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士岂忍负江山——故乡⑨

 印象黄陂 2020-09-13

  

文 | 图:稻田明月

荒丘随处埋忠骨,
战士岂忍负江山。

相比之下,父亲的家世,比母亲的家世窘迫得多。

祖父是单传。从祖父能识文断字、作文题诗上来看,曾祖父那代的家境应该算不错。一般来说,在温饱线上挣扎的人,哪有精力让孩子去上学堂。

及至祖父这代时,家境已萧条。父亲受祖父的熏陶,忙里偷闲,看过许多经书,没有正规上过学堂,自学成才。

父亲不满十七岁时,祖母就去世了。祖父重诗书,轻稼穑。家庭重担一下子就落在父亲身上,作为长子的父亲也只不过一少年,可他必须一夜长大。因为身后还有三个弟弟和三个妹妹,最小的弟弟只有九岁,最小的两个妹妹大慨只有四岁或者六岁。

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破碎的家庭,生活已艰难;没妈的孩子,更是一根草。可想而知我那两个可怜小姑姑,就像路边的野草,自生自灭,直至最后,经不住风霜相继夭折。

还有我那四叔(郭家厚),九岁丧母,十五岁被征兵,十七岁死在荒郊野外。那是1948年,父亲得到消息,说四叔死在临邑大悟县(亦说孝感县)一路边。


当祖父和父亲找到那里时,发现一座新坟孤零零在荒野,坟头插一块新木板,上面用墨水写着“郭家厚之墓”。祖父和父亲用手刨开坟土,没有棺木,四叔着衣和土而眠。

二年前,活泼乱跳的少年,二年后是一具伤迹累累的尸体!老父晚年失子的巨大殇痛,将何处安放?兄姊断腕的悲壮,向何方诉嚎?

祖父和父亲把四叔尸体抬回家乡,重新埋在河西荒坡上。由于没有部队方面任何文字记录,也不知道四叔的死因,埋葬过程异常悲哀凄凉,气氛也低沉压抑,于是就有了谣言,说四叔是逃兵!

即使是逃兵,也够悲惨啊!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初出远门,便是惊心动魄的纷飞战火,生命时刻在威胁中。还有风餐露宿,身体单薄,染上疾病也无医可治。可能是他已觉得生命不远了,爬也要爬回家——那个朝思暮想的、贫穷的、破碎的家。

千里沙场,关山重重,病入膏肓的他,最终倒在回家的路上,倒在已经离家不远的临县边界,最终还是没有见到亲人最后一眼!

多年来,四叔的死,是我家的悲壮,也是我家的讳言。他因当兵而死,不知是我家的荣耀还是耻辱。


终于,1957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四叔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作为四叔唯一直系亲属,祖父定期得到些微薄抚恤金。

1975年,大哥参军之际,关于四叔逃兵的谣诼又起。情急之下,父亲去湖北省卫生厅,找到当年与四叔一起参军的郭国久老军干。

据郭国久老军干讲,四叔与他是同一天参军的。本来这个参军名额是三叔的,四叔主动要求去当兵。祖父认为四叔伶俐机智,更适合当兵,就遂了他的愿。

四叔与郭国久被编入新四军第五师。由于他们俩机灵且识字,又一起被分到卫生连,转战鄂豫皖交界。

从1941年新四军第五师成立到1948年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李先念和他的第五师一直战斗在武汉周边、战斗在国民党的心脏地带,新四军第五师的健儿们长期孤悬敌后,承担了巨大的战略压力,为其它解放区的安全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但他们越战越强、越战越大,最终为夺取全民族抗战胜利作出贡献,写下一页页光辉历史。

当时国民党对解放区严厉封锁,新四军第五师许多军用物资匮乏,特别是医疗物资。为了救治伤员,四叔所在卫生连有时不得不就地取材,自制药物。在一次药物研制实验过程中,四叔不幸中毒殉职,时年十七岁。


直至2013年,政府才在四叔那已经被雨水打平的坟地上,树起一尊烈士碑!堂兄看过相关的原始材料,却与郭国久老军干讲述的有出入。资料上面记录着四叔是因为带伤作战,引发急性肝炎,牺牲于行军途中,时年十八岁。

可见,四叔不是逃兵!四叔是牺牲在前沿的烈士!可是,祖父、父亲、以及父亲的两个弟弟,现在都不在人间了,四叔唯一的亲人——他唯一的姐姐,现在已经八十高龄,谁愿意旧事再提,让她伤心呢。

令人费解的是,四叔的牺牲为什么有两个版本?已六十多年了,政府为什么现在才立碑?为了解放,一个家庭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得到二年的抚恤,却背上了几十年的谣言。这损失怎么算?向谁算?算给谁?

其实,四叔还算幸运的,多少中华好儿女,牺牲在战场,尸骨无人收,成为孤魂野鬼。

四叔总算安息了,我的父辈也算安息了,我的祖父若灵魂还在,也应该得到安慰了。

面对四叔的墓碑,我还是想了很多。上一辈人,出生入死,打下的江山,在这辈人手中,怎么不珍惜呢?有些有权有势的人,吃喝嫖赌,贪污腐败,伤风败俗,无恶不作。难道那几百万壮烈牺牲的生命,就是为了这一小部分人作威作福,吃香喝辣?如果是这样,怎么对得起那些英灵?如果是这样,那些沉睡九泉的灵魂怎么安息?如果是这样,他们前仆后继死去的意义几何?

附:沁园春·郭家厚
           ——谌建祥
四壁家徒,九龄母殁,身世寒凉。惜从军十五,捐躯十七,生而何短,死却何长!愁雾连云,孤尘漫道,大悟山横亲断肠。家犹望,儿气悠一口,命憾他乡。

梦还又见吾娘,补百衲,鸡鸣两鬓苍。笑慈容如昨,中宵问暖,再无苦难,相偎天堂。甲子重回,英灵永记,遥看丰碑矗岭冈。清明誓,少年声寰宇,永沐阳光。

本文作者稻田明月授权印象黄陂发布
关于作者 稻田明月,出生于蔡店郭岗,定居黄陂前川。

· END ·
有风景  有味道  有故事
印象黄陂  品味黄陂
投稿&联络:admin@mulanguli.com
喜欢是发自内心的欢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