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练气:如何用正气将体内邪气污浊荡涤干净? 不妨看下行气诀

 悠悠淘228 2020-09-14

嵩山太無先生氣經精选

行气诀

行气诀曰:下丹田后脊二穴通脊脉,上达泥丸①。泥丸,脑宫也。每三咽连,则存下丹田中。所纳得元气,以意引之,令入二穴。因想见两条白气,夹脊双引,直上入泥丸,熏蒸诸宫,森然遍下毛发、面部、颈项、两臂及手指,一时而入胸中丹田心也,灌注五脏,却历下丹田至三里,遍经髀②、膝、胫、踝,下达涌泉也。所谓分一气而理,则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之义。

亦由天地有泉源,非雷霆动则气不能润荡万物;人身有津液,非咽漱则无以溉五脏,蒙光彩。还精补脑,非交会则不能通而上之;咽服内气非吐纳即不能抽而用之。逆知回薄之道、运用之理所以则天法地也。想身中浊恶结滞、邪气瘀血,被正气荡除,皆从手足指端出,谓之散气。

Δ 泥丸宫-1

即展手指,不须握固,如此一度则是一通,通则气痞③,痞则复调使平,平则复鼓,咽如前也。闭气鼓气,咽至三十六咽,为之小成,为未绝粒④。但且至此,即得常须少食,务令腹中旷然虚净。无问坐卧,但腹空即咽之,通夕至十度⑤,自然三百六十度咽矣!谓之大成,是谓大胎息。如胎息,但闭气,数至一千二百息,亦谓大成。然亦不能炼形易质,纵得长生,尤同枯木无精光也。

又有炼气、闭气、委气、布气诸事,并杂诀要,列于下,同志君子详而行之,万不失一也。(待续)

【“行气诀”介绍气在体内的运行。每咽气时,用意念将气送入下丹田。然后想象有两条白气,夹脊平行上引,直达脑中。而后,一方面运气遍布毛发、面部、头项、两臂、大拇指,另一方面运气下胸,入心,灌注五脏,下行丹田,经腿、膝、胫、踩,下达涌泉。同时想象身中一切邪气污浊,被正气荡涤,从手指、足趾端而去,此时手指伸展,以利病邪外泄。这是一遍,也叫一通。一通做完后,调息,复闭气,鼓腹,咽气,运气。连做三十六遍,可增至一千二百遍。】

注:
①泥丸:脑为泥丸。泥丸是土,有两条脉下彻肾精,其精在肾,谓精,流入泥丸则为脑。脑色黄,故象于土也。道家关于泥丸说得很清楚,脑色黄,象于土,故曰'泥丸是土'。所以'泥的丸'并非毫无意义,而是符合道家命名原则的一种形象表达方式。泥丸一词是道家根据大脑的解剖结构而创出的一种形象化的名称。
与《黄庭经》大约同时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对泥丸的认识又进一步:'八冥之内,细微之中,玉精流液,下镇人身。泥丸绛宫,中理五气,混合百神,十转回灵。' '玉精流液,下镇人身'是说与《内经》所说'脑为髓之海'相通,而这'玉精'与脊髓相通,对人的整个身体十分重要,所以说'下镇人身'。'泥丸'和'绛宫'(心)一起,起到'混合百神,十转回灵'的作用。又云:'洞房黄老,青华帝君,左右玉妃,太一尊神;司命在心,桃康运精;脑膜赤文,混黄元真。无无日玄,赤文命神。'
Δ 泥丸宫-2

这段韵文,首先提到脑部诸神之名,其中'太一尊神',是整个头部的主宰。'脑膜赤文'是描写大脑表面的脑膜及细小动脉。'赤文命神'则把'主神明'的功能归诸于脑膜。《云笈七签》引'神回元经'云:'项髓神名灵谟盖,字道周',这里的'灵漠盖'也是根据颅脑的外形而命名的,这说明道家对大脑皮层的解剖及其作用已有了初步的认识。

②髀:指股部;大腿。

③气痞:气膈。多因忧思郁结所致。证见腹皮里微痛,心下痞满,不思饮食。六朝时医家谓之气膈。初起理气和营,解郁消痞,用木香化滞汤等;日久虚中挟实,兼见肢体懒倦,宜健脾行滞,用枳实消痞丸。

④绝粒:指不吃不喝,断绝饮食服气。

⑤十度:十回

校对、注解:慕道学子
◎免责声明:配图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
文献参考:经名:嵩山太无先生气经,又名《太无先生气经》。不着撰人。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参校版本:《云笈七签》,收入该书卷五十九。
Δ来源|张月岗老师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