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号脉,中医的千年骗局?一个中医人的良心解读

 七千七千 2020-09-12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诊断学》、《中医基础理论》

你好,我是中国人,文君然。

昨天晚上,有读者和我讨论了一个问题。

这就是,中医号脉,到底是不是摆摆样子,充当骗人的幌子?

对这个话题,我想说点自己的看法。

首先,从根源上讲,中医的这个“号脉”,作为最主要的诊法之一,绝对不是摆摆样子、当幌子。它对于疾病种类、病程进展的判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诊脉,左右手指下不同位置,对应不同的脏腑。这是有严格区分的。左寸看的是心,左关看的是肝胆,左尺看的是肾。与此对应的,右侧寸关尺三部候的是肺、脾胃和肾。

  

诊脉的时间,最好是清晨。患者体位,最好是正坐或者仰卧。诊脉时医师的呼吸,务必平稳,以自己的呼吸计算患者的脉搏。医师的指力必须适中,或举,或按,或寻。

脉象看得准,可以助人。脉象看得不准,可以杀人。

比如说,一个老人感冒了,脉象触摸上去,似乎是浮脉。浮脉,就是轻取即得。这是正邪相争的体现。这个时候用大队解表药就可以吗?未必。你要看看,老人家脉象重按下去,是否无力。如果无力,就必须扶正解表。如果不扶正,只解表,反倒容易伤正。古方“败毒散”里头,就把脉象浮而无力,当作重要的应用指标。

再比如说,一个人脉弦,摸上去是弦脉。所谓弦脉,即按如琴弦,端直而长,触摸上去很坚硬。这就要考虑肝郁气滞。但同样是弦脉,你得看是不是弦细,或弦而有力、弦数脉。弦数而有力,往往考虑肝郁化火、肝阳上亢。弦细脉呢,就得考虑是不是有肝郁血虚、肝肾阴虚、肝郁脾虚等虚证了。两者的治法,完全不同,稍有差错就酿成大祸。

  

所以说,中医诊脉,绝对不是说说而已。浮脉多需要解表、细脉多需要扶正,数脉多需要清热,缓脉多需要健脾,濡脉多需要补气或者除湿。你不把脉象摸清楚,就好像黑灯瞎火走楼梯,危险着呢。

因此,你看老一辈的中医人,他们在看病的时候是绝对不允许旁人说话的。因为嘈杂之声,会影响到他们对脉象的感知。有时候,环境必须绝对安静,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

不过,中医发展到今天,中医号脉,的确有“走形式”之嫌。

不号脉,不像话。但是号脉吧,有的人又的确不知道号的是啥。

有一次,我亲眼看见,一中医师,一边为患者诊脉,一边和旁边的人聊天。聊完了,脉也诊完了。到最后,开一堆西药和少许中成药。他到底在号什么?我真要表示怀疑。

实际上,号脉这个事儿,就是诊断的一种方法。到今天,我不客气地讲,它确实没落了。没落的原因有很多。

第一,它是一个必须靠实践积累和经验传承才能彻底领悟的事儿。漫长的经验激烈和传承,在一个中医师的培养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尤其是时间成本。这对于快节奏、讲效益的当代社会来说,的确有些不相适合。

  

第二,现代的诊断技术,比从前要精细、快捷、准确得多。相比之下,诊脉的确有很多不足,在不少领域无法和现代方法相提并论。因此,人们不重视它。

但是,所有这些,都不应该成为当代中医人对诊脉这一中医瑰宝,忽视敷衍的理由。因为它具有中医特色,在某些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具备不可替代的指导性作用。所以,它值得传承。

于是,我得出一个结论——号脉,绝对不是幌子、骗人的把式、摆摆样子。能否把号脉这件事儿做好,取决于中医人自己是否努力实践,是否对中医文化怀有坚定的信仰,更取决于是否对中医古老诊法,有客观而真实的宣传。如果我们做得不好,号脉,就是幌子。如果我们做得好,号脉,就有可能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有效管理亚健康风险的有力武器。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