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人说董酒味道压茅台?今天围绕这个话题谈谈消费者的口味偏好

 丰少少爷 2020-09-12

这段时间,我的平台主要在讲董酒品鉴,说到董酒品鉴,有个话题不得不谈。在董酒粉丝圈,有些酒友认为董酒的风味力压茅台,在高端酒局唯有董酒能够镇住茅台。这一观点在外人看来非常夸张,而且像是一种营销宣传,但不少董粉却深信这一点。我身边就有几位董粉,因为感受到董酒的独特风格后大量买入董酒,有些人甚至买几百上千件董酒存入家中,如非亲眼所见,我真的不敢相信他们有那么爱董酒。

有人说董酒味道压茅台?今天围绕这个话题谈谈消费者的口味偏好

不过他们存入的董酒中有个共同特点,他们存的多为特点鲜明的董酒:有的朋友存了大量90年代及以前的老董酒,有的朋友存了不少15年前的国密董酒,至于15年开始的绵柔董酒,基本见不到人存。

对此我曾问过一些朋友,为什么存这么多董酒?在他们看来,董酒独特的风格是其消费的一大亮点,在一些聚会场合,这类酒也用的了。我有一朋友喜欢红董,因为其个性强烈、浓郁且有冲击力,于是收了不少,偶尔也将其用于商务接待。在商务场合,他会将茅台酒放在前面,红董放在后面。这种饮酒顺序也非常合理,主要在于红董味道浓郁,对比茅台酒,在浓郁度上丝毫不输,而其风味与茅台酒有显著的区别;除此之外,红董酒体较为粗糙,放在前面饮用会有一定的杂刺感。但在喝了几瓶茅台酒,大家舌头麻木,身体愉悦之后,再喝红董只会感受其独特的药香及鲜明的个性,至于其略微的杂刺和不协调感,也基本感受不到了。

其实这也是老董酒价格最近被推高的一个原因,在很多商务局,大家只是喝茅台酒,以商务洽谈为主。在开红董之前,许多人也只是无所谓、喝喝看的态度,毕竟其也是老酒,还是八大名酒,品质不会差。然而在其品鉴完之后,红董独特的风味让一些商务人士仿佛发现了新世界,一些商务人士的认可也推动了这种酒价值的水涨船高。

那么在喝茅台酒的商务局里会不会喝其他品牌酒?当然也会,但喝同香型白酒难以给人深刻的印象,毕竟茅台在酱香酒中是王者的存在,其品质水平很高,一般酱酒比不了。除此之外,即便拿出了档次高于茅台的其他品牌酱酒,由于都是酱酒,风格区别不够大,难以给商务人士形成鲜明且深刻的印象。

有人说董酒味道压茅台?今天围绕这个话题谈谈消费者的口味偏好

对于不同香型酒,清香、凤香酒虽强劲,但酒味短且淡,高端商务局很少用清香、凤香酒;浓香酒在商务局中运用较多,但由于品牌浓香酒知晓度高,也难以给人形成新的印象。而兼香酒虽浓郁度不输酱香,特点也很鲜明,但现在的兼香酒没落太过厉害,除了馥郁香的酒鬼酒及陶香的仰韶高端酒,其他的兼香品牌目前都没有批量出高端酒(因为没有酿高端兼香酒,很多都是东北高粱,机械化酿造,删减工艺,因此酿出的酒品质不高)。

有人说董酒味道压茅台?今天围绕这个话题谈谈消费者的口味偏好

也正是因为如此,董酒曾有一段时间表现出酒厂及地方没怎么推,但其老酒却被民间及资本推动的现象,在当前白酒品牌都需要资本推动的大环境里,董酒无异于捡到了一个大的宝贝。

其实除了老红董,80年代老鸭溪窖酒、90年代老酒鬼酒也是如此,其除了有浓郁的味道以外,还有完全不同于酱香酒的独特个性。除此之外,香气大且独特的酒也比较受一些商务人士的欢迎,80年代早期董酒、80年代福泉酒香气都比较大且独特,而这也成为一些玩家推崇的原因。相比之下,当前的大多数品牌酒风格趋同严重,缺乏独特的个性及辨识度,而这也成为了商务用酒越来越趋近于只用茅台等几大名酒的原因。

有人说董酒味道压茅台?今天围绕这个话题谈谈消费者的口味偏好

对于独特风格董酒被追崇反应了一些消费者对白酒风味的追求,从上个世纪80年代老百姓开始大规模认知白酒以来,许多人对白酒的认知还是酒类饮料,而这也引导许多酒厂产品往低度绵柔的口感方向走。随着这些年酱酒的崛起,小众香型酒被圈内热捧,其代表了一部分消费者由饮用白酒到品鉴白酒的消费转变。而在当前,由于绝大多数酒厂是向传统大众提供酒类产品,因此其风格被严重趋同,在风格千篇一律的白酒大环境里,独特风格酒则受到了品酒爱好者的关注及推崇。

虽然当前不少消费者由饮用白酒转变为品鉴白酒,但整个品鉴消费白酒的人群还是太少,以至于其还没有形成一个规模的市场,而这也正是许多酒企并没有为之酿造产品的原因。在大众眼中,白酒只要柔顺易饮即可,而这也正是低度浓香和清香酒受大众欢迎的原因。毕竟低度浓香酒酒体偏甜、口感柔,易饮度好,而清香酒酒体干净、无杂味,没有过多的发酵味道,在大众眼中,这种酒干净,味道不怪。

对于大众的口感偏好,影响最深的是酒厂,不少酒厂就是针对这种口感偏好设计酒体的。我曾拜访过一些酒厂,与他们的调酒师交流,我发现大多数调酒师把柔顺、易饮作为酒体设计的目标。对于我追求特点的品酒思维,大家都觉得很有意思,其实在酒厂眼中,有我们这种认知的消费者太少,于是许多酒厂并没有针对我们设计产品。

说到这里,不少酒友可能都有同感,与酒圈外人喝酒,最好入乡随俗,我们喜欢的酱香酒、董香酒,拿再好档次在别人眼中却是难以下咽的怪异白酒,而我们总觉得加了酒精的低度低端酒,却被不少人遵从为无上妙品。毕竟对于大众,喝酒还是注重在喝,因此其对酒体的柔和度、顺喝感、上头感及饮后体感非常注重,而这也是许多酒做柔做淡的一大原因。

不过在大众白酒局,我们也可以引导他们喝酱酒及其他独特风格酒,只是我们需要用合适的方式。记得我有一次带了一瓶酱酒、两瓶雪碧,将酱酒混入雪碧中饮用产生了不错的效果。混入之后,雪碧的重甜弱化了酱酒的焦苦,使之成为甜中带点焦味的感觉;浓郁的发酵气息明显弱化,更多的是雪碧的柠檬酸清香;除此之外,酒度也被明显降低,完全没有酒精的刺激。在那一次酒局上,大家喝了不少兑饮料的酱酒,而其喝的也很开心,而这让在座的不少朋友认识了酱酒的魅力。

其实在大众眼中,不少人也好奇且想喝酱酒及其他风格酒,但他们确实很惧怕这些酒的高酒精度和浓郁的发酵味道,毕竟很多人的饮酒习惯是大口饮用,这与我们品酒有很大的不同;除此之外,许多白酒怪异的发酵味道需要适应才能慢慢接受,对于不品酒的消费者来说,这个适应过程非常的长。因此对于大众,我们有时没必要要求人家用品酒的习惯消费白酒,我们可以在他们饮酒习惯的基础上进行一些调整,设计出适合他们饮酒习惯的白酒消费方式。毕竟,上一辈的白酒人针对大众降低了酒度,而我们其实可以用更多元化的方式引导大众享受白酒。

总的来说,消费者对白酒品质的理解是多角度的,一些酒在一群人心中认为是好酒,但可能在另外一群人心中就是很差的酒,在这种大众认知基础上,形成了多种酒体设计思路,其适宜于不同的消费者。其实董酒味道力压茅台的观点也是少数人提出的,提出这种观点的原因主要是董酒的独特风味迎合他们的口感需求,在更大的消费人群中,有不少人并不认同这个观点。毕竟茅台酒醇厚、细腻、幽雅,在细节表现上比红董好不少。最后,关于我对消费者口感偏好的理解及解读,作为酒友及行业的您怎么看?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留言,我们一同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