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河原创】八浅往事/华健

 运河儿女 2020-09-16

图/陈立军


八浅往事
 
文/华健
 

写到这个标题时,思絮一下子回到30多年前,那个大运河边的渡口。那里有我童年,更是有我魂牵梦萦太多往事和记忆。

当时自己刚记事时,我家住在运河边上。当时看见运河边芦苇摇翠,运河上白帆点点,拖船慢慢在运河上移动,别有一番景致!这些船只呈“一”字形,最少的5、6只船,最多的有10多只前后相连,气势磅礴。

当时只要一有时间,我都会叫上小华飞、小大子、小春子几个伙伴一起到运河边数轮船,甚至偷偷到运河里洗澡,八浅及八浅渡口给我太多往事记忆。

当时自己觉得奇怪,这里为何叫八浅?经过查找资料,没有明确说明,倒是传说乾隆下江南到了这个地方船搁浅了,于是就有了拔浅之说。演变到今就成了八浅,这个说法至今未有史料证实。

因为有八浅渡口的原因,那条通往渡口的路周边变成了小集市,有卖熏烧、油条、烧饼,修车铺和供销社,还有一个大型粮站,每年周边村庄“爱国粮”就送到这里。

仍记得,奶奶在世时,因为她用筛子来帮人家筛麦的绝活,经常在粮站里面,每天要忙10多个小时,汗会沿着脸颊往下流淌。但,她都会习惯的用毛巾一甩,而手里的活却没有停下来,那时每天大概会有6、7元的收入。

当时也许是多挣一点钱,中午奶奶都没有回家吃饭,妈妈都会叫我给奶奶送饭到粮站,看她老人家吃完,我才能回去。当奶奶挣得多一点钱时,她也会提议,花两分钱给我买一根冰棒,但我都会说“不用”,但视线确舍不得移开卖冰棒的地方。

因在80年代初,是物质比较匮乏的时代。当时我只有六、七岁,是家里的小跑腿工,往返八浅来回要20分钟。家里缺个酱油、盐和味精,老妈都会叫我拿上钱,到八浅供销社里面去买;但跑腿最多的,就是给老爸买香烟和酒,清晰记得是八宝春酒和大前门香烟。

为买香烟,我大哥还闹了个笑话。当时他岁数还小,老爸叫他跑腿到八浅买包大前门香烟。可能是岁数小的原因,他嘴里一直默念着“大前门、大前门……”,但当走到一位姓吉的姑姑家门口时,她随口来一句,要买的是“大后门”。这一下,把我大哥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急忙一路小跑,问到底是“大前门”还是“大后门”,后来成为邻居们的趣谈。

当时,我没事就会在供销社里面玩,有些和我一般大的会在里面练武功。但我还是喜欢闻里面糖、醋那种混合味道,偶尔我都会深呼吸几下。当时自己就想,如果长大了,理想就是到这里当个售货员。

在运河边,自己在星期天,都会约上几个小伙伴,到运河边游野泳。如果我爸找过来,就是一顿打,那是刻骨铭心的痛啊,以后再也不敢到这里玩水了。

因为我家在河西,而外奶奶家在河东黄浦宝丰。爸妈时常带着我和大哥,从八浅渡口,从西边坐渡船到运河东边。当时仍记得,刚开始每人是5分钱,一名姓韩的船工,脸上有麻子、矮个子中年男子,每次负责来收钱。

收完钱后,他会拿起竹篙,一把撑下去,大喊一声“站稳了——”,船就慢慢移动,十分钟后就会到运河东面。

一开始渡船是用船桨划的,后来有了机帆船,速度就比较快了。有时天黑,渡船一般停在河西渡口。当要从运河东返回家时,都要大声叫几嗓子,船才会横渡运河来接。

当时是在1990年(左右),记得河西里要发大水。老爸要到白马湖沿线去抗洪保圩,家里所有家当必须要送过河东,这里八浅渡口就成了“黄金通道”。家家都用板车准备将床铺、衣服、猪和锅碗瓢盆送到渡口,运到河东里亲戚家。那叫一个堵啊,从八浅渡口一直堵到山阳附近,少说有好几公里。

虽然老爸在抗洪一线,但河东大舅、二舅成了搬家的主要力量,每天跑一趟,三天将家里搬完。二舅家的红海表哥,也帮着搬家,他透着雨水,阴郁的表情,还被当时记者拍下来,在我们乡文化馆里展览。

在去年冬天,自己从福建返回老家探亲时,再到渡口,那种衰败的景象,让人唏嘘不已。

八浅小集市上,只有零散着几家商户,勉强的在营运的。随着宝应二桥建成投用,八浅渡口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渡口已经荒废,渡船也没有了踪影。

在渡口边上,有一位老人说,八浅渡口的兴衰,是时代的缩影,现在宝应的交通太好了,四通八达,几横几纵,到哪里都十分方便。且今年高铁马上又要开通了,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出行与国际化接轨,我们宝应人正赶上“大交通”时代,走在幸福的康庄大道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