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春联的时光

 运河儿女 2020-09-16

写春联的时光

送过灶之后,年的脚步声便清晰得让人激动了,大街上卖春联的生意也更见红火。而在多年以前,许多农村家庭买的并不是春联,而是用来写春联的红纸。年前的那几天,便陆续有周围的乡亲将红纸送到我家里来,请父亲和我为他们写春联。

父亲在村子里是他们那一代人中文化水平最高的,做领导后写发言稿从来不要别人代笔,还写得一手好字。他的毛笔字是有些童子功的,小时候拜村里书法好的私塾先生为师,专门练过。我现在也不知道该把父亲写字的风格归于何宗何派,感觉他的字比柳体粗壮、又不象颜体的老派,应该是接近于楷书的那种行楷,看上去端正、浑厚、潇洒,写出的春联乡亲们很是喜欢。父亲从来不讲自己写的毛笔字是什么书法艺术,就是写字了。

农家贴春联不象城里人一般只在大门上贴上一副就算完事了,他们几乎是逢门必贴,大大小小,长长短短,每户人家都要写上好些的春联。商店里卖的年历本和一些报纸上每年都会登载一些新春联,虽然也颇与时俱进,但有些人对老春联还是情有独钟:堂屋大门的横批写作“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 窗户边的“户老在此”据说可以对小偷有警示作用;灶台上帖个“开锅喷香”,鸡窝是“鸡生大蛋”,猪圈是“猪养牛大”或者“六畜兴旺”,连锅门口的草门子上也要贴上“耳门虽小,心地敞宽”的小对联。

来写春联的人一般将红纸送过来就回家忙年去了,过些时间再来取,春联书写的内容一般就由着写的人自己斟酌确定了,父亲是村里的支书,自然熟悉村子里每户人家的情况,他便把思想工作也做到了书写的春联上:哪家婆媳关系不太好,时常会有些小争小吵,他就写“家和万事兴”之类的内容,哪家子的人有游手好闲的习性,他便会写上“勤是摇钱树”那样的字句。来写春联的乡亲们如果有闲空,也喜欢在我家拉拉家常,印象中没有什么人是愁苦着的,日子只要比以前有一点起色,他们就会有溢于言表的满足与欣慰,我们也会跟着为他们高兴。

大约是上初中的时候,我开始为父亲写春联打下手,也就是帮着写些“普天同庆”之类的小对子。父亲调到镇政府工作以后,几乎每天都要早出晚归,过年前的几天也有许多工作要去做,能歇下来写春联的时间便不多了,于是为乡亲们写春联这事情大部分便落到了我的身上。虽然上大学时书法是我的一门专业课,自己也在一些名贴上下过工夫,但现在想想,一些事情还是要有童子功的,况且春联并不是什么书风落笔在红纸上都是适合的。虽然我自己觉得大字写得没有父亲的好,但乡亲们还是给了我热情的鼓励,别看他们的文化水平都不高,但春联写得怎么样,他们的判断还是挺有眼光的。或许是不断得到乡亲们表扬的缘故,自己也就觉得越写越顺手了。写春联使我感受到了帮别人做事的快乐,也在乡亲们对父亲为人的赞扬中更加明白了做人应该做一个好人。

在乡下过年的时候,年前替乡亲们写春联一直是我们父子每年的义务劳动,因为写的人家多,经常要笔不停挥的忙上几天,有时候堂屋里摆不下,还要摆到别的房间里去。村里有一位老奶奶是位五保户,老人家不认识字,每年不但要为她写好春联,还要在年三十去到她家里,给她把春联和门钱一并贴了,这也是我们孩子们乐意做的一件事情。也确实有人家因为不认识字,将春联贴错了地方闹出笑话来。据说就有一个人因为不认识字,写春联就写大门那一副,贴春联时就看字哪一截是分岔的,分了岔的贴的时候就朝下,倒也没有出过差错。写春联虽然耽误了不少自家忙年的时间,但我们却乐在其中。

后来,父亲迁居到了镇上,我也在县城工作、定居,便不再有机会为乡亲们写春联了。偶尔回趟老家,看到现在农家的大门上贴的几乎都是印刷的春联,花色也多了起来,农家的生活也正如出春联上写着的吉祥文字一样,越来越好了。但回想起那些为乡亲们写春联的时光,总会在心里多出一份乡村过年时朴素、却能浸润人心的喜庆与祥和。

(图片源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