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阳明之胃家为什么会“实”?

 青年中医李铎 2020-09-26

《伤寒论》所说的“胃家”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乃泛指胃、肠二腑,所谓“实”,是指邪气旺盛。因此,“胃家实”的含义,即是指阳明胃肠邪气旺盛的意思。它既包括阳明经证的无形热邪亢盛,也包括了阳明腑证有形燥实积滞。

伤寒论:阳明之胃家为什么会“实”?

以“胃家实”作为阳明病提纲,这在阳明病的辨证论治上是有指导意义的。阳明在生理上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气盛,病邪一旦传入阳明,容易化热化燥,成为正盛邪实的病变。虽然因患者的内在因素和病邪侵犯的部位不同,阳明病可有经证、腑证之分,但整个证候是以胃肠的燥热实为特点。而“胃家实”正说明了阳明病的这个病机,揭示了阳明病的特点,因此以“胃家实”作为阳明病提纲,就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掌握了它,便使我们在诊治阳明病时,不会背离大法,能够在各种复杂的病证中,执简驭繁,正确地进行辩证施治。

论中第187条原文对主证的描述是:“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第191条原文说:“阳明脉大”此即可认为是阳明病的主脉。

上述脉证的机理,总的是由于“胃家实”,具体分析如下:

身热一一里热炽盛,充斥内外。

伤寒论:阳明之胃家为什么会“实”?

汗自出——热盛迫津外泄。

不恶寒、反恶热——外无表邪, 里热亢盛。

脉大——正盛邪实。

阳明病的形成原因,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1.由太阳病发汗太过或误治,损伤律液,以致胃肠干燥,外邪化热传入阳明。

2.少阳病误用汗、吐、下、利小便等法,损伤津液,使胃中干燥,邪热入里化燥成实,而为阳明病。

3.素体阳盛津亏,外邪直犯阳明。

伤寒论:阳明之胃家为什么会“实”?

4.三阴病阳复太过,化热化燥转属为阳明病。

如原文184条所云:“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原文192条云:“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难者,为阳明病也。”

阳明病主要病证的病机,在于病邪入里,肠胃因热化燥,因燥成实。

阳明病主要可分为经证、腑证二类。另外,邪热内扰胸膈的热扰胸隔证、湿热发黄证、瘀血证、虚寒证虽并非“胃家实”,然已涉及阳明,一般亦列于阳明篇讨论。

由于阳明病的性质,总属里热实证,故其治疗原则以清下实热、保存津液为主。经证用清法,如白虎汤之类;腑证用下法,如大、小、调胃承气汤类。

伤寒论:阳明之胃家为什么会“实”?

对热扰胸膈证,用栀子豉汤类清宣郁热;湿热发黄证,用茵陈蒿汤类清利湿热;瘀血证用抵当汤清热逐瘀;虚寒证以吴茱萸汤温胃降逆止呕。

【文中素材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