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杀年猪

 古磨盘州人 2020-09-11

(图片来自网络,存谢!)

农村人家以前很少吃肉,别看家家户户都养了猪。

大部分人家的猪都是要交任务的,食品站每天收猪,当猪的数量到一定头数的时候,就有车来拉走。这些猪最后被拉到哪儿去屠宰了,我们一直不知道。

食品站偶尔也杀猪,但是,那些被杀的猪好像也不是当地人家养的。

交完任务之后,村里总有那么几家留着年猪,在过年前屠宰,以供村里之用。不知道年猪的肉价是否比平时卖的贵?按理应该比平时合算。

年前杀猪是要预约的,因为村里会杀猪的只有1-2个人。杀猪是个技术活,一般人干不了这事

按照约定的时间,杀猪匠扛过来一直偌大的椭圆形木桶,木桶约有2米长,呈梭子形,中间最宽处达一米。

桶放到一个平整处,杀猪匠卸下门板搁在桶上。这时候,主人家已经烧好了2大锅开水,杀猪匠清点一下他的工具,确保所有的家伙齐备了,就开始吆喝着主人家去捉猪。

家畜皆有灵性。在一群人往猪圈走的时候,猪好像就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归宿,它会发出悲天悯人的嚎叫,其凄惨程度估计都能想象得到。虽然猪也做着徒劳的抵抗,但是在几个彪形大汉的生拉猛拽之下,猪除了嚎叫别的什么也做不了,很快,它就被人按在了通上的门板上侧身躺着。

杀猪匠左手按住猪耳,右手抽出约一米长的尖刀,从猪的的脖子部位直捅下去,当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的时候,一股血流顺着刀尖飚了出来,血溅处的地上放了一只面盆,盆里的清水中有盐和淀粉。猪还会最后的嚎叫一声,血从刀口处往外漫出,嚎叫声模糊了。

在众人的压力下,猪脚开始还能乱蹬几下,很快猪就不动了。讲究的主人家会在猪头的不远处烧一刀纸,放一挂鞭炮,算是祭奠一下猪的亡灵。小时候我痛恨过人的残忍,后来,大人跟我说,假如人类不吃肉,就没有人养猪了。听着,觉得也是个道理。

在确认猪彻底死了之后,杀猪匠与众人一起撤掉门板,将猪放到桶中。杀猪匠用刀在猪的四只脚上各切开一个小口子,然后,用一根一米多长的铁棍子从切口处沿着猪皮插进去,每个切口要将铁棍朝三四个方向桶。随后,杀猪匠用手扯开口子,用嘴往口子里吹气。

杀猪匠好像都有超人的肺活量,他们鼓起腮帮子,吹得太阳穴青筋暴露,每次下来脸红脖子粗的,他们好像乐此不疲,很快,他们事先用铁棍捅过的地方都鼓胀了起来。杀猪匠拿出一截麻,小心地捆住切口处,以防漏气。猪肿胀的像个气球一样。

这时主人家用大桶拎着开水过来往桶里的猪身上浇,直到猪全身都泡在桶里。杀猪匠坐在一边抽烟喝水,过完烟瘾后,杀猪匠拿出褪毛的刮子,刮遍猪全身。现在我们知道,杀猪匠往猪身体里面吹气,是为了刮毛方便,不然,猪身上塌瘪地方的毛一定无法清理。当猪毛褪尽后,杀猪匠用手里的刨子插到猪脚上,轻轻一掰,猪脚上的脚趾盖就下来了,猪的脚趾尖呈现紫红色。

猪被重新从桶里拎起来,放到横搭在桶沿的案板上,杀猪匠开始给猪大卸八块。第一刀工序是把猪头卸下来挂在一边,接着就是给猪开膛,将猪的五脏六腑全部摘出来,最后沿着脊梁骨将猪平分成两半。杀猪匠取出两个大钩子,将两个半扇的猪肉挂在梯子上沥干。

而后,杀猪匠开始收拾猪的下水,收拾下水也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先是摘出心肺,简单地削除乱七八糟的牵扯物,在温水里面涮一下,杀猪匠拿出一束稻草,在手里很随意地打个结,就将猪心肺挂到一边。

接下来就是收拾肝、猪肚、大肠、小肠等。最让孩子们期待的是猪膀胱,杀猪匠摘下猪膀胱并挤出里面的液体后,远远地扔到人群外,这时,一群孩子朝着杀猪匠扔过去的方向跑去,很多孩子捡到猪膀胱后往里吹气,可以当成球踢着玩。

有时,杀猪匠扔出去的地方,正好有只狗在那儿等着,见到这样的宝贝扔在自己面前,毫不犹豫地一口咬住猪膀胱就往远方跑去,一群孩子拿着石头和棍棒追打着狗,希望狗能嘴下留情。

猪下水是一份份地卖,不用过秤。一般情况下,猪下水都是有人预定的,看见杀猪匠收拾完了,他们打声招呼就将猪下水拎回家了。这时,主人家拿出预定的单子,让杀猪匠开始分肉。先卸前后腿,接着是你家十斤,他家二十斤地割肉。这些工作都由杀猪匠完成。

那时候人都缺油,猪肉的肥瘦也不是太计较,瘦肉多点是好,但是太多瘦肉而没有油,猪肉也做不出味道。

家境好的人家,杀年猪一般会给自己家留一只猪腿,要是买肉的人太多,主人家就留下猪头和部分猪下水,猪肉全部卖出。猪肉卖出去是拿不到现钱的,只有等过年前拿到一年的辛苦钱后,买肉的人家才会过来结肉钱,假如年成不好的,在过年前没有拿到一年的工钱,猪肉钱也就只好欠着,等来年有钱的时候再来还债。

杀年猪的人家,当天晚上可以吃到猪血熬白菜。用猪油浇出来的汤底,熬出来的猪血白菜,那是儿时最美的菜肴,这道菜既可以下酒、下饭,也可以下面条,那种鲜香爽滑,到现在想起来都齿颊留香。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专著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涉及《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