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世坤 | 最忆儿时年味浓

 印象黄陂 2020-09-13

渐逝的往昔,渐长的年龄,渐淡的年味,勾起最多的,还是儿时黄陂乡村过年的回忆。

“贴”出来的年味

儿时的年味,是家家户户大门口大红的春联。春联是过年的符号,记得儿时的春联不是印刷品,得自己撰写或请人捉刀,所以写春联、贴春联是很慎重的。

这一年的春联纸该用什么颜色、写什么内容,要依老规矩来写,丝毫不能马虎,否则会惹来笑话甚至亲友的责怪。如果某家“老”了人,那么这家对联就不能用红色,只能第一年为白色,第二年为黄色,第三年为绿色,或者在3年守孝期干脆不贴对联,第四年“除服”“烧灵”之后才能恢复红色对联。

印象中写春联,字的好坏倒在其次。平常人家大多是让肚子里有点墨水的人来执笔,因此能赢得左邻右舍的信任写春联,就成了一份格外的荣光。

贴春联是在除夕天黑以前,有门的地方都要贴,仓房、灶屋、牛栏、猪圈、鸡舍也要贴,仓房是“五谷丰登”,灶屋是“五味调和”,牛栏、猪圈、鸡舍是“六畜兴旺”。到了初一走家串户拜年的时候,沿路品评各家各户的春联,仿佛年味就蕴藏在这些斑斓的字句中,一字一句读来,年味就写在了脸上……

“炸”出来的年味

儿时的年味,是由团年饭的鞭炮声炸响的。小时候最盼望的节目就是吃团年饭了,一大家子人热热闹闹地坐在大四方桌周围,平日难得一见的大鱼大肉以及各种可口的菜肴一股脑儿端上来,喝酒的喝酒,吃菜的吃菜,绝对是一年碰不上第二回的盛筵。

吃团年饭的讲究不少,比如说开场前要在神龛上供上几盘菜、扣一碗饭祭祖,以示不忘先人;准备妥当落座之前,还要在门前或院落里点燃鞭炮。鞭炮声标志着团年盛筵的开始,也是在向外人传递请勿打扰的信息。

因为接下来,一家人要关上门来吃年饭,这个奇特的风俗,大约是希望这桌团年饭能将一家人的福气聚拢了,不至于散出去。

屋外鞭炮燃过的余香,夹杂着屋里满桌的酒菜香味,把年味烘托到了极致。那时的除夕夜,特别是零点前,鞭炮声渐渐在耳畔响起,到处都是隆隆作响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寒冷的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火药味,那就是新年即将到来的前奏……

“吃”出来的年味

小时候过年除了能吃到烧全鱼、红烧肉、烧鸡块、鱼丸、肉丸、肉糕、排骨藕汤等平时很难吃到的菜肴外,还能吃到很多平时吃不到的点心和零食,龙须酥、京果和上海外公寄回的大白兔奶糖是我的最爱。

临近过年,大人们忙着准备年货,小孩儿们口袋里却总有吃不完的零食,几颗红红绿绿的水果糖或一把花生和瓜子,足以把小孩儿们哄得屁颠屁颠,一边吃着,一边疯跑,似乎为即将到来的新年欢呼。

腊月二十七八,塆子里家家户户开始炸吃食,炸肉丸、炸鱼块、炸豆腐、炸翻饺、炸藕夹、炸馓子、炸糍粑片、炸红薯片、炸花生米……

家家都在赶做年菜,年味越忙越浓,除夕达到沸点,从中午一直忙到深夜,人们想尽办法,为过年多准备几样菜肴,塆子里到处弥漫着浓郁的菜油和酒肉香味,不时传来锅碗瓢盆的撞击声和人们欢天喜地的笑声。

小孩儿们早已被各种好吃的填满了嘴,安安静静地坐在火炉边烤火,想吃就跑到灶屋,拿几个冒着热气的炸食在手上,边烤火边慢慢吃。大人们炸好的肉丸和豆腐,用细线串上晾起来,挂在通风口随风摇摆,像一串串金色的风铃,伴着北风摇响了辞旧迎新的音符。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年年还在唱《难忘今宵》,我却再也找不回儿时过年的那种心情。年味,作为中华民族一道永恒的风景,传承着古往今来太多的民俗文化。

如今,时代在变,传统也在变,但人们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景没有变。人到中年的我,在年关将至的时候,静静回忆过去那浓浓的年味,内心深处始终有种挥之不去的眷恋……

本文作者朱世坤授权印象黄陂发布!

关于作者:朱世坤,男,笔名筱珠、沈农,黄陂李家集人。幼年玩泥,少年放牛,青年读书,壮年当兵,中年从政。以书为伴,以文为友,以写为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