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州作家】李炜:来碗烩面

 中州作家文刊 2020-09-16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666】

来碗烩面

河南郑州      李  炜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美食。比如说,武汉的热干面,长沙的臭干子,柳州的螺蛳粉……而对郑州人来说,最有代表性的美食莫过于烩面了。

据说,烩面最早诞生于陕西西安。流入郑州后,郑州人对其情有独钟,在当地厨师的出色改良下,发扬光大。如今,漫步“绿城”街头,大街小巷遍布着大大小小的烩面馆。几乎每条街上都有那么两、三家像模像样的烩面馆。例如,合记烩面、萧记烩面、裕丰源、汇丰源、巴老三、八一八、76人,还有什么滋补烩面、三鲜烩面、老式烩面……数不胜数,并且每家烩面,都人来人往,生意兴隆。而这其中,最出名的还要数合记烩面了,荣登郑州“老三记”(“老三记”乃老郑州的三样美食,分别是合记烩面、蔡记蒸饺、葛记焖饼)榜首,可谓名至实归。合记烩面的老店,位于市中心人民路丹尼斯旁边,在郑州家喻户晓,名声在外。他家烩面生意最火爆的时候,排队排到大门外,还得转上两个来回。好多外地人初来郑州,下了火车,拉着行李箱,辗转几条街,慕名而来,就是要来尝一口那个传说中的味道。

说到烩面,郑州人特别有“发言权”,如数家珍。何为烩面呢?一言而概之,烩面是一种荤、素、汤、饭兼而有之的美食。郑州的烩面馆大多是羊汤打底,选用上等嫩羊肉、羊骨一起煮五个小时以上,先用大火猛滚,再用小火煲,其中下七八味中药,以把骨头油熬出来为佳,煲出来的汤白白亮亮,犹如牛乳一样。面以优质高筋面粉为原料,烩面片在大师傅手中一拽一抻,上下飞舞,瞬间变成了一条长长的“玉带”飞入锅中。烩面和羊汤是绝配,在沸腾的羊汤中,“玉带”翻滚,跌宕起伏。不多时,便可以出锅了,吃的就是汤的鲜美和面的筋道。

我记忆中人生中的第一碗烩面,应该是在二十年前了。那一回,和家人游览省博物院。参观结束,已到了饭点,商量着就近找家饭馆吧。于是,我们走到经七路上,走不多远,便见有家烩面馆,装饰得古色古香。进到店里,放眼望去,这家烩面馆还不小,大概有二十多张四方桌,人气很旺,我们从门口走到尽头,才找到空位。我们每人点了大碗烩面。不多时,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烩面便端上来了。烩面味美,美在一个“烩”上,除了面、羊肉,还有多种配菜,海带丝、千张丝、粉条、木耳、黄花菜、鹌鹑蛋等,上桌时碗里撒上一小把香菜碎,喜欢辣的朋友可以再加一勺辣椒,这红彤彤、绿盈盈,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烩面便可以尽情享用了。结果,面吃完,汤喝完,怎一个“爽”字了得。自此,我便深深爱上了这碗烩面。

后来,我参加了工作,在一家通信公司。上班的头些年里,做客户经理,在郑州的大街小巷跑业务,没少了在外边用餐。但凡是我一个人,首选一定是烩面,因为就好这一口。郑州市里东南西北、大街小巷,数得上的烩面馆我几乎光顾了一个遍。吃过多少家烩面,我也记不清了。

不但我喜欢烩面,我还经常请身边的朋友一起品尝。有一次,上海某公司的几名技术人员来公司为我们做培训。理所当然要尽一下“地主之谊”啦。于是,带他们品尝郑州特色美食-----合记烩面。同行的有一位上海姑娘,是第一次来郑州,也是第一次吃烩面。等面端上来时,我说“女士优先”,让服务员先端到了姑娘面前。小姑娘顿时被这一大海碗给镇住了,疑惑地问“这是我一个人的么?”在座的朋友都抿嘴乐了。或许上海朋友从来也没有用过这么大碗用餐吧。一碗烩面,给上海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后还屡次提起此事,赞道“郑州人真实在!”

郑州,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旅客聚集于此。而郑州烩面,荤素搭配,连汤带菜,兼有主食,又方便快捷,经济实惠,深受食客的青睐。

我有一个“发小”,远赴英国留学,而每次回到郑州,都要约我去吃烩面。一碗烩面下肚,微微冒汗,他心满意足,用“伦敦音”说了一句地道的家乡话“带劲”。他说,甭管离家多远、多久,难舍的就是这一碗郑州烩面啊!其实,我也是如此,有时候,从外地回来,外边的大鱼大肉吃腻了,还真是想来碗烩面过过瘾。如今,隔几天不来一碗,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每次,烩面一上桌,浇上几勺辣椒,搅动的瞬间,羊汤的鲜气伴着晶莹的油花就浮了上来,捧着大海碗就能吃出心满意足来。

庚子年,因为疫情,郑州的饭店关闭了两个月。好容易“堂食”开放了,嘴馋的儿子想出去打打“牙祭”。“好的!”我爽快地答应了。“想吃什么?”我征求他的意见。儿子脱口而出“来碗烩面吧”。那种期盼,满是中原汉子的豪气与洒脱。

真的啊,一口烩面一口汤,平平淡淡中就能吃出踏实、幸福的感觉!

投稿须原创首发,请将作品、作者简介、作者照片三者放在一个邮件里,用附件发送。附200字以内的简介,个人照片一张,并留下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