已经完全穷尽了真理表示怀疑,但是教廷在实践上一直推行这一方针。大学因支持托马斯主义获得补贴,为传播托马斯主义创办刊物,编写教材。教授们还得到暗示,若研究其它学说,他们的晋升就有可能推迟,但研究托马斯的《神学大全》就可能尽快得到提升,甚至还可能得到一顶红衣主教的小红帽。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一些持反对观点的学者也不得不把自己说成是属于托马斯主义的这种或那种学派。托马斯主义在当时不仅成为天主教学术界的一支重要力量,而且也是罗马天主教的正统神学。

(2)自由派神学家及其观点 这一时期,罗马天主教的神学自由主义主要出现在欧洲大陆和美国的罗马天主教会中间,对教会传统的圣经观和历史观的质疑是这一思潮的主要表现之一。 法国是罗马天主教的重要学术中心之一。法国学者的研究方法受到德国学者的很大影响。1875年法国有五个研究所从事高级研究,1878年巴黎又成立了一个新的罗马天主教的研究所。该所的教会史学家路易.迪歇纳原来是一位热诚的越山主义者和教皇无谬论的支持者,但是通过70年代的研究,他的立场发生了变化。1881年阿尔弗雷德.卢瓦齐来该所担任了希伯来语教授,开始了两人长达10年的密切合作。这段时间法国著名的圣经学者勒南曾经在巴黎大学举办讲座,宣传德国激进的新教圣经批评学,对卢瓦齐影响很大。到90年代初,迪歇纳和卢瓦齐通过教学工作和所办的刊物《批评杂志》对法国天主教会和神学研究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天主教学者应用历史批评方法研究圣经,自然给启示神学和圣经无错谬的信条带来了危机。包括卢瓦齐在内的一些圣经学者对圣经中的历史也发生了怀疑。卢瓦齐曾经对《创世记》的历史真实性提出了怀疑,结果天主教圣絮尔皮斯神学院院长禁止学生参加卢瓦齐的讲座,从而引发了1892年-1893 年天主教学术界的第一场危机。尽管巴黎天主教研究所的所长杜尔斯特主教在《圣经问题》一文里试图为卢瓦齐辩护,提出把科学事实问题和圣经里的宗教与伦理问题区别开来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这又加剧了传统主义者的不满,而且卢瓦齐也不能接受杜尔斯特的区分方法。最后卢瓦齐被解雇,转到一所女子学校担任神甫。1893年教皇发表《天主万有》通谕重申了特楞托会议规定的圣经无谬误的基本教义。但它并未能阻止学者对圣经的批评性研究。 1897年封.雨戈尔发表了论圣经前六卷资料来源多种多样的学术论文,对《天主万有》提出挑战。封.雨戈尔是具有广泛国际关系的罗马天主教平信徒神学家,同许多罗马天主教学者有密切的交往。他在巴黎的天主教研究所访问过杜尔斯特、卢瓦齐、迪歇纳;在里维埃拉拜会了法国教士中的重要学者米尼奥主教。90年代初,封.雨戈尔还在罗马生活过,那正是罗马的天主教" 现代主义" 兴起的时候。他在那里曾积极争取教廷不要把布隆代尔的《行动》列入1894年的《禁书目录》内。他与夏尔等德国天主教自由派交往颇深,还把爱尔兰耶稣会教士乔治.特列尔也引入" 现代主义" 思潮。 同一时期,教会史和历史神学领域也产生了危机。罗马天主教会自始就竭力使信条和教义保持稳定不变,但这种作法遇到了困难。迪歇纳通过自己的批判性研究提出,关于法国教会产生的许多传奇故事是荒谬的,他还对反尼西亚信经的教父们作过深入的研究。其他学者也对教义、信条或圣礼的变化和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解释。如英国天主教会的主教纽曼的门徒就提出,教义的发展是灵活的和辨证的观点;另一些人则表现得更为极端,认为除了神与人的关系不变之外,各种信条和教义都应当是变化的。这些观点都是对罗马教会的权威和立场的直接挑战。
1890年左右盛行一时的理性实证主义受到意志论、直觉论和" 实用主义" 倾向的新的挑战。1893年布隆代尔在法国发表文章,提出了" 行动的哲学" 的思想,引起人们的轰动。布隆代尔等人提出,启示、灵感和信仰需要按照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进行理解和认识。传统的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已经不能妥当地表达它们的意义;信仰中的知识、智力因素,仅仅是全部人的关系中的一个要素;宗教是一种生活,而不仅仅是教义,圣经和教会传统都应当被理解为是对这种生活的表述,而不是最后的、封闭的启示;要根据人的宗教生活的经验去理解圣经,去发展教会的传统。在德国,夏尔也提出了类似于法国巴黎基督教新教神学院院长奥古斯特.萨巴蒂埃的活力论的理论,抗议神职专制主义。
(3)整肃行动
1899年从罗马教廷传来警告,维尔茨堡的夏尔教授因为对地狱之火的永恒性提出质疑,他的著作已被列入《禁书目录》之内。同年,利奥十三世谴责了美国天主教会中企图使罗马天主教美国化的" 美国主义" 的" 鬼怪异端"。利奥十三世还致函法国教士,要求他们检查所有的" 现代主义" 潮流,并再次重申了《天主万有》通谕中不许用理性主义解释圣经的警告,结果" 天主教民主派" 的立场被迫转向温和,但自由派却未沉寂。 1902年利奥十三世为解决围绕圣经出现的纷繁复杂的问题成立了由三位枢机主教和十几名顾问组成" 圣经委员会"。1903年在法国主教封.雨戈尔和米尼奥的鼓舞下,卢瓦齐的著作《福音与教会》出版了。尽管该书是驳斥德国新教神学家哈那克的《基督教的本质》的一部护教著作,也遭到" 禁书目录委员会" 的禁止,但是利奥十三世没有在该委员会的禁令上签名。同年利奥十三世逝世后,新教皇庇护十世立刻签署了禁令。卢瓦齐的五本书上了禁书目录单。
1906年以后罗马教廷的" 圣经委员会" 公布了一系列决定,宣布《圣经》的启示是完整无误的;《马加比书下》同《新约.约翰福音》享有同等的地位;《摩西五经》是由摩西所作;旧约中创世纪的故事和《新约.约翰福音》完全是历史的真实记录。1911年-1912 年,该委员会还否认了关于" 同类福音" 的两种文件来源的假设,重申前三部福音书都是在公元70年前写成的。 1907年教廷颁布了新的邪说提要和《斥现代主义》通谕,谴责了约65个命题,其中50多个是由卢瓦齐和其他与米尼奥、特列尔等人有交往的人提出的。同年6月教皇又颁布通谕《牧吾羔羊》对" 现代主义" 作了全面定义和谴责,声明教会必须采取措施严厉果断地清除现代主义。结果大多数现代主义分子要么象卢瓦齐那样自己离开教会,要么甘愿忍受被开除教籍的命运。1909年特列尔去世后,几乎所有的现代主义者都转入地下。 为了清除转入地下的" 现代主义" ,1910年庇护十世强制执行著名的反现代主义誓言,要求所有的神职人员和教会学校的教员发誓遵守《斥现代主义》和《牧吾羔羊》两个通谕,否则将被解职,此外所有的神职人员必须声明,相信关于上帝存在的宇宙论的证明,坚信关于基督教的起源来自于奇迹和先知的预言。他们还必须拒绝接受流行教会的解释以外的、所有依靠证据的关于教会史、信条史或圣经的解释。这一誓约使成百上千的罗马天主教教士面临着良知的考验。在整肃行动中,少数拒绝宣誓的神甫被革除了教籍。现代主义思潮迅速瓦解。 事实上,现代主义者不过是几百人,其中有一些人如特列尔和封.雨戈尔是当时具有深刻宗教思想的人物,但也有不少人从根本上说属于没有深刻的基督教信仰的理性主义者、人文主义者或民主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