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诺贝尔奖与中国文学

 古磨盘州人 2020-09-11

中国人一直有诺奖情结。

在中国人(户籍为中国)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之前,中国人就非常敬重诺奖获奖者,每年各大院校和科研院所都会重金请诺奖得主到大学里搞讲座,这是一个不错的做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请人家来介绍经验可以给自己指明方向。

聘请诺奖获得者来校讲座,不管学校的专业水平和地位如何,只要给得起钱,诺奖获得者都是愿意参加的,估计出场费不会太便宜,从这个角度来说,获诺奖还是挺好的,起码给自己创造了“走穴”的机会。

诺奖的自然科学类奖项,在专业圈子里也许还是有争议的,但是对大众来说,其评选结果是公平的,因为任何一个获奖者的研究成果都是具体的,都是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有突出贡献,换句话说,自然科学类奖项的颁布都名至实归。而人文社科类的诺奖,历来就饱受争议,和平奖就不用说了,这几乎是西方价值观的指示器,差不多都是亲西方的政治人物获奖。文学奖好像也有这个趋势,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每年在竞争者名单中陪跑,据权威发布,他的作品中没有鲜明的政治观点和特色,或者说,没有西方人想看的政治特色。这个观点正确如否确需考证,但从获奖的作家作品看,东方国家获奖的作家大多不为本国人看好。

比如莫言先生,其实我觉得他的作品在当代中国作家中是一流的。自从他得奖开始,在很大的一个空间内,他被骂的体无完肤。原本爱以诺奖为自豪的中国人,尤其是政治人物,几乎没有人在任何正式场合肯定过莫言。莫言获诺奖后,他在国内的待遇和声望不是提升了,而是降低了。

关于莫言获奖后受到的一切待遇,我觉得大多是由于树大招风引起的。到目前为止,我见过的所有批评莫言的言论中,还没有从文学层面去诋毁他的,说明莫言被骂纯粹是政治上站位的不正确。

以前据说诺奖的评选是绝对保密的事,不在宣布结果的那一刻,谁也不知道谁会入围,并最终花落谁家。今年的情况比较怪,早在一个月前,中国作协的何建明副主席据说就已经入围诺奖了,近几天听到的消息是,中国一个叫残雪的女作家和牙医出身的余华老师入围了,尤其那个叫残雪的,竟然还排在村上春树前面。

在作家圈子里看了一下,残雪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陌生的,只有极个别的人说她的作品是如何好之类的。因为没有阅读,我不好评价她的作品和能力,但是一个都能在世界上获得诺奖的作家,本国作家没有读过她的任何一部作品,这件事还是挺蹊跷的。别怪我在文学领域的孤陋寡闻,比我没见过世面的人多的是。

我看网上已经有人在骂残雪的作品了,感觉风格跟莫言的比较类似,主旨好像也是自我揭短、自我丑化之类。假如真的是这样,我觉得这个诺奖要不要,对于中国人来说也算不了什么。莫言获奖对中国文学几乎没有帮助。要说有帮助,也是国际赌博公司看中了中国赌博市场这块肥肉,每年诺奖揭晓之前,都在中国搞几次竞猜。

假如残雪与莫言的风格一致,且她也获奖了,这对于中国文学估计是个灾难:一是证明了诺奖评委的习惯偏好,就会有作家做投机型写作,以后,所谓有名的作家,就是天天找中国人劣根性,从中国社会中寻找丑恶并加以颂扬,这就有点像北京的某艺术创作中心,雕塑中的人总是丑陋的、体型是扭曲的,个别器官是放大的,或者是直接以生殖器为设计理念的。二是官方估计会限制那类写作方式,这样会破坏文学创作的多样性。就像现在的文学作品管制,因为约束太多,便出现了“太监文学”:只写上面,不写下面;只当弯腰拍马,不会挺胸做人;只想媚上欺下,何吝奴颜媚骨。

再回到这个女作家本身,诺奖评的不是具体的作品,而是一个作家在文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假如这名女作家的作品在本国都没有知名度,而能获得诺奖,只能说明诺奖有问题,而不是别的。最多有一种可能是,这个作家的作品翻译的比她用母语写得好,果真如此,这个女作家的获奖名额可以不算在中国人头上。

文学为歌颂美好而生的,文学是讴歌真善美的。

假如文学始终与假恶丑相伴,文学不要也罢,管它什么劳什子奖呢?很多年前我就说过,诺奖不过是西方人对某些学科的一个判断标准,这个标准不一定适合中国人。

中国已经强大了,不必要再去拿诺奖说事,我们那么多物理学家,他们什么奖都没有得过,中国在航天、核领域取得的成就一点不比那些获奖专业户的国家低。

假如中国文学水平整体不高,中国无须拿个诺贝尔奖撑门面;假如中国文学水平不低了,我们更不稀罕再多得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因为莫言的作品我们已经知道是什么味道。难道非要再次刺痛国人自卑的神经,去填补一个获奖上的空虚吗?

中国文学可以不要诺奖,但是诺奖获得者必须要写出能代表中国文学水平的作品,这是我们对中国作家的基本要求。假如奴颜媚骨地讨好西方人就为了获个诺奖,这样的奖不要也罢。

在村上春树与中国作家之间选择,我选择村上春树,起码他写的是很多人爱读的作品,这是一个作家最光荣的事。文学原本没有国界,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硬是把文学搞出了界。

真无趣。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