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裴高才:从双凤亭到二程书院

 裴高才文心飞翼 2020-09-15

导读:

     己亥春节期间,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为纪念程朱理学奠基人程颢、程颐(世称“二程”),重修的二程书院正式开院,笔者应邀陪同海内外专家学者前往参观,并向他们解读二程书院的前世今生。

著名文化学者冯天瑜(左)与裴高才相聚


      早在明代正德三年(1508年),湖广提学陈凤梧遂将黄陂鲁台山麓之二程祠改建成二程书院,并亲笔题记。自此,二程书院其声誉,“与濂溪、南岳、岳麓、石鼓诸书院并称”。与此同时,在二程书院河畔两岸相继建有甘露书院、望鲁书院、望鲁学堂、前川中学与双凤中学等学校,薪传二程精神。

裴高才(右)陪程颐直系29世孙、旅美学者程德祥拜谒双凤亭

       有人不禁问道:就连河南程氏宗亲都知道黄陂是二程生长之故里,缘何不少湖北人将其列为“外乡人”?笔者曾作《诗教动心弦,二程唱大风》《楚风豫韵是二程理学的源头活水》的演讲,受到了中外学者首肯。同时,襄助冯天瑜、周百义诸公将二程文献收入湖北的“四库全书”——《荆楚文库》,今天以图、文、声像的形式将其梗概分享给诸君——

叙介二程的首部传记文学《程颢程颐传》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一个春雨绵绵的日子,我陪世界程氏宗亲会名誉会长、旅居新加坡的台胞程一恒博士,一边吟诵着先哲程颢的这首哲理诗《春日偶成》,一边观瞻纪念程颢、程颐(世称“二程”)的“中国名亭”——双凤亭的清代石碑,不禁浮想联翩。

       我介绍说,原籍河南的旅美学者、程颐直系二十九世孙程德祥,亦数次来此拜谒。而且德祥先生在赠其主译的英国汉学家葛瑞汉之《二程兄弟的新儒学》及《二程遗书》时,以肯切的口吻对我说:“黄陂为二程第一故里,毋庸置疑!”

左起张号、裴高才陪九华山王武镇伉俪参观二程书院

      有人也许会问:二程故里不是洛阳吗,黄陂缘何是二程第一故里?其实,黄陂为二程故里,不仅今人知之者有限,就连二程同时代的古人也熟视无睹。近年来,我应邀参加历届宋学国际论坛,又同世界程氏宗亲会学人、二程的四传弟子朱熹后裔学者交游,颇有斩获。

       曾几何时,拙作《程颢程颐传》于南阳宋学国际论坛研讨时,由历史文献大家、朱熹后裔、华东师大终身教授朱杰人先生亲自主持与引经据典的点评,至今犹言在耳。他说:

     “本人校注的《朱子全书》中,就收录了朱子《黄州州学二程先生祠记》。朱子不仅点明了二程父子生长于黄陂,也对人们忽视二程少年行状发出了喟叹:‘两程夫子,则亦生于此邦,而未有能道之者!’”

裴高才与程一恒(右)

       是的,我曾披阅明代嘉靖三十五年与清代康熙五年《黄陂县志》均有记载。其中,清代县令杨廷蕴在《重修二程祠记》中写道,他自幼在常州即受“程门立雪”熏陶,殊不知二程是黄陂生人。他来陂走马上任后方知,县城西程乡坊乃二程生长的故地。接着,他踏访城东鲁台山时发现了朱熹题《二程祠记》之残碑。经查证,鲁台山即是二程幼年筑台望鲁读书之所,自宋代始相继在此建双凤亭、二程祠与二程书院等。

      工程学出身的一恒兄三句话不离本行,问:双凤亭为何是“上下三层、六角攒顶”?我回答说,这里的“三”“六”除蕴含佛教的吉祥数字三、六、九外,特指二程祖孙三代在黄陂生活了六十个年头。而底座的十二根石柱,所表达的是黄陂人民对二程夫子的十二分诚意。

     “妙极了!经高才兄诠释,一下子带我穿越了千年时间隧道!”于是,我们伫立于当代文豪题名的“双凤亭”鎏金匾额下,畅谈二程祖孙三代在黄陂的本事——

二程书院一角

      早在北宋太平兴国年中期(约980年),朝中大臣程希振的次子程遹,也就是二程的祖父,被宋太宗赵匡义任命黄陂县令。治县期间,他勤政为本,颇有治绩,又红袖添香,赢得了孝感女子张氏的芳心,遂喜结连理。只是程遹不幸在任上殉职,年幼的长子程珦(即二程之父)无力还洛阳而留居黄陂。程珦成人后,与侯氏在陂成家,并以世家的荫庇得职。先谋得一个闲差,即主管祭天地的“郊社斋郎”,后授以黄州府黄陂县主管军事与治安的县尉,相当于现在的副县级公安局长。有元代脱脱著《宋史》为证:“程颢,字伯淳,……父珦,仁宗录旧臣后,以为黄陂尉。”

     程珦就任黄陂县尉期间,因其妻侯氏梦“双凤投怀”,于黄陂县城西草庙巷(今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文教巷)程乡坊思贤堂生育二程。

      受家学渊源的熏陶,二程幼年因仰慕儒学,便筑台遥望孔子故乡东鲁而读书。在陂留下了“鲁台望道”的千古佳话。

     清同治十年(1871年)邑令劉昌緒重修、翰林院庶吉士徐瀛總輯之《黃陂縣誌》雲:

   “惟賢希聖,人傑地靈。孟子之‘願意學’去聖人之百世有餘歲矣。程子之望魯,則生於一千四百年之後者也。士君子生於後世,而景仰前徽,講明聖學,其篤生豈偶然哉。世傳二夫子之生,有雙鳳投懷之兆;殆與元鳥之降,履武之祥,尼山之祈禱,有先後相似者。……”

    下得山来,我们瞻仰新近竖立的以少年二程读书造型的铜像,我随手打开程颐撰述的《上谷郡君家传》,只见上面写道:其母是一位才思敏捷的诗人,她常对二程进行诗教。在她的引领下,十岁的程颢在黄陂欣赏了东晋吴隐之的《酌贪泉诗》之后,就提笔写出了飒飒风骨的豪言壮语:“心中如自固,外物岂能迁!”而程颐则“幼有高识,非礼不动”。

裴高才(右)双凤亭前接受楚天都市报记者汪彤采访

      这些故事分别载入《明道文集》《二程集》传世。尤其是程颢在黄陂的纪游之作《春日偶成》,后被选入蒙学教材之《选本千家诗》卷首。旧时私塾启蒙,学生在向孔夫子像行叩头礼之后,老师就教学生读这首诗。此诗因此家喻户晓。毛泽东也十分欣赏此诗,1950年代曾亲笔手书此诗,并公开出版。现铭刻于双凤公园的照壁上。在宋学论坛上,我曾作了《诗教动心弦,二程唱大风》《楚风豫韵是二程理学的源头活水》的演讲,受到了中外学者首肯,并收入华东师大出版社之“宋学论坛文集”。

      二程在黄陂生活与学习十四五年后,因其父调任赣南而举家迁赣。二程又在那里留下了“孔颜乐处”的故事。接下来,他们兄弟游学京都开封,尤其是于文化中心洛阳讲学期间,创立了融儒、佛、道于一体的理学,即新儒学。而且程颢讲学之“如坐春风”,程颐弟子求学时“程门立雪”,成为名传千古的成语典故。后来,二程理学经其四传弟子朱熹集大成为“程朱理学”,成为统治中国长达七八个世纪的官方哲学。

      纪昔贤之遗躅,树一邑之文峰。二程功成名就后,仍念念不忘生养过他们的黄陂故土。曾言:“吾梦寐恒在西陵(即黄陂)!”黄陂也以不同形式纪念乡贤,自北宋始,黄陂即建清远亭,南宋改称“双凤亭”,取其母氏“双凤投怀”之意。明洪武三年(1370年),在二程故居草庙巷(今文教巷)立程乡坊。明景泰年间(1450年代)建二程祠于鲁台山下,特将朱熹为黄州作《二程祠记》全文勒碑于祠内。

     明正德三年,湖广提学陈凤梧将二程祠改建成二程书院,并亲笔题记。万历二十年重修二程祠时,湖广巡抚李桢也撰述了《重修二程祠记》。此后,滠水两岸相继建有甘露书院、望鲁书院、望鲁学堂、前川中学与双凤中学等学校,薪传二程精神。从此,这里名流辈出,饮誉中外。如今,黄陂不仅已将双凤亭扩建为百亩的双凤公园,又在动工重建二程书院。

右起著名史学家严昌洪看裴高才解读双凤亭清代石碑)右三为张继才教授

      二程理学虽然创立于洛阳,但其传播最力者,莫过于二程的得意门生“程门四先生”。其中,风头最劲者当数“程门立雪”的当事人、“闽学鼻祖”杨时。他“道南行”的三代传人分别是罗从彦、李侗、朱熹;

       其次是“湖湘学派”开山,北宋就任应城县令的谢良佐。他将二程理学直传给胡安国,安国传其子胡宏,胡宏再传张栻。谢氏治应城县期间,曾在此建学宫,并亲临学宫授课,传承二程理学,一时学风大兴,学者蜂至。南宋重修学宫时,朱熹亦作《德安府应城县上蔡谢先生祠记》。史料显示,在南宋传承理学颇具影响的书院中,湖广与福建、江西呈三足鼎立。

       我告诉一恒兄,历代湖广巡抚、提学,州知府与县令等湖北地方官,不是立二程祠、建二程书院,就是在方志中纪事,或是由地方长官或请知名学者亲笔题记。如南宋乾道年间,黄州知府李訦(1144-1220年)率先垂范,于府衙新立二程祠,并请二程四传弟子朱熹作《二程祠记》。

朱熹后裔朱杰人教授主持、裴高才(左)在国际论坛上解读《程颢程颐传》

     朱子在文中开门见山,对黄州名卿荟萃,二程生长于黄陂十余年作了交代:

     “盖天圣中,洛人大中大夫程珦,初任黄陂尉,秩满,不能去,而遂家焉。实以明道元年(壬申)生子曰颢,字伯淳,又明年(癸酉)生子曰颐,字正叔。其后十有余年……”

     有意思的是,此次朱、李的笔墨交往促成二人成为忘年交,朱熹后来曾帮李改过名字哩。

      为纪念一代宗师,与黄陂毗邻的湖北孝感也曾建有二程祠与程台,湖北红安县至今仍沿用“二程集”的地名。

      末了,程兄再问:河南宗亲都知道黄陂是二程故里,缘何湖北人将其列入“外乡人”?

     我告诉他:一方面,是明景帝诏封“程门立雪”故址河南嵩县程村为“两程故里”。圣旨在上,当然就美名远扬了。另一方面,洛阳是北宋的文化中心,二程长期在洛阳传道授业,其“洛学”也是在那里创立的。所以人们一提起二程,自然就与洛阳联系在一起。而研究者们也有忽视少年行状的倾向。


视频:裴高才春节做客电视台解读二程理学的当代价值


  令人欣喜的是,冯天瑜、周百义诸公让笔者撰写《程颢、程颐黄陂本事考》交由《荆楚文库》(湖北的“四库全书”)讨论,促成将有关二程的《二程集》与方志等文献收入《荆楚文库》,功莫大焉!

       游罢双凤公园,我们兴犹未尽,仍不时回望古意盎然的双凤亭!而那悠久的历史,励志的传说,以及千年在海内外的流韵余响,在脑海里形成了永远的定格。此时此刻,我不禁感慨万端,即就四句,藉资永怀:

黄陂飞出二程子,穷理识仁誉圣坛;

重教英才欣辈出,遗篇盖世共薪传。

湖北日报-东湖副刊首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