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透过“珍珠泉涌”的日子 | 作者:王强东

 大河文学 2020-09-15

         

提起珍珠泉,不由地想起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珍珠泉,亦如此。小城,近日有则新闻刷爆微信圈:济源北海珍珠泉惊现“娃娃鱼”。4月16日夜,人们在珍珠泉边散步时,发现一条怪模怪样的大鱼,仔细辨认后是一条大鲵,俗称“娃娃鱼”,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体长1米,重约五六公斤,大鲵一般生长在水质清凉、水草茂盛的河流湖泊中。

于是,好奇心使然,得以再游珍珠泉。珍珠泉,位于济渎庙东北红墙一隅,济渎乃古四渎之一济水,小城因济水之源而得名。珍珠泉,严格意义上讲乃济水源头之一,更是小城的标志之一,与济水下游的济南“趵突泉”一脉相承,息息相通。相传,诗仙李白曾慕名赏泉,恰逢有人临泉赋诗:

泉泉泉泉泉泉泉

……

一时语塞,竟无下文?

李白见状,笑曰:

喷出珍珠颗颗圆。

莫非你是李太白?

然然然然然然然然。

此诗,定是传说,大可一笑了之。但济水之盛况,济水之气节,汉唐以来久负盛名,为历代文人骚客所推崇。“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就出自李白《寄王屋山人孟大融》,诗中的天坛指王屋山主峰“天坛峰”,峰顶有“太乙池”,与龙潭、珍珠泉并列“济水之源”。俱往矣,现如今,济水因黄河数次改道、合并侵吞,多已不见影踪,空留“济源”、“济南”、“济宁”、“济阳”“菏泽”等地名,暗暗昭示着 “珍珠泉涌”、“奔腾入海”之古济水盛况。

庚子年春,农历三月二十九,沐浴着晨风暖阳,伫立在珍珠泉畔,大有“抚今追昔,鉴往知来”之意。珍珠泉,就在那一片“济渎金蒜”深处,北宋时水美田丰、盛产金蒜,用红纸包好,飞马速抵汴京,乃御用贡品也。“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不仅有水声,珍珠泉畔,还听取蛙声、鸟鸣一片,时高时低,忽远忽近,仿佛在和你捉迷藏。行至池畔,又没了声响,不见了踪迹。唯有那串串水泡,清澈、浑圆,亮晶晶、金闪闪,一丛丛、一簇簇,自水草深处涌动翻滚,珍珠般喷满而出,满天星似地荡漾开来,瞬间就铺满整个泉池。

一眼千年,泉水颇有灵性。珍珠泉,多达数十个泉眼,或大或小,或左或右,你方唱罢我方登场,少女般纯净,又满是精灵古怪,看似侧身安静梳洗,一眨眼功夫又跳跃高歌而远。泉底,多为碎沙石,水草密布,鱼儿畅游其中,阳光透过水面,斜照鱼群之间,又折射在青石底上,三维立体感十足。刹那间,一条小鱼,轻摇鱼尾,就足以搅醒一池春水、一泓清泉!

珍珠泉,一旦苏醒,一发而不可收拾。围泉转上两圈,你就会发现,池有八角,泉分三股,涌连三方。以珍珠泉为中心,辐射西南、西北、东南,涵盖龙潭、小北海、龙泉湖、盘溪河、牡丹园等诸水系。近年来,随着“河畅、水清、岸绿、景美”,野生动植物逐渐回归,除常规鱼类外,还栖息着白鹭、黑鹳等水鸟。生态环境变好,拉动经济迅猛增长,立足河南、叫响全国的“亚交所”,正逐步成为有色金属现货价格的发现者,掌握着有色金属价格话语权。“牡丹园”将于五一正式开放。以夏都原城、济渎庙为中轴线,将投资数亿元逐步开发“济水源”旅游项目。

即将离开之际,突然发现珍珠泉东北、东南两壁,刻着两行图案:“南水屯大队75.5.1”和“马寨大队砌*五一”。1975年5月1日,这些青石围圈、砌筑而成的泉池,仅仅比我小一岁,历经四十五载春秋,依然精神矍铄、神采奕奕!而我却不经意间白了头发,老了容颜!由此想到,那千百年来喷涌不止、生生不息的珍珠泉面前,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又算得了些什么?

出珍珠泉,沿暗渠向东,是偌大的菜园,有村姑搬凳、执铲子,正在轻挖“济渎金蒜”,朝阳下晶莹剔透、熠熠生辉。一老农,精心打理着“田地”,垅土蓬松细如面,时而又荷锄直腰,向东南望去。目光所向,珍珠泉东南一里开外,泉水再次涌出形成天然的“浣洗池”。隐隐地,又传来泉水叮咚、笑声朗朗,将珍珠泉的春天,装扮得更加妩媚多姿、生机盎然……

春光里,珍珠泉涌,我在沉思:在历史的长河里,每个人都不过只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他们的生命虽然落幕,但却是停在了追逐梦想的路上,多年以后,你,我,这众生,都会和他们一样,终将被世人遗忘。


作者简历:王强东,河南省济源市人,济源市作协会员,爱好文学、骑行、音乐等,现供职于济源市北海中学。                                            
责编 | 王芳   编辑 | 玉川子   图片 | 网络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大河文学"(ID:daheliterature);首席法律顾问:河南北法律师事务所杨胜利律师;编辑微信:dahewenxue201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