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历史资料的可信度

 进学个人图书馆 2020-09-14

2017 年 2 月 27 日在九修编委扩大会上的发言

2014 年的《江油座谈纪要》签字以后,我以为一场大规模的关

“黄龟年”的争论就此平息了。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因为人的

思想认识问题没有解决,争论就不会平息。少数服从多数虽然是一

个简单有用的办法,但是,它不能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解决思想认

识问题要通过讲道理。

费大宗亲的一句话相当符合当前的状况。他说:“你是站在一至

三修的康乾时期说话,我是站在八修后的今天说话。时间不同了,

情况也不同,看法也不同,这是难免的。公讲公有理,婆讲婆有理,

谁也说服不一了谁”。甚至说:“既然如此,多说无益。”

的确是这样,康熙乾隆谱(一~三修)与之后的谱是有重大区

别的(最关键的区别是“劾桧”与否)。不仅如此,还有数不清的各

地支谱,都可能有重大不同。

比如,有谱记载,秀龙奉旨平夷。

又有谱记载,秀边是俊国公的长子。还有,有个黄系公,后世

子孙繁盛,有记载是边公后裔,有记载是龙公后裔。

又比如:四川《长宁谱》这样记载我们的祖宗:

“远祖考廷坚,字鲁直,号山谷,分宁人,迁南京太史国(官),

会铜(同)仁倡乱,奉旨命予平讨。

等等,等等。例子举不胜举。

所以,万堂会长也说:“你看到这一本谱这样说,他看到那一本

谱又那样说。谁也说服不了谁。”那么,如何解开这个结?

我们知道,在社会生活中,争论普遍存在。为了维护社会公平,

人们制定了法律,然后,以法律为准绳判断是非。没有法律,就会

陷入“谁也说服不了谁”的困境中。那么,我们在历史问题上发生

争议,我们能不能也找个“准绳”来判断是非呢?

这是当然的!我们分析一下现在的状况:

1第一,只相信自己手中的谱。人总是比较相信自己手中的谱。

当看到其他资料时,就以自己手中的谱为标准:与自己手中的谱相

符合就相信,不相符就不相信。所以“谁也说服不了谁”。

第二,不知道相信谁。更多的人手中没有谱或者有谱也没深入

研读,听了没完没了的争论,总感觉到争论的双方似乎“都有理”,

但说服力“都不强”,不知道相信谁,希望组织专门班子坐下来研究,

找出“有说服力的理由”,再作出结论。

此外,还有个别人明知自己的证据站不住脚,但由于某种原因

坚持错误。造假,就是这种心态的证明。不过,这种情况不是本文

的讨论范围。

其实,有说服力证据早就十分充分地摆出来了,只是我们未能

识别它而已。所以,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判断这些证据,

也就是这些历史资料,哪些是可信的或者说可信度高的;那些是不

可信的或者说可信度低的。为此,我们需要有判断历史资料可信度

高低的准绳,就像判断社会上的争议需要有法律一样。

为了找到判断历史资料可信度的准绳,我们通过分析“历史”

这一事物的特征,从而归纳(哲学专业书上用“抽象”一词)出反

映事物本质的、具有普遍性(普遍适用)的规律,也就是事物的共

性。认识了事物的共性。任何历史资料都要符合这个共性。我们对

事物的认识就提高一步: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这就是我们

解决问题的途径。因为我们在描述事物的特性和归纳(抽象)出事

物的共性时,都是力求简单、直观、浅显,以取得大多数人的理解

和认可。与法律不同,在科学上、在学术上,判断是非的标准不能

强制,也不适用“少数服从多数”这样的规则,而只能讲道理。

现在,我们就来分析、认识一下“历史”这一事物的特征。并

归纳出判断历史资料可信度标准。

第一:历史是发生在前人身上的事情,如果当时有人把所发生

的事情用文字或实物(现在,还有录音、录像)记录下来,后人才

有可能知晓;如果当时没有记录下来,后人永远也不可能知晓。前

人的记录是后人了解前人历史的唯一途径。这是历史的基本特征

2由此可见:前人的记录不可更改,因为后人不是知情人。后人

能看到原始记录的当然是最准确的,且原始记录有随着时间的流失

而消失的风险。许多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二传手”、“三传手”,

一般是越传越离谱。由此可知:历史资料可信度,年代越早可信度

越高。这就是时间原则

一个特别情况:《正史》。《正史》就是官修史,也就是《国史》。

它是由国家组织专门人员,主要是根据前朝的国家档案资料进行整

理、编写、管理的前朝史书。我国从夏、商、周开始,历朝均设史

官,称“太史”。如西汉司马迁父子,北宋黄庭坚等都是太史官。

乾隆年间,诏定《史记》至《明史》等二十四部史书为《正史》。

由此可见,《正史》是根据原始记录编写的,国家管理,版本唯

一。从而具有最高的可信度,这就是《正史》原则。任何与正史相

抵触的资料都是错误的。能纠正《正史》错误的只有考古新发现。

对于不同地域的历史资料,一般应是本人最后住居地所修谱的

可信度高。因为知情人在当地。尤其是在信息不畅、交通不便的古

代,远地很难知情。这就是地域原则

第二:历史不能再创造。任何人的历史只能由自己创造。任何

人不能为他人创造历史。后人不能为前人创造历史。

这就是我观察到的“历史”这一事物的基本的特征,和根据这

一特征归纳(抽象)出来的判断历史资料的可信度或判断其真伪的

准绳。依次排列如下:

1,正史原则:《正史》是可信度最高的史书,凡与《正史》相悖

的记载都是错误的。

2,地域原则:本人最后住居地/归葬地所修谱的可信度高。

3,时间原则:一套谱,如果有不同年代的多个版本,那么,年

代最早的版本可信度最高。

绥宁 武阳 黄金生

2017.02. 2018.10.修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