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旅途感悟:看太阳

 赤脚闲侠 2020-09-12
 题记:一篇旧文字,加了以后一二十年的感悟。     
                    
                            看太阳
                                                  鲁人

        常觉得自己可能有种恋日情结。从小就喜欢看太阳,儿时在故乡,院子位于村头,村头的西南向一片田野延至地平线,看日落极佳。初春万物复苏,绿油油,圆而大的夕阳慢慢沉入那绿色里,一片鲜红覆在绿色上,美的炫目。秋收后,祼露的土地上,夕阳也呈现出一种丰收后短暂的安谧。冬日,一场大雪,田野白茫茫一片,夕阳又是一番别样的景致。只是在夏天和秋收之前的时间,一人多高的庄稼遮住了地平线上的落日,但青纱帐后面那玫瑰色的晚霞仍是很迷人的。那时,我还常喜欢摒息静气地盯着太阳看,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只是很惬意。
        回到都市后,每年寒假都乘船回故乡,在海上看日出是便成了一大享受。高中毕业故乡便成了记忆,但看太阳的喜好没变。然而,每日忙忙碌碌,欣赏太阳便多在路了。又因为高楼林立,看得则多是跃至楼缝间的旭日。不过到看得兴致盎然,四季的旭日景色各异,春日明媚,夏日灿烂,秋日舒朗,冬日鲜艳。我一直对手机有种排斥心理,用得便很晚,发现手机拍照又晚在一二年。而随手拍的则多与太阳有关,有桔红色的旭日,血红的夕阳;有从楼群间倾泻而下,淹没了周围物体的晨光;有阵雨初霁时清新的日光……
        每天看太阳的各样姿容,印象很深的是两次日出。
        刚结婚时,家在市郊接壤处,楼房朝东,从楼上望去遮挡物很少,便可以望得很远。有天我独自在家。独自一人,便可以由着性子懒了。结果,懒得晚上连窗帘也没拉。翌日清晨,一觉醒来,窗外已有曙色。此时屋里和心里都静如止水,懒洋洋爬起身,蓦然见到窗外旭日正冉冉升起,那太阳圆且大,鲜红欲滴。阳光透过淡淡的晨霭将天地洇润得似极妙的水彩画。这日出没有云蒸霞蔚的绚烂,却于繁华的都市中显出一种难得一见的旷寂。
        我出神地望着初升的旭日,猛地意识到这日出其实每天都从我的窗前冉冉升起,只是被我用薄薄的几尺布帘遮在视线之外许久了;又因为沉溺于世事之中,在清晨拉开窗帘时竟匆忙得从未向它投过一瞥。那日我似坐于孤山之巅独坐床上,有好几分钟痴痴地望着旭日,心,如被微风吹拂的蜘蛛网,轻轻颤着。
        另一次乘客轮在海上。第二天我一早登上甲板,想再睹多年未见的海上日出。不想海上大雾弥漫,仿佛天海之间被灌满了又浓又纯的乳汁。俯仰四顾,只见几立方米大的空间,连海浪也被这乳白色的重雾压得没了声息。若不是客轮的颤动,真似立于混沌之中。
        正失望,东方却出现了一上一下两个光点,浓雾使光点周围呈现出乳白色的光晕。乳白色的光晕亮在乳白色的雾中,诡异而神秘。光点缓慢地变强,下面的光点渐渐垂直向下拉长成一条光带。
        雾渐渐淡了,朦胧中可见海浪缎子样平滑地涌动。圆圆的光点更大了,并开始刺目;雾又向后退缩着,让出更宽的海面;那光带已延伸到雾和海水的交界处。雾中的光点如半空中一扇微启的门,眩目的光从门里倾泻出来,让雾都有些晃眼;那光带则恰似通向那扇门的甬道。在神秘中又显出几分庄严和圣洁。有一会,我甚至晃忽地觉得,会有一个身穿长长的白袍,神情肃穆,目光中充满悲悯的上帝缓步移出光之门。
        当强烈的光驱散了天海间的浓雾,光之门訇然洞开时,门内赫然跃出光芒四射的太阳。天空顿时碧莹如洗,光带也融在满天清澈如水的阳光之中,很久后我才悟出,那光带其实是太阳在海面上的反光。
        大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太阳一天天在走向衰亡,她已经存在了近50亿年,还将存在近50年。衰亡是一个深刻的过程,但与哺育了我们的太阳相比,倾人之一生,比之太阳的生命实在无法计算到可忽略。而我看太阳的时间与之相比,更可忽略。比之太阳的生命之长,体积之大,我们都微乎其微其微其微……当我在宇宙一个微尘样的角落里仰望太阳时,感受太阳在这一两秒钟时间里瞬息万变的新,实在是一件很奇妙的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