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习课堂: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8*《灯光》(教师版)

 培根阅读 2020-09-12

习课堂:灯光


第一课时

任务一(12分钟)

    1.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要求:注音的词反复读;不会读的问老师。

2.读词语。      

郝副营长    豫皖苏平原    围歼战    千钧一发   

倚靠        电钮          憧憬      璀璨       黑魆魆   

3.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多字、漏字、疙瘩的地方,反复读;注意第11、第12自然段的停顿。

(2)分段读课文。

A.齐读第12自然段。

B.齐读第12自然段。

C.齐读第311自然段。读板书“回忆”。

齐读第37自然段。读板书“插图中的灯光”。

齐读第811自然段。读板书“战场上微弱的灯光”。

任务二(10分钟)

2.思维导图,精准填写

3.课文填空,填填记记。

课文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回忆了战争时郝副营长为让孩子们能够像插图中的孩子一样在灯光下学习,在千钧一发之际,点燃手中的书帮战士们找到突破口,却暴露位置而牺牲的感人故事,结尾又回到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全文表现了“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愿望。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千钧一发的时刻”指的是(B )。

A.我军部队把国民党军五十七师紧紧包围在沙土集村,打响了激烈的围歼战。

B.突击连冲了进去,后续部队在黑暗中遭到阻击,和突击连失去联系,找不到突破口。

C.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缺口,突击连已经冲了进去。

2)下面关于课文写作方法,表述错误的一项是(C )。

A.课文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回忆往事。

B.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显得结构紧凑。

C.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展现郝副营长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

3)下面关于课题“灯光”,表述错误的一项是(C )。

A.灯光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B.让孩子们在灯光下学习是郝副营长英勇战斗的伟大动力。

C.作者写这篇文章为的是赞美天安门广场华灯璀璨的美丽景象。

任务三(8分钟)

1.读第12自然段

(1)自由读1~2自然段。

提示:用较缓慢的节奏朗读。

(2)齐读第2自然段。

(3)读句子。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2.读第37自然段

(1)自由读第37自然段。

提示:用合适的语气,读好人物的对话。

(2)齐读第46自然段。读句子。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突然,他凑到我的耳朵边轻轻地问:“记着,你见过电灯吗?”

(3)齐读第7自然段。读句子。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3.读第1011自然段

(1)自由读第10~11自然段。

提示:用痛惜、赞美的语气朗读。

(2)齐读第10~11自然段。

(3)读句子。

◎这位年轻的战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任务四(10分钟)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突然他凑到我的耳朵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②我不由得一愣,摇了摇头,说:“没见过。”我说的是真话。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真的没见过电灯。

③“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1.仔细阅读,填写标点。

给第①自然段加上正确的标点。

2.阅读选段,完成填空。

(1)片段讲述的是郝副营长与“我”关于电灯的一番对话,主要运用了语言 描写和动作  描写。从对话中我能真切地感受到郝副营长关爱孩子、向往美好生活

(2)第③段中写郝副营长“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这句话中“憧憬”一词的意思是 向往  。在选文中,他具体“憧憬”的是什么?请用“     ”划出来。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3.动脑思考,回答问题。

“多好啊!”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把你的想法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引起下文。同时,“多好啊”也是郝副营长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为此他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人们换来“多好啊”的生活。文中三次出现“多好啊”,衬托出郝副营长的高贵品质。

奖励题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第二课时

任务一(10分钟)

1.读《毛主席在花山》。

(1)自由读《毛主席在花山》。

提示:漏字、疙瘩的地方,反复读;注意段落的停顿。

(2)读第24自然段。

A.齐读第24自然段

B.读句子。

毛主席皱了皱眉,严肃地说:“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影响群众的生活。这样吧,交给你一个任务,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碾米。”

(3)读第56自然段。

A.齐读第56自然段。

B.读句子。

警卫员刚回到院里,毛主席又叫住他,说:“任务完成得不错。还有一件事等着你去办。把这筒茶叶交给炊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候泡一桶茶水,你负责送给碾米的乡亲们。”

(4)读第7自然段。

A.齐读第7自然段。

B.读句子。

毛主席舀了两碗茶水送到她们母女手里,说:“你们俩歇会儿吧!”然后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行,一边推,一边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米粒。

2.读《狱中联欢》。

(1)自由读《狱中联欢》。

提示:漏字、疙瘩的地方,反复读;注意段落的停顿。

(2)齐读《狱中联欢》。

(3)读资料。

《狱中联欢》是小说《红岩》中的一个片段,讲的是1949年元旦,革命者在敌人的监狱中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新年联欢会,庆祝全国范围内革命的胜利。

任务二(10分钟)

1.思维导图,精准填写。

你从哪些细节描写中感受到毛主席关心群众、爱护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请摘抄两处细节描写。

(1)毛主席皱了皱眉,严肃地说:“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影响群众的生活。这样吧,交给你一个任务,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碾米。”

(2)毛主席舀了两碗茶水送到她们母女手里,说:“你们俩歇会儿吧!”

2.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楼下四室的“报幕员”宣布:“我们的节目是歌舞表演。表演开始!”只见铁门哗拉一开,一连串的人影,打着空心筋斗,翻了出来,博得同志们的齐声喝彩。接着,几个人聚拢来,站成一个圆圈,又有几个人爬上去站在他们肩上,又有人再爬上去……一层、二层、三层……他们在叠罗汉。最上边站着一个人,满脸兴奋的微笑,站得比集中营的高墙、电网更高,手里拿着一面红纸做的鲜艳的红旗,遥望着远处的云山。

(1)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狱中的革命者表演“叠罗汉”

(2)用“_____”划出“面”的描写,用“      ”划出“点”的描写。从这一“点面描写”中你感受到狱中“战士”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任务三(12分钟)

1.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

(1)听歌曲《春天的故事》

(2)读资料。

《春天的故事》是由蒋开儒叶旭全作词,王佑贵作曲,董文华演唱的经典歌曲。歌曲描述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南巡的故事。

2.学唱歌曲《我的中国心》。

(1)跟唱《我的中国心》。

(2)齐唱《我的中国心》。

任务四(8分钟)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互相关怀是无微不至的。他们同住在伦敦时,每天下午,恩格斯总要到马克思家里去。他们讨论各种政治事件和科学问题,一连谈上好几个小时,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有时候还进行激烈的争论。天气晴朗的日子,他们就一起到郊外散步。后来他们住在两个地方,就经常通信,彼此交换对政治事件的意见和研究工作的成果。

    他们时时刻刻设法给对方以帮助,都为对方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到骄傲。马克思答应给一家英文报纸写通讯的时候,还没精通英文,恩格斯就帮他翻译,必要时甚至代他写。恩格斯从事著述的时候,马克思也往往放下自己的工作,编写其中的某些部分。马克思逝世的时候,他的伟大著作《资本论》还没最后完成。恩格斯毅然放下自己的研究工作,竭尽全力从事《资本论》最后两卷的出版工作。

       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互相关怀是无微不至的”,请你至少列出三点:

1.同住伦敦时,每天一起讨论,晴朗的日子,一起到郊外散步。

2.住在不同的地方,经常通信,彼此交换对政治事件的意见和研究工作的成果。

3.时时刻刻设法给对方帮助,都为对方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到骄傲。

奖励题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