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学基础知识(十三)

 上海海文 2020-09-16

二、货币政策及其主要工具

(一)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指中央银行实施的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和信用条件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广义货币政策范围很广,狭义货币政策主要是指影响货币供求的措施。

货币政策的最终政策目标着眼于一个国家长期的宏观经济发展,主要关注的内容包括: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利率稳定、金融市场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外汇市场稳定)等几个方面。

物价稳定是中央银行的传统目标。物价波动特别是通货膨胀会造成不确定性,引发不同利益集团间的冲突,使个体理性行为与社会整体理性的资源配置不一致,资源配置扭曲,价格机制配置资源的效率降低。低通货膨胀或零通货膨胀是许多国家中央银行的目标。

高就业水平也是中央银行的重要目标。失业使家庭丧失收入来源,触发系列的社会问题。货币政策通过影响社会总支出或总产出水平进而影响失业率劳动市场均衡即充分就业状态,此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是动态变化的。

经济增长是中央银行追求的间接目标。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市场商品和服务能力的增长,它与就业水平密切相关。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创造和维护一个适宜经济增长的货币金融环境。

利率稳定是中央银行追求的直接目标。利率的波动导致经济中的不确定性,扰乱人们的既定计划、影响人们的预期,诱发公众对中央银行的不满。

金融市场稳定也是中央银行追求的直接目标,即维护良好的支付系统,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保证经济的良好运行。它与利率稳定关系密切。

国际收支平衡是中央银行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目标,表明一国对其他国家的全部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处于持平状态。开放经济条件下,本币升值不利于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本币贬值可能引发通货膨胀。一国货币政策对本国宏观经济发展的独立有效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终目标都是针对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谋求社会福利而设定的。但除经济增长与高就业水平基本一致外, 目标之间常常存在冲突。具体表现如下:

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之间的冲突: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率与物价变动率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相互替代关系。

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的冲突:经济增长源于劳动生产率,增长与物价稳定并不矛盾,但适度通货膨胀可以刺激经济增长,或者说,经济过热会导致物价持续上涨。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之间的冲突:经济增长一般意味着产出和需求都增加可能导致对外出口增加,但也可能导致进口增加及外资流入。这两个目标是否冲突要看各影响“力量”间的相互作用。

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之间的冲突: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稳定国内物价的努力常常影响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

最终目标的冲突使货币政策难以统筹兼顾,只能有所侧重和取舍,一般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机抉择”的方针,多数国家把货币政策的目标侧重于保持长期的“物价稳定'。

具体而言,在2003年修订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中指出,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