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嫁到巴林部的满清公主:对修桥建庙情有独钟

 写乎 2020-09-14

推荐:春社:箫鼓追随狂欢日,古人比你更开放

文/李冠男

(一组蒙古族服饰图片)

【作者简介】李冠男,男,汉族,内蒙古赤峰克什克腾人,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作家协会会员,《乌兰察布日报》特约记者。学生时代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不惑时期投身于专业文学创作。代表作品有纪实文集《脉动长河》,文学剧本《烽火重生》,报告文学《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短篇小说《宴殇》等等。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清朝时期,满清统治者奉行“南不封王,北不断亲”政策。“南不封王”意谓着中原地带除满族外,汉族官员不得有封王特例;“北不断亲”就是针对于北部蒙古少数民族,通过联姻,利用血缘关系联合蒙古各部,维持北方长治久安。

蒙古巴林部,大都定居在古北口外,至北京九百六十里处。东临阿鲁科尔沁,西接克什克腾,南抵翁牛特,北连乌珠穆沁。巴林蒙语为“要塞”之意,位于赤峰市巴林右旗路口上的巴林石桥,更是要塞中的要塞。

蒙古巴林部落是满清公主下嫁的始耕地。据史料记载,下嫁蒙古巴林部落有名有姓的满清公主有固伦长公主、和硕婉公主和固伦荣宪公主。其中,固伦长公主因主持修建巴林石桥、固伦荣宪公主因修建“荟福寺”而享誉草原内外。

固伦长公主,后改封为和硕长公主,再改称之为淑慧长公主。

清顺治5年(1648年),由孝庄文皇后保媒,淑慧长公主下嫁给巴林右旗札萨克色布腾郡王。公主来巴林部落成婚的途中,路过璜水石桥。此桥因年久失修,历经长时间洪水冲涮,当时已破败不堪,过往车辆多有危险。

淑慧长公主看到此状,心里非常不安。婚后没几天,立刻向王爷色布腾提出要求,要在河上新建一座桥,以方便来往的车辆和行人。王爷非常赞赏公主的为民之德,立即知会下属为新修的石桥备料,并且和公主一起商量石桥重建地址。

顺治七年,巴林石桥建造完成。此桥形状如同赵州桥,全用石料砌建而成,中间深埋于水底的桥墩至南岸石砬桥梁肌体处,钻挖拱形桥孔一眼,孔宽二丈五尺;中间桥墩至北岸桥梁肌体处钻挖拱形桥孔一眼,孔宽一丈八尺。桥面两侧均有石栏杆围系,且装饰上精美图案。枯水期到来时,河水从南孔行进;雨季到来时,南北孔均能过水;偶遇山洪爆发水时,既使大水漫过桥面,石桥也安然无恙。后人为了铭记淑慧长公主的恩德,常把巴林石桥称之为“公主桥”。康熙正位后,作为康熙的姑姑,淑慧长公主被康熙接到京城,安享晚年。

固伦荣宪公主为康熙皇帝之次女,荣妃马佳氏生。她下嫁给巴林右旗札萨克乌尔衮郡王。这个乌兰衮说起来还是淑慧长公主之孙,从中可以看到,满族和蒙古族联姻背后,辈份、地位、称谓该有多么盘根错节。固伦荣宪公主处事公平,主张正义,为人和善。康熙45年,为了呵护众生,她筹资兴建“荟福寺”,俗称东大庙,容纳过往香客,用善款接济贫苦之人。公主百年后葬于巴林右旗巴彦尔登苏木阿日班格月嘎查巴彦套南麓。

固伦荣宪公主墓进行考古挖掘后,属于珍贵文物的有荣宪公主所穿的一件黄缎珍珠团龙女袍一件和康熙赠给公主的猫眼石一件。荣宪公主的水晶印章现保存于巴林博物馆。

 《写乎》微信号hongyupt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