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告别黏膜慢性炎-结直肠非肿瘤性活检标本诊断要点(四)

 付刚8bid499jz5 2020-09-16

四. 具体病种详解
4.1 感染性肠炎
免疫功能低下、有相关旅行史、孤立性直肠炎等情况下,尤其要注意这一诊断。感染可以导致诸多形态学表现,具体取决于病原体及临床情况,因此本文所述仅为很少的一部分内容。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详尽光镜下检查并结合临床相关检查,有时候可能也找不到确切的病原体。
图5. 感染性肠炎一例。组织学表现为明显的中性粒细胞为主炎症。
总体而言,细菌性感染(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弯曲杆菌)导致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感染,而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则更多的提示为寄生虫感染;肉芽肿性炎症可见于分枝杆菌感染、耶尔森菌感染的小肠结肠炎(Yersinia enterocolitica),偶见于血吸虫虫卵所致。鸟型分枝杆菌细胞内感染一般形成簇状分布的泡沫样巨噬细胞。伪膜形成可见于艰难梭菌感染,少见情况下可出现于粪类圆线虫、大肠杆菌等。大肠杆菌中的出血变异型会表现为缺血样改变,如黏膜固有层的透明样纤维化;也有报道称同样的表现可见于产酸克雷白杆菌感染。
病毒也可导致感染性肠炎。巨细胞病毒感染时会伴有凋亡增加。西方国家肠道真菌感染罕见,除非是免疫抑制患者。如果不是病变时间非常长,一般感染性肠炎不会有腺体结构的紊乱、基底处浆细胞数量增多,借此可以鉴别IBD。
4.2 药物相关性肠炎
诸多药物均可导致消化道黏膜出现一系列形态学改变,了解最多的可导致肠炎的药物有麦考酚酸酯(商品名骁悉,可导致凋亡,因此而类似移植物抗宿主病变)、非甾体类抗炎药(可导致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缺血样肠炎伴纤维化,或表现为上皮下胶原增厚、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增多而类似胶原性/淋巴细胞性肠炎)。某些新型药物如伊匹木单抗(ipilumimab)、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等,可导致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凋亡、隐窝结构紊乱等特点的任意组合。自2017年开始,抗PD1药物导致的肠炎报道逐渐增多,派姆单抗(pembrolizumab)和纳武单抗(nivolumimab)也是如此,具体可表现为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损伤,但相关改变非常宽泛。实际上新型药物及其他药物中都有很多可以产生一系列不同的改变,因此具体组织学改变与具体药物的对应,可能很难做到,此时更为关键的是临床用药史。
图6. 甲氨蝶呤所致药物损伤,本例组织学表现为隐窝结构紊乱,隐窝上皮显著受损,黏膜固有层内有混合性炎症细胞浸润。
对于活检标本中初步考虑为IBD的病例,在明确诊断之前一定要注意结合患者临床病史及用药史,尤其是有肿瘤的患者、或器官移植的患者,这一点尤其关键。
4.3 憩室性结肠炎
西方国家憩室性病变很常见。憩室性病变有几种并发症,具体如出血、憩室的炎症、憩室周围黏膜的炎症、脓肿、瘘管、穿孔等。4%的病例中受累肠段有慢性肠炎表现。相关组织学表现与IBD非常相似,如腺体结构紊乱、基底处浆细胞数量增多、程度不等的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因此了解内镜下表现(如内镜下可见憩室、且憩室周围黏膜有炎症性表现)非常关键。还要注意的是,憩室性病变的慢性持续性表现,可导致上皮下胶原增厚。
4.4 胶原性肠炎
胶原性肠炎的特点是上皮下胶原增厚,但却不能仅凭这一点做出诊断,大部分情况下胶原性肠炎都会伴有表面上皮损伤或脱落、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增多、黏膜固有层炎症细胞增多(尤其嗜酸性粒细胞)。可以有局灶散在的中性粒细胞性隐窝炎和/或上皮损伤。一般并无结构紊乱或基底处浆细胞数量增多。也有其他表现的相关报道,如伴伪膜形成的胶原性肠炎,或胶原性肠炎伴组织细胞性炎症及巨细胞。
此外,有作者提出胶原性肠炎存在“不完全性”或交界性的形式,即临床表现为慢性水样腹泻的情况下,上皮下胶原增厚并不是特别显著(超过5微米、但不足10微米)。这种情况下,表浅有胶原包裹的毛细血管陷入可能是一个有用的特征。不过,关于这种情况尚无一致性诊断标准,因此其临床意义也并不明确。需要指出的是,这可能是一种胶原性肠炎的早期表现、或者是取材不到位。应对相关特征进行描述,并建议结合临床所见。
图7. 胶原性肠炎,活检可见上皮性胶原显著增厚,被覆上皮有糜烂。
胶原性肠炎有时可能难以与淀粉样物沉积鉴别,考虑到淀粉样物沉积的时候应加做刚果红染色证实或排除相关诊断。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Moore M, Feakins RM, Lauwers GY. Non-neoplastic colorectal disease biopsies: evaluation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J Clin Pathol. 2020;jclinpath-2020-206794. 
doi:10.1136/jclinpath-2020-20679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