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瑞春:几十年来我确实做到了“用伤寒”

 中医知识学习馆 2014-09-20
江西中医学院 陈瑞春教授

大家好,因为工作的需要,在有关《伤寒论》这方面,多看了几本书而已。但是有一条,我可以很自信的讲,几十年来我确实做到了“用伤寒”,当然还用的不好。但是在研究伤寒这个问题上,我是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写出来了,大家可以相互探讨、切磋。
一、伤寒论的研究方法
《伤寒论》的研究方法很多,可以说有传统的,也有新潮的,这些研究方法都为《伤寒论》理论与应用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传统的研究如作文献整理,著书立说,总是希望把《伤寒论》说得更透彻一点,说的更明白一点,有时候不免为注而注,失却了注疏的本意。所以对初学《伤寒论》的同志,你不要看张说李说,陈修园的注解是陈修园心中的《伤寒论》,柯韵伯的注疏是柯韵伯对《伤寒论》的理解,这都不能代表张仲景的本意。当然这些注疏使《伤寒论》在很大程度上发扬了、发展了,这是应该肯定的。但总的来说,传统的研究,没有跳出注解《伤寒论》的这个圈子,事实上就我个人的经验,这些东西在临床上作用不大。所以我觉得用这种传统的方法研究《伤寒论》是原地踏步,想法是好的,想把它说的更清楚,但对于临床并无多少裨益。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少阳究竟是应该在太阳后边还是应该在阳明后边?大家想想看,摆在阳明之前有道理,因为少阳的主方小柴胡汤证是在太阳病篇;从阴阳消长的的角度来看,摆在阳明后边也有道理。这样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结果,所以你就不要费时间去钻了。特别是我们年轻的同志,不要在这上面浪费时间,而应该对伤寒论本身397条,113方用功。
新潮的研究,是在七十年代以后,有很多新的理论引入了《伤寒论》的研究领域,如黑箱理论、共知论、分子生物学等等。但最后都不了了之,要用现代的东西来解释两千多年前的东西,不容易啊!这些研究方法对于《伤寒论》本身,乃至整个中医,都不会有很多能够叫人信服的结果出现,所以我觉得不足取。还有一类,就更值得商榷了,完全在实验室里找《伤寒论》的症结所在,苦心设计各种模型,最后老鼠都点头了,统计学也没问题了,但是拿到临床上却没有用!我们那里有一个博士就说:“怎么搞得,我做实验都有效,到病人身上就不灵了?”你说怎么搞的?我们不是那种实验模式的医学呀。所以这可以这么说,我们这五十年走了很多冤枉路,我觉得对《伤寒论》乃至整个中医用这种研究方法是不对的,这个思路是错的。
如果从历史的传统的方法来看,我觉得任应秋先生《各家学说》里面讲的东西就可以了。你不要去推敲张仲景做没做过长沙太守,张仲景有没有这个人,“六经”到底是《内经》的“六经”还是《汤液》的六经?我为什么要说这些呢?我最近看了好几篇文章,还在讲《伤寒论》的“六经”不是《内经》的“六经”,是《汤液》的“六经”。这是低水平的重复了,五十年都讲了不知道多少遍了,为什么还把时间浪费在这上面呢!其实我们心平气和坐下来想一想,这五十年西化太大了,把中医淡化了。所在这里提醒大家要注意:不要觉得现在是一片歌舞升平,莺歌燕舞,中医淡出这一点是要防止的!当然这种情况的产生与我们的管理机制、教育方法、中医研究方法等有密切关系。从我们中医第一线工作者来说,如何研究及发展中医是一个关键问题。
二、如何研究《伤寒论》
那么,应该如何来研究《伤寒论》乃至于整个中医?首先我认为应该“用经典指导临床,临床必须回归经典,把中医学术统一到经典著作上来”。目前中医界的临床现状很糟糕,尤其是用西医的量化规范来框定中医的辨证论治,这是导致中医经典指导意义淡化的一个主要因素。比如说临床上一个感冒,拖延十天半个月,为什么不好呢?高档的抗菌素都用了,还是不退烧,为什么?这样的病例非常多,特别是我们年轻的同志,你要注意。一个感冒,治了半个月,舌苔还是白的,汗出的不多的,一身都还是酸痛的,不能还想着抗菌消炎了,你用几味防风、荆芥、葛根、前胡、柴胡等药,很可能汗一出,就病愈了。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我们在临床上没有按照中医的思维来用药。在开中药时尤其需注意这个问题,一张方子包罗万象,力求“面面俱到”,结果没用。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就是没有用经典指导临床,因此我说临床应该回到经典上面来。
谈到这个问题,我就非常同情我们中医学院的学生,五年学习,毕业之后对临床却始终如坠雾里,其实这和我们的教育以及学习方法关系密切。我觉得,如果你都能够做到用经典指导临床,中医的临床疗效会大大的提高,我们中医学院的同学只要好好的在中医这个学科里面下功夫,肯定能行的!我经常跟我的学生讲:想要中医临证有效,你就得念三本书,《伤寒》、《金匮》、《温病》。因为这三本书是我们中医历代传下来的宝贵财富,李东垣、吴鞠通的、叶天士等人,都是学伤寒而有所发挥者,不要以为叶天士是温病派的,其实他的《临证指南医案》用温药很多啊,比如他对附子的应用就十分自如。我说这段话的意思是什么?就是我们后世大部分中医内科方面的书,都是本自《伤寒》、《金匮》的,比如说吴又可的达原饮是小柴胡汤加减而成,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是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变方。如果我们理顺了经典与临床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对中医理论的理解还是临床疗效都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研究《伤寒论》的方法,要在《伤寒》《金匮》的方药上尊重仲景的原意,在临床上去求证,而且要注意原方的整体性。为什么?因为《伤寒论》的方是有固定的病机和方规的,麻黄汤发汗、桂枝汤调和营卫、五苓散化气利水、真武汤温阳利水,放到哪里都是这个病机,都是这个方规。这些方要非常熟练的掌握,我很喜欢用五苓散,喜欢用桂枝汤,喜欢用小柴胡汤,很有可能我一上午20个病人,有15张小柴胡汤。肝硬化、肝炎或者其他所谓的“大病”、“疑难病”都会用到小柴胡汤,我不谦虚的讲,疗效比人家好。而且用的药量不大,比如用白花蛇舌草只用15g,不能几十克上百克的用呀!特别是肝硬化这个病,吃药时间会比较长,有时需要一年两年,肝硬化是消化系统的病,还是要疏肝理气、健脾和胃,如果这个病人能吃能喝就有希望,三棱、莪术这些药要在他的消化功能恢复了的时候用,抓住用药的恰当时机很重要。再比如中风偏瘫,脑溢血的病人,我们有的同志,一见此病就补阳还五汤,50g黄芪还嫌轻了,这边口涎还在流呀。这样一病一方是不行的!中风偏瘫,口里流涎,语言蹇塞,温胆汤就可以用嘛!我可以给人家用半年的温胆汤,一直吃到他的口涎没有了,说话也清楚了,这个时候你再加活血化瘀、补气的药,才会有用。所以说每一个方有它固定的病机、方规,要做到方证相应才行。但是你不能乱凑,一张方子加的不成名堂了,是没有疗效的。所以大家注意,在实践中要有计划的,有目的的去求证《伤寒》方、《金匮》方的临床疗效。
比如当归芍药散,是《金匮要略》的方子,方子非常简单,原文也很简练:“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你们不要小看这张方子,可以这样说,它可以用于妇科各个方面的疾病,宫颈炎、附件炎、盆腔积液、输卵管肿胀、子宫肌瘤、巧克力囊肿、不孕症等都可以应用,而且有些可以说是有特效的。比如白带多,宫颈炎,你就用当归芍药散原方加两味药,一个是萆薢,一个是芡实,可以这样说,今天吃药,明天白带就减少。治疗不孕症,有腰痛、白带多、性欲淡漠、体质偏胖的,不论是原发的,还是继发的,都可以据证使用,在当归芍药散的基础上,加仙茅、仙灵脾、巴戟、鹿角霜这几味药,适当的加几味疏肝的药,如加一点点郁金等,很可能坚持吃二三个月药就可以怀孕了。所以同志们前千万要注意,有是证用是药呀,一个年轻的姑娘,如果她没有性欲淡漠,卵泡不小,你不要去给她补肾,二三十岁的妇女,肾虚在哪里?但是,如果她性欲淡漠,月经后推,就要补肾,标准就在这里,补肾就见效。
再如芍药甘草汤,这是《伤寒论》的方,全方只有两味药,芍药跟甘草。可以这么说,凡是平滑肌的疼痛,此方的疗效都特别好。但他也还可以治疗头痛,月经前后的头痛,证属肝血不足的,加几味疏风的药,如天麻、僵蚕、钩藤等,疗效也很好。这个方子对几种疾病的治疗我认为是十分有效的,第一个就是湿热痹症,腰以下痛,关节红肿,用芍药甘草汤合四妙散,另外再加一些通络的藤类药,如鸡血藤、伸筋藤,很快就止痛了,疗效相当好。方中芍药的应用要看情况,有的时候我会赤、白芍同用,剂量一般是10g开始,可以用到40~60g,比如赤白芍各20g,就40g了,缓急止痛的效果很好;第二个就是治疗肾结石,芍药甘草汤合四金汤,即金钱草、海金沙、郁金、鸡内金,化石、止痛的效果也是很好的,尤其是石头在输尿管这个位置,离开了肾盏,效果是肯定的。它不仅仅可以把石头推动,而且还可以化石,吃了这个药以后,确实石头会变小,甚至消失。同时,也可以配合服用六味地黄丸,帮助化石。
再一方面,应当全面掌握好六经辨证,规范临床实践,用好经方。这个六经辨证,应该是脏腑经络气化的多层面、多角度的一种辩证关系。任何一个病,都要定位、定性,如果不这样做,便是方无所凭,疗效自然不会好。比如现在比较年轻一些的中医医生,不晓得什么叫做肝火,只晓得叫炎症,50岁以上的人牙痛,虚火了,40岁以下的人牙痛,有炎症了。所以我们需要很好的按照伤寒六经辨证来规范临床,这样才能有疗效,中医才会有出头之日。这里我简单的提一下,伤寒论六经辨证以三阴三阳两大纲来分析病理,非常透彻。所以《伤寒论》里面有些条文应当熟读,是哪些呢?就是辨证纲领、有方有证的条文、纲领性的条文、辨证的条文等,比如“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就是说汗伤心阳,出现心动悸、叉手自冒心等,就用桂枝甘草汤,如果遇到这样的症状,病机恰对,你就可以根据条文来用。所以在临床上,首先要分清表里虚实,再用八法论治,这是一套十分完整且有效的方法。
比如说一个外感病,你首先要分析,是太阳还是阳明,还是少阳,这就要根据三阳病的提纲。因为现在的人患了感冒,刚开始不会找你,自己买药吃,现在市场上的感冒药,基本上还是以辛凉的为主,吃了不行,再到医院去吊盐水,本来一个很简单的病,最后就搞成张仲景讲的坏病。所以现在的感冒病好像很难治,实际上并不难,你只要辛温解表就行了,但是要兼顾化湿,因为盐水吊的太多了。我们讲“百病从表起”,表证失治误治会给我们带来很多麻烦的,在这里我提醒大家,一个是老年人,一个是小孩子,千万注意,有些小孩子因为感冒在医院住半个月,烧总是不退,我每年都要治好多这样的病。比如去年有个两个月大的小孩,在医院半个多月总是退不了烧,到我这里来,我实际上就是三板斧,内服小柴胡汤加葛根、防风透表,同时用健脾益气冲剂,就是参苓白术散加玉屏风散,又再用健脾膏,是五味异功散加味,那么这三个东西加起来,三板斧,实际上是一板斧,“甘温除热”嘛!吃了三包,热就开始慢慢退了,过了一个礼拜,就基本痊愈了。
所以中医是大有潜力可挖的。目前像这样最好治的感冒失治误治、迁延不愈的大有人在,所以要提醒大家,我们来共同关注这个问题,不要在临床上走太多的弯路。比如肝炎,有些医生,而且有不少中医医生,说中药不能治,没有用,真是无知到无畏的程度了。我可以这么说,急性黄疸性肝炎,中医退黄是我们的强项,小柴胡合茵陈蒿汤,有表证的再加一些透表的药,可以说很快就可以退下来。有一年,有两个病人,同样是黄疸很高,转氨酶也高,一个是江铃汽车厂的工人,一个是我们地区的一个小小的官太太,两个人都在我这里看,工人老大哥很实在,老老实实吃我的药,不到半个月全退了,那个官太太住到医院的传染科,快两个月,黄疸还没退。
这里我就顺便再说下去,慢性肝炎也是中医的强项,我可以提供给大家一个思路,按照这个思路,可以说百分之八九十都有疗效,就是小柴胡汤合四逆散。因为肝炎是消化道的病,一定要抓住肝、胆、脾、胃的病变,肝、胆、脾、胃的湿热,肝、胆、脾、胃的气滞。所以以这两个方子为基础,适当的加一点白花蛇舌草、垂盆草、白茅根,最多加两三味,再适量用些健胃的药,一定要保护他的胃,千万不能过多用苦寒药!小柴胡去掉姜、枣,合四逆散,加点郁金、青皮、谷麦芽、白花蛇舌草、白茅根。江西靠近浙江的一个县有一个医生的小孩,因肝炎转氨反反复复升高,已经折腾了七年,第一次找我看,看了药方后说:“你的药怎么跟人家的不一样呀?”不一样在哪里,别人治肝炎拼命的消炎、活血化瘀,根本没有辨证施治,而是根据西医的检查结果用中药,自然效果不好。上面这个方子是经过多个病例验证过的,但是你必须要有恒心,比如转氨酶下来了以后,最少还要吃三个月。这个方子疏肝、利胆、健脾、和胃,可以作为消化系统疾病的基本方。比如我治肝硬化也是以此方为基本方,但在消化吸收功能恢复了以后,就加软坚散结的药,三棱、莪术、鳖甲、姜黄等,这样才可以控制肝硬化的发展乃至向愈。当然肝炎也好,肝硬化也好,千万要保护好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我经常会跟病人开玩笑,我说,如果你一顿能吃半斤米饭,半斤红烧肉,你这个病就好治了。所以千万要保护脾胃功能,让他能吃能喝,消化基础好,病就容易治。这里顺便说一句,大三阳、小三阳转阴就比较难,我的经验,有两种情况下可以转阴,第一,十岁以下的小孩,第二,就是第一次发病。当然这个好难,一般来找你看病的已经是好几年了,很少有第一次发病的。如果有这两个前提,大三阳、小三阳转阴是有可能的。
对《伤寒论》的研究,还有一项工作是需要我们大量做的,就是做文献整理。其实五十年来作了很多文献工作,但是不到位,差的很远。比如几十年用经方的医生很多,但是真正加以整理的还远远不够。目前我们经方运用到底到了什么水平?不晓得。当然这个工作不是一个人做的了,还要发挥团队精神,虽然困难,但是要推动我们的整个学术的发展,这部分工作必须要做。五十年来的“家当”我们并不清楚,很有必要进一步来研究。在这个问题上我想我们也必须拿出一个科学性的结论来。举个例子,像胃病,胃痛,我们中医只有个胃痛,而西医就有很多病名,如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萎缩性胃炎等,西医尽管有很多药,但总觉得其优点缺点同样明显,脱不了见胃治胃的圈子,而中医对胃的治疗,很大情况下是治肝的,舒肝和胃。在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里面胃脘痛那一部分,有49个医案,其中有45个医案是治肝的。西医的眼科医生,是不管你的鼻子的问题的,中医则不然,中医的眼病,泻肺的药还有好多。最近看到几个皮肤瘙痒的患者,各种方法都试过了,抗过敏什么的,仍是止不了痒,我用了五味异功散加减,用这个方的理由是什么?脾虚生风!用五味异功散加一些风药,没有一味的凉血药,很快就可以治愈。还有几个患者口唇肿胀、发裂或者有口疮,也用五味异功散,为什么?脾开窍于口嘛!我就用五味异功散加了三味药,胡黄连、竹叶、连翘,一吃就好了。我想所有这些临床上的经验,若是能加以整理,对中医临证的发展是很有益处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