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家的茶(下)

 古磨盘州人 2020-09-11

开始喝茶,大概是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当时到图书馆一去就是半天,拎着一杯白水不仅喝得寡淡,且达不到提神的效果。看到有同学买锡纸包的花茶,我也就跟着买了。

那种锡纸包的花茶,喝过一段时间之后,就感觉非常不好,不仅因为茶叶陈旧,能喝出不新鲜的味道,且经常能喝到茶叶中的梗状物,这是非常不好的感觉,后来不经意之间,在商场外面的柜台上,看见了大玻璃瓶装的花茶,明显比袋装的新鲜和干净,于是,我就买了二两回家试试,之所以秤2两,那是因为锡纸包的茶,一袋也是2两。后来,每次茶喝完了,我都习惯地去买2两。

这样的日子大概持续了2年,直到我参加工作后回家探亲,在父亲房间的条案上放了两种茶叶。一种叶子比较肥大,一种比较瘦小一些,我去拿茶叶的时候,父亲说,拿那个看着瘦小一些的,说那个贵20块钱一斤。父亲说,叶子大点的茶叶是山里的农民在谷雨后挑到门口来卖的,30块钱一斤;叶子小点的50块钱一斤,是我回家之前,父亲特意找人买的。

父亲说,其实两种茶叶就是看相上有差距,但是味道上差不多。

我对父亲说,还是买50块钱一斤的吧,这个也不算很贵。在春节期间我去了一下县城里的市场,我看到了有专门的茶叶商店,里面卖着各种各样的茶叶,我给父亲挑了2斤店主推荐的性价比很好的茶叶,当父亲看见我拿回来的茶叶,他说,这样好的茶叶,估计得县长家才天天喝得起,我跟父亲说,我能让你跟县长享受一样的待遇。

父亲笑了。

后来新茶出来的时候,我跟店主说好,让父亲过去拿茶,并一再叮嘱店主,千万不要让父亲知道价钱,省得他舍不得。其实,父亲觉得县长喝得起的茶叶,当年的价格都不到100块钱一斤。

从那次给父亲买茶后,我发现家乡的茶叶非常经济实惠,于是,每次回家探亲的时候,我都会购买一些茶叶带到北京。新茶出来的时候,我都会让店主给我寄一些过来。

父亲一直说,茶是强身健体的好饮料,于是,我就慢慢开始喝茶了,基本以绿茶为主。后来行里办了购物网站融e购,我也是一半为测试,一半为购物,在网站上我买遍了全国各地各种茶。

每年春茶上市的时候,我会关注每个地方的新茶介绍,遇到活动的,都会立即出手。在买茶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茶叶的知识。

我喝茶的爱好跟全国人民保持了同步,在我喝茶的这十几年中,茶叶的价格涨了五倍,因此网站上的特价及各种活动就成为我关注茶叶的重要时间节点,品尝了几年全国各地的名茶之后,突然有一天,我回忆起了家乡的茶香。我立即给家乡的店主发信息,准备买几斤家乡的茶叶尝尝,我真的在惦记家乡的味道了。

很多人不知道,安徽是茶叶大省。安徽的茶几乎覆盖了中国所有的茶的品种:安徽的名茶有: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祁门红茶、黟县黑茶、太平猴魁等,仅黄山毛峰系列,我们安庆还有岳西翠兰和桐城小花两个著名品种。

不说毛峰、红茶和黑茶,六安瓜片和太平猴魁就是安徽特有的两个茶叶品种,六安瓜片好,好在它是选取谷雨以后的叶片,在剪掉叶尖和叶梗之后,形似瓜片一样的茶叶品种,没有叶尖和叶梗的茶叶,保持了茶叶的清香,又没有老梗带来的茶汤的苦涩,六安瓜片从明朝开始一直是宫廷贡茶,新中国成立后,估计是大别山走出来的将军太多的缘故,六安瓜片也是中央的特供茶。

再说太平猴魁,如其说它是茶,不如说它是一种茶中的工艺品。当一支支薄若蝉翼的茶叶放在你面前的时候,我不知道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第一次见到太平猴魁的时候,我更觉得它是孙大圣送给人间的仙品,那薄如蝉翼的叶片,好像是羽化成仙时的法器,那浅绿茶水发出的一股悠远的药香,感觉这是不老的仙丹。一直觉得制作猴魁的茶叶属于仙品,一直觉得能制作出太平猴魁的师傅,一定宛若仙人。

不说岳西翠尖了,那是深山里的宝贝,只有在那人迹罕至的深山里才能采出那宛如少女体香的嫩叶,那饱满的芽尖仿佛含苞待放的少女,那么的温润和甜美。还是说说桐城小花吧,这原本是深山里的野茶,就因为清朝时有个“桐城派”,因此,当地的野茶就成为朝廷的贡品。桐城小花不负众望,在透明的玻璃杯里,在温水的冲挤下,那一支两叶真的宛若小花一样悬浮在水中,那是一个花的世界,那是一个芬芳的空间。

据茶店的老板说,桐城小花最适合饮用的场景是,将一杯茶沏好放在家里,然后外出办事。一段时间后,口干舌燥地回来,端起那杯已经与室温相同的茶水,轻轻地呷上一口,瞬间感觉清甜润体,齿颊生香。世界上没有一种饮品能在瞬间把人带入如仙如梦的境界,唯桐城小花有这个奇功。我受到了店主的暗示,每逢沏上桐城小花,我都要创造这样的场景,只为追寻那文可治国、才可安邦的境界。

很多人不知道,茶其实还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假如没有文化,茶的味道就会减低很多。老家的茶,喝的不仅仅是味道,更是一种说不尽的老家情怀。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专著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涉及《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