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学基础知识(十二)

 时宝官 2020-09-15

第五节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一、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的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一般认为,宏观经济政策有四个主要政策目标:

1,持续均衡的经济增长。

2.充分就业。

3.物价稳定。

4.国际收支平衡。

(一)持续均衡的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它包括: (1)维持一个高经济增长率, (2)培育一个经济持续增长的能力。一般认为,经济增长与就业目标是一致的。经济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经济增长会增加社会福利,但并不是增长率越高越好。这是因为经济增长一方面要受到各种资源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无限地增长,尤其是对于经济已相当发达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要付出代价,如造成环境污染,引起各种社会问题等。

(二)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指包含劳动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它是指所有愿意接受各种现行工资的人都能找到工作的一种经济状态,即消除了非自愿失业就是充分就业。二是指包括劳动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都按其愿意接受的价格,全部用于生产的一种经济状态,即所有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失业意味着稀缺资源的浪费或闲置,从而使经济总产出下降,社会总福利受损。因此,失业的成本是巨大的,降低失业率,实现充分就业就常常成为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

(三)物价稳定

物价稳定是指物价总水平的稳定。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衡量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价格的固定不变,也不是指价格总水平的固定不变,而是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物价稳定并不是指通货膨胀率为零,而是允许保持一个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所谓低,就是通货膨胀率在1%~3%之间。所谓稳定,就是指在相当时期内能使通货膨胀率维持在大致相等的水平上。这种通货膨胀率能为社会所接受,对经济也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四)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具体分为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自主平衡与被动平衡。

静态平衡,是指一国在一年的年末,国际收支不存在顺差也不存在逆差;动态平衡,不强调一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而是以经济实际运行可能实现的计划期为平衡周期,保持计划期内的国际收支均衡。

自主平衡,是指由自主性交易即基于商业动机,为追求利润或其他利益而独立发生的交易实现的收支平衡;被动平衡,是指通过补偿性交易,即一国货币当局为弥补自主性交易的不平衡而采取调节性交易而达到的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要求做到汇率稳定,外汇储备有所增加,进出口平衡。国际收支平衡不是消极地使一国在国际收支账户上经常收支和资本收支相抵,也不是消极地防止汇率变动、外汇储备变动,而是使一国外汇储备有所增加。

适度增加外汇储备被看作改善国际收支的基本标志。同时由于一国国际收支状况不仅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对外经济交往情况,还反映出该国经济的稳定程度。

四个政策目标之间既有一致性又有矛盾性。在实际经济运行中,要同时实现4个目标非常困难。根据蒙代尔的三元悖论,一国的经济目标有3种:

(1)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2)汇率的稳定性;

(3)资本的完全流动性。

这三者,一国只能三选其二,而不可能三者兼得。例如,在1944~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得到实现,但“资本流动”受到严格限制。而1973年以后, “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得以实现,但“汇率稳定”不复存在。因此,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要根据国情,在一定时间内选择一个或两个目标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同时使各个目标能有最佳的匹配组合,使所选择和确定的目标体系成为一个和谐的有机的整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