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幼儿多语教育高峰论坛在京举办

 AndLib 2020-09-14

2020年9月13日,首届幼儿多语教育高峰论坛在京举办。本届大会由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健康体育发展中心、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北京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主办,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儿童多语教育研究中心、中国关工委健体中心儿童多语发展计划管理委员会、北京华嘉教育集团、北京华嘉多语教育研究院承办。

本届大会以“新时代、新幼教”为主题,原教育部副部长、国家总督学顾问张天保,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王佐书,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执行会长、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孙霄兵,文化部原市场司副司长、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网络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张新建,原教育部国际司礼宾处长、驻外使领馆外交官贲永中,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委会理事长刘秀华,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姜有文,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健康体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卫平,北京教科文组织协会主席宋立军、诺博教育董事长夏勍、阳光雨露教育集团董事长徐玲、伊顿教育集团、浦江天地幼教集团、赣州育苗幼教集团等30多位领导专家出席了本次会议,70余位幼教机构代表参会。



张天保副部长、李卫平副主任、姜有文副主任、宋立军主席分别做开幕致辞,共同探讨新时代学前教育的未来。刘秀华理事长表示:疫情让我们暂缓脚步,也给予我们更多时间苦练内功、思考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今天的“幼儿多语教育”论坛是民办学前教育领域的一次有益尝试,一次勇敢的创新。


然后,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儿童多语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长高杰于大会上发布了自主创新的“幼儿多语教育模式”。该模式致力于创立中国教育新模式,助力学前教育提质升级,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立足中国走向世界;通过游戏化、寓教于玩的方式,让儿童在具备通用能力和特色能力的多语特色师资的陪伴下快乐成长。


随后,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健康体育发展中心、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分别授予北京华嘉教育集团“幼儿多语教育实践基地”牌匾,进一步鼓励幼儿多语教育的研究、实践和创新发展。


在接下来的专题报告环节,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执行会长、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孙霄兵在其主旨发言《中国学前教育的定位和发展》中,对《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解析,并强调:幼儿教育开展要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基础。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院长王异芳教授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讲述了幼儿教育中语言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发展心理学和学前教育五大领域都提及语言,通过语言进行情绪上的交流,让孩子们充分表达情绪具有重要的意义。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文斌教授讲述了儿童外语学习的重要性和前瞻性。通过查证有关儿童外语学习的国际文献资料和实验报告,他认为,儿童学习外语具有正面效应,且有益于儿童的心智发展;掌握不同语言,了解不同的文化,更有利于儿童形成包容开放的心态,形成淡然从容的性格;儿童学习外语的关键是需要给他们提供优质的外语师资和自然的外语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


文化部原市场司副司长、国家网络文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新建表示: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文化必须要多样化,多语教育模式面向的正是多样化的未来,具有着超前的意识和探索的精神。

在圆桌对话环节,张新建、谢萍、周新林、朱继文、夏勍、徐玲等五位学者、行业代表,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李林刚的主持下,围绕着“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多语教育模式探索和思考”展开对话,开启了头脑风暴和智慧碰撞。


大会最后,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王佐书做总结发言:“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体现的是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多语教育通过各种游戏化方式来培养儿童的语言,充分发挥语言的多功能性。我们如何发觉这些作用,如何利用这些作用,值得学习,值得研究。


教育改革目前已成为国家系统级工程,教育创新事关国家命运。面对新时代的新目标、新挑战、新机遇,“幼儿多语教育模式”作为一种有益的尝试和实践,在未来必将持续研究升级,并将在不断探索的多语教育实践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组委会部分工作人员与张天保副部长合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