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夏烧干的气血和津液,怎么补回来?

 碧海蓝天kv6i27 2020-09-15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壮火食气”,

过完炎热、漫长的夏天,

人的气会耗散严重,烧干体内的津液和血。

一夏无病三分虚,

就耗在这气、这血和津液上了。

秋风一吹,津血虚、肾水不足的人无法自我灌溉,就会燥热、干巴巴。

如何把水补到身体里皮肤里?

而不是变成痰

一入秋,全世界就都要开始熬秋季汤水了……养阴补津液,就是如何把水补到自己身体里,变成血、变成皮肤下面嘭嘭嘭的水。

虽说肺主皮毛,但能不能润到肺上就难说了。

万一变成呢?

万一阻碍气机呢?

从中医角度讲,局部肥胖、脸面油腻、易浮肿、胆固醇高、血脂高、脂肪肝,都跟痰有关。

都是因为吃了大量养阴、滋补的食物后,人体没有顺利运化的结果。

很多“美容方”中都会用到的“滋阴润肺”思路,听起来很美好吧,但你吃起来就未必了,呵呵。

今天就来说说,滋阴润燥又不生湿的要点。

作为一个容易“湿”的人,滋阴虽然看起来很美,却是我最不敢用的一招,因为,真的太容易“滞”住了。

人体摄入水谷之精微后,需要不断地循环、输布、代谢,只有如此,水才是活水,如果不能正常循环,就成了痰。

平时大家感觉到的燥,比如嗓子干、皮肤干、喝水不解渴、大便干、心烦,一般都是心肺燥,心容易生火,肺特别怕燥,所以,润心肺就行了,只要不润脾胃、不让脾胃着凉,就不会生湿。

因为脾胃才是生湿之源,脾尤其怕湿。肥甘厚味、甜食都容易生湿。

很多有湿的人说秋天也不敢喝银耳汤来润燥,很容易生湿,这可就误会银耳本耳了!

银耳:本性是滋润而不腻滞的

经常熬夜、压力大、讲话多、阴虚火旺的人,一般受不起大补,吃银耳却刚刚好,补肺益气。

《本草诗解药注》:“白耳有麦冬之润而无其寒,有玉竹之甘而无其腻,诚润肺滋阴之要品,为人参、鹿茸、燕窝所不及”。

就是说,在日常润肺滋阴这件事上,银耳因为不寒、不腻,又能补气,的确是数一数二的了。

but,为什么你吃银耳羹容易生湿?

请回忆一下:

你的银耳羹是不是甜甜的?

加了冰糖?

加了梨?

加了椰浆?

或者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加持这一碗的能量?

加了的确会更润,因为润到脾胃上了,所以润出湿来了。

你有想过煮一锅斋斋的银耳羹吗?不那么贪心,是如何都不会吃出湿来的。

炖银耳我不喜欢加红枣,红枣炖久了,连银耳都容易发酸;

睡眠不好就加点百合安神、或者加莲子养心、天再冷点加栗子温肾;出锅加一丁点甘蔗红糖调味,有香气无甜腻,是最好的。

煮不生湿的斋银耳羹,唯一就是要选野生环境下生长的银耳,不然一股子菌味,吃着没意思。

一方水土养一方灵物,用尿素调拌、喷消毒液的菌包长出来的银耳,即使雪白鲜嫩大朵,但也不是我想要的。

银耳,是“沐日月之精,得烟霞之蔼”所生,

吃的就是它的野和灵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