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辩课:教研的一种好用的形式

 四地闲夫 2020-09-11

辩课是老师们在备课、上课或者说课的基础上,就教学教研的某一主题或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等方面,提出问题,展开辩论,以加深理解,真正促进辩论双方在教学教研上共同提高的一种方式。

这次我校的教研活动的辩题是:

一、品读课文时,要不要大量地运用多媒体展示语段或图片。

二、如何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语句的选择和教学怎样取舍?

三、怎样落实“先学后教,多学少教”?

首先在这感谢谢老师、陈老师的辛勤劳动,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辩课资源,让我们一起来研讨、提高 。从试教到正式教,就是一个飞跃的过程,也是一个纠结的过程,很不容易。

而辩题的拟定也是辛苦了吴组长。

著名的剧作家肖伯纳:“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通过辩课,让我更加理解了“教育必须要了解儿童,要走进儿童的心灵!”“只有基于儿童,才能通过学校教育更好地发展儿童!”

教育本质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让孩子为将来的社会生活奠定基础。“为孩子的一生的幸福而教育。”

辩课是否有效果,要看教师的上课目标是否达到。让我们来温习第二学段(3~4年级)的课标中与我们阅读课相关的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以上课标所说的就是我们辩课立论的重要依据。

我们身处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大数据、移动互联的时代。我们接触多媒体也就这么10来年的事,不可想象我们也能像沿海发达城市的学校那样,班班有了白板,有了班班通。我们不能辜负这个时代,有效性教学就包括了多媒体的有效使用。在翻转课堂,慕课、微课风生水起的时候,研究如何运用好多媒体是个非常基础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比如,在课堂中,怎样运用多媒体效果最好?课文有必要都用多媒体展示吗?大量的图片展示,会不会约束孩子们的想象力?

先从学习生字新词来说,这是小学教学的重点。但如何组织学生学习?要学习多少,是用什么方式学习?这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谢老师的多音字“参”的教学。充分让学生做小老师、试错。在错中学,印象才深。

陈老师的拣字与捡字的辨析,这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两个字的意思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没有刻意去注意,陈老师引导得很好,学习语文应该学会准确地用词,准确地理解词义是准确用词的基础。

从这两个课例,我认为,多音字教学,在本课中,不必要,“海参”这个词,根据注音,学生不会读错,再说“参”字,它不是生字,只有在课文中出现“参差不齐”这个词的时候,才一定要教,因为这时容易读错。否则课本中的多音字怎么也教不完。

那么拣字是本课要掌握的生字,所以教这个字的辨析就有意义了。

这是否给我们一个启发,那就是在进行第二个话题辩论的时候,如何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语句的选择和教学怎样取舍?也应该有所突出,依据的是学情。

在运用多媒体学习生字词的时候,我觉得在高效上,是非常好的。但切记:字读十遍,不如手过一遍。陈老师让学生动笔写生字,这个环节特别地好,是在教师引导左窄右宽的方法后再写。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在课堂上必须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灵活运用表情、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图像排列、调控反馈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施行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如果教师的课,学生都能听得进、学得懂、记得住、用得上,这就是好课。

阅读是吸收、积累,而写作就是倾吐、运用,阅读和写作是相得益彰的。

艺术的课堂在于用语言粘住儿童。这是教师的语文特征。比如:在教学中,教师的语文无论是导语、过渡语、评价语都应有启迪学生如何做人的语言;有引导学生严谨治学的语言;如谢老师的查字典的习惯指点、陈老师对学生坐姿要求的“三个一”。还要有有培养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语言;有启发学生热爱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语言;对语言的朗读感受、陈老师在课堂中展示的每张图片都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精确、优美,说明海水的澄净、鱼类的丰富,特产的富饶。我们能够感受到,学生学了这课,终身都会记住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的。

是的,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教育时机,用不同的语言进行教学。谁达到这个境界,才是掌握了教师的语言艺术。教学语言所展示的是教学艺术,而教学艺术的根本追求在于培养自学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倡导“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而怎样才算“不需要教呢?”他进一步描绘说:“教任何课程,‘讲’教师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一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了,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事物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啊!”

在教学中,谢老师和陈老师都非常注重教学环节在这方面的设计,学生能够学习的,老师都不教,学生容易忽略的,加以点拨,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这两节课中,老师让学生学习的时候,注意了学生的批注习惯的养成,但都是在课件上标注的,没有让学生在课本中,也去标注,这不利于真正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学中要注意不能用课件代替课本。

 谢谢您的关注@杨老师的作文教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