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粑粑里为什么会出现一颗一颗的玉米粒?这才是最靠谱的解释!

 徐德文科学频道 2020-09-14
好吧,说起这个事情很多人恐怕都有点尴尬和难为情,当你吃了玉米,第二天便便的时候,是不是会发现粑粑里面有很多整颗整颗的玉米粒,似乎根本就没有消化一样?
很多人可能都会责备自己,哎,吃得太猴急了,都没嚼烂就吞下去了,浪费粮食了,下次记得多嚼一下。
然而为什么我们吃其它东西的时候,即使没有完全嚼烂,也很少在粑粑里发现它们呢?于是有人会说,这是因为玉米难以消化,或者玉米同学太靓丽了,所以在废弃物中显得特别打眼。
根据美国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大学反刍动物营养学家安德烈·沃特森(Andrea Watson)的研究,说玉米难以消化只是挨了一点边,实际难以消化的只有10%。因为你在粑粑里看到的那些金黄色的玉米颗粒,只是玉米粒外壳的纤维素,仅占玉米颗粒的10%,里面90%的东西都已经成为你的营养物质了。所以看到粑粑里出现玉米粒就说玉米没消化,其实是一个错误的说法。
沃特森说,玉米粒是携带有遗传物质的种子,第二年能够发芽的关键,外壳的这层蜡状纤维材料非常坚韧,可以保护玉米种子免受恶劣天气、害虫以及各种摩擦、碰撞的伤害。人类的肠道里由于没有合适的酶和细菌来消化它,所以只会消化玉米粒里面的营养物质,外壳就随着粑粑排放出来了。


即使那些可以更好消化纤维素的反刍动物,比如牛,也不能完全消化掉玉米,在它们的粑粑里仍然会出现很多“完整”的玉米粒。科学家们已经从牛粪里挑出这些颗粒进行分析,证明它们的内核其实已经被消化了很多。
实际上要让粑粑中不出现玉米颗粒也很简单,只需食用加工过后的玉米制品就可以了,这样就可以将人体难以消化的纤维素分解,比如窝窝头、甜点、玉米油等等。不过更容易消化不一定就是更健康的,因为玉米加工过程中会损失很多营养物质。
所以当你发现粑粑中有玉米粒的时候,完全没有必要感到懊恼,也压根儿不用责备自己,你正在以最健康的方式食用玉米,而且绝大部分的营养物质都被已经被你消化利用了,只是在效率方面可能还需要有所提高,比如下次吃玉米的时候慢一点,多咀嚼咀嚼再吞下去,争取消化部分能超过9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