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病条辨——普济消毒饮

 新用户80382369 2020-09-14

十八、温毒咽痛喉肿,耳前耳后肿,颊肿,面正赤,或喉不痛,但外肿,甚则耳聋,俗名大头温、虾蟆温者,普济消毒饮去柴胡、升麻主之,初起一、二日,再去芩、连,三四日加之佳。

伤寒温病经典 发起了一个读者讨论 大家觉得吴鞠通说开始去芩连是否有道理? 精选讨论内容
青龙中医

我认为吴鞠通按照温病卫气营血理论而言。李东垣原方针对热毒,有专病专方之意!两者意见都应该参考!

麻辣拌

有道理,一方面像他说的未入中焦,另一方面,感觉初起一二日温毒没有完全表现出来,用苦寒剂清热可能会导致阳气大伤,寒凝冰伏吧

瘟毒者,秽浊也。凡地气之秽,未有不因少阳之气而自能上升者,春夏地气发泄,故多有是证;秋冬地气,间有不藏之时,亦或有是证;人身之少阴素虚,不能上济少阳,少阳升腾莫制,亦多成是证;小儿纯阳火多,阴未充长,亦多有是证。咽痛者,经谓“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盖少阴少阳之脉,皆循喉咙,少阴主君火,少阳主相火,相济为灾也。耳前耳后颊前肿者,皆少阳经脉所过之地,颊车不独为阳明经穴也。面赤者,火色也。甚则耳聋者,两少阳之脉,皆入耳中,火有余则清窍闭也。治法总不能出李东垣普济消毒饮之外。其方之妙,妙在以凉膈散为主,而加化清气之马勃、僵蚕、银花,得轻可去实之妙;再加元参、牛蒡、板蓝根,败毒而利肺气,补肾水以上济邪火;去柴胡、升麻者,以升腾飞越太过之病,不当再用升也,说者谓其引经,亦甚愚矣!凡药不能直至本经者,方用引经药作引,此方皆系轻药,总走上焦,开天气,肃肺气,岂须用升、柴直升经气耶?去黄芩、黄连者,芩连里药也,病初起未至中焦,不得先用里药,故犯中焦也。

普济消毒饮去升麻柴胡黄芩黄连方

连翘(一两) 薄荷(三钱) 马勃(四钱) 牛蒡子(六钱)芥穗(三钱) 僵蚕(五钱) 元参(一两) 银花(一两) 板蓝根(五钱) 苦梗(一两) 甘草(五钱)

上共为粗末,每服六钱,重者八钱。鲜苇根汤煎,去渣服,约二时一服,重者一时许一服。

李氏普济消毒饮方解:外感风温时毒,肺胃受邪而致头面红肿、痛,称为“大头瘟”。

君———重用酒制黄芩、黄连清热泻火,祛上焦热毒。

臣一——牛蒡子、连翘、薄荷、僵蚕辛凉宣泄,疏散头面风热。

佐——马勃、板蓝根、玄参清热解毒,且可助甘草、桔梗清利咽喉;陈皮理气而疏通壅滞,利肿消散。

使———升麻、柴胡疏散风热,有“火郁发之”之意,并引诸药上达头面。

诸药相合,共奏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之功。

运用要点:本方为治大头瘟病的代表方剂,临床应用以头面城肿,恶寒发热,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临床案例:公元1202年,22岁的李东垣赴河南济源做主管税收的监察官。四月,这一带大头瘟、大头风、大头伤寒等传染病流行,挨门逐户,传染甚速。大多数医生苦无对证之方,多不能救,死者比比皆是。县丞张某之侄亦患此病,虽经多方延治,仍然危重,于是请东垣诊视。东垣恻然于心,废寝忘食,察标求本,乃制一方与服,竟获大效。遂将这一方剂刻印出来,张贴在公众场所,让众人依方使用,凡用之者皆获效验。其时并无方名,人们都以为此方为仙人所传,可以普济众生,因而称之为“普济消毒饮”。

凡属感受风热时毒,壅于上焦,上攻头面之丹毒、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伴淋巴管回流障碍、网状淋巴管炎、呼吸道感染、皮炎、荨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猩红热、结膜炎和耳疖等病症,用治有效。

(二)加减方法

①高热、头痛表证明显,加荆芥、防风,以解表透邪。②小儿惊跳,加钩藤、蝉衣,以平肝熄风。③大便秘结,加酒大黄.以泻热通便。④腮腺炎并发睾丸炎者,加川楝子、龙胆草,以泻肝经湿热。

(三)名中医用方心悟

梁剑波(名老中医)

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运用普济消毒饮(黄芩、玄参、板蓝根各15克,牛蒡子、柴胡、连翘、马勃、桔梗各12克,白僵蚕、黄连、升麻、薄荷各10克,陈皮5克),加金银花、蒲公英各15克.牡丹皮、青天葵各12克,水牛角(先煎)10克。疗效满意。

皮肌炎,运用普济消毒饮化裁[生地黄40克,火麻仁、石膏、寒水石、金银花各30克,滑石35克,玄参25克,桑叶20克,水牛角(先煎)、白芍、牡丹皮、羚羊骨(先煎)、龙胆草、浙贝母、板蓝根、青天葵、沙参各15克](摘自《名医治病》第279页、282页)。

临床资料:

1:根据《广西中医药》1989,12(1):5,许文颖报道:应用普济消毒饮加减用:黄芩、黄连、板蓝根、连翘、升麻、马勃、桔梗、玄参、薄荷、牛蒡子、僵蚕、柴胡、陈皮、甘草。每日1剂,加清水适量煎沸15~20分钟,倒置杯中,微温时频口饮之。

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35例,男22例,女13例。结果:24小时内退热9例,96小时内退热21例,96小时以上仍未退热5例,平均退热时间51.4小时。48小时内痊愈5例,49~72小时内痊愈15例,73~96小时内痊愈10例;无效5例。

2:根据《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0):630,施天宁报道:以普济消毒饮加减治疗54例多形性日光疹。处方:酒炒黄芩10克,酒炒黄连10克,牛蒡子12克,连翘12克,板蓝根15克,薄荷10克,白僵蚕10克,玄参15克,升麻10克,甘草6克,丹皮10克,白木通10克,车前草30克。每日1剂,水煎

分3次服用。配合西药氯化喹啉0.25克,每日2次;酮替酚片1毫克,每日2次;特非那丁片60毫克,每日2次。外用含激素的抗炎制剂氯地霜。以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54例中痊愈46例(85.19%);显效4例(7.41%);好转2例(3.70%);无效2例(3.70%)。总有效率96.30%。

3:头面部肿瘤仍以放射治疗为首选,但被放疗肿瘤细胞及正常组织均同时产生生物效应和破坏作用,产生全身和局部反应。其中放疗后早期口腔反应就是局部反应的一种,表现口腔红肿疼痛,或糜烂、溃疡等。

中医认为放射线作为一种热毒之邪可以伤阴耗气,损阴灼津,瘀毒化热而出现一系列见症。

根据《新中医》1998,(9):45,郭冬报道:以普济消毒饮加减治疗头面部肿瘤放疗后早期口腔反应30例,其中喉癌7例,鼻咽癌15例,扁桃体癌5例,其他头面肿瘤3例。以上病例均经病理报告证实。用法:在放疗早期1~2周,出现口腔黏膜反应,如红肿疼痛,即予以口服普济消毒饮加减,一般服5~10剂。口服中药时,停用其他口腔黏膜保护药。结果:显效3例,有效19例,无效8例。

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系指由EB病毒所致的一种急性单核曰噬细胞系统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病毒携带者和患者是本病的传染源。经口密切接触为主要的传播途径,亦可通过输血传播,临床主要表现发热、头痛、肌肉痛、关节痛、咽部红肿疼痛,淋巴结肿大,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并有异常淋巴细胞出现。

本症属于中医学“温毒”范畴。中医认为外感风、寒、热、毒邪,邪热内蕴或风寒之邪久郁化热,致使气血瘀滞,痰热互结。辨证分型有:前驱期、腺肿期和恢复期。本方适用于腺肿期,症见发热,汗多,睏部红肿疼痛,颈部淋巴结肿大,或肌肤红疹,舌红苔黄,脉数。

(1)根据《福建中医药》1984,25(6):34,严俊英报道:以本方加减用:板蓝根15克,连翘10克,牛蒡子10克,元参10克,北柴胡10克,夏枯草10克,陈皮10克,桔梗10克,僵蚕10克,升麻10克,黄连3克,生牡蛎(先煎)15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治疗本病1例,3剂后体温正常,淋巴结肿胀改善,胃纳增加。上方去桔梗,加山慈菇10克。再服5剂,肿胀消退,偶有干咳,淋巴结肿大消失,肝脾明显好转,继用上方去升麻、僵蚕、柴胡,酌加浙贝母、三棱、莪术、麦芽、谷芽各10克,全程共治疗25天后而痊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