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人说史】张镭丨大爱之神(二)

 高骏森 2020-09-17


              作家张镭

大爱之神(之二)

           张镭

       每每想到项羽时,我便会想到他的死。——每一个生命都有死的时候,然而,死,却又多么完全地不同啊!

        有人老死,有人病死,有人战死,有人死于飞来横祸,有人死于自己之手——即自杀。自杀有许多种:上吊、沉水、服药……

        项羽死于自杀,在中国一个名叫乌江的地方,挥剑自刎。

       虞姬也死于自杀,和她的夫君项羽使用的是同一把剑。

       一把剑,刎两颈,一对夫妻用同一把剑自杀,这在中国乃至世界人类史上,恐怕也只他们这一对吧?

        仅此一点,足显示出项羽、虞姬,死得多么地不同凡响!

       我一直认为,凡自杀者,都是勇敢的人!如此地说,并非讴歌自杀者,亦无鼓励人们去自杀的意思。实际上,对于那些活得很好的人们来说,即使鼓励他自杀,他也自杀不了。

       对自杀者的佩服,实在地是有感于他们的勇敢!——自已杀死自己,想想都很恐怖,一般人哪里下得了这个狠手呢?何况,又是挥剑自刎!对项羽这样的大英雄的自刎,也许还勉强让人能够承受,可一个柔弱的女子虞姬却能毫不犹豫地拔剑自刎,就委实地让人不敢想像!难以置信了!

       自杀者,从古及今,从名人到凡人,都有。但自杀者死了也就死了,不会像项羽、虞姬这样,死也死得不安宁。项羽的尸体遭五马分尸,最高贵的头颅被汉将王翳所得。而虞姬的头倒是被项羽系于腰间,可后来,这颗他最爱的头颅却鬼使神差地给丢了,不知掉落何方?令项羽非常伤心。

爱姬头颅的丢失,的确让英雄再无心恋战。他最后毅然决然地一刎,未必完全是无颜回江东,而是英雄愿与自己最心爱的女人在一起!他既不愿回江东,撇下爱妻之孤魂,也不愿活着被交付刘邦处置。惟一的路,就是以爱妻的方式,用同一把剑,完成两个英魂的交融。

        面对这样的自杀者,我们若仅以勇敢二字来论,未免太浅薄了!在许多人的眼里,英雄与美人的双双自刎,是不得不为之的无奈之举。这样的认识,更嫌浅薄。实际上,两个人的自杀,从大背景上来看,当然与这场战争有关。但不管战争胜还是负,两个人要想活下来,恐怕并不是不可能。那么,他们为何要选择死,选择自杀呢?

       先说虞姬。

        不妨藉蔡东藩《前汉通俗演义》中的描述,来看看虞姬当时的情状。

       ……单剩项王亲兵八百骑,守住营门,未曾离叛。正想入报项王,却值项王酒意已消,猛然醒寤。起闻楚歌,不禁惊疑,出帐细听,那歌声是从汉营传出,越加诧异道:“汉已尽得楚地么?为何汉营中有许多楚人呢?”说着,便见军弁禀报,谓将士皆已逃散,只有八百人尚存,项王大骇道:“有这等急变吗?”当即返身入帐,见虞姬站立一旁,已变成一个泪人儿,也不由地泣下数行。旁顾席上残肴,尚未撤去,壶中酒亦颇沉重,乃再令厨人烫热,唤过虞姬,再与共饮。饮尽数觥,便信口作歌道: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王生平的爱幸,第一是乌骓马,第二是虞美人,此番被围困垓下,已知死在目前,惟心中实不忍割舍美人骏马,因此悲歌慷慨,呜咽欷歔!虞姬在旁听着,已知项王歌意,也即口占一首:

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虞姬吟罢潸潸泪下,项王亦陪了许多眼泪。就是左右侍臣,统皆情不自禁,悲泣失声。蓦听得营中更鼓,已击五下,乃顾语虞姬道:“天将明了,我当冒死出围,卿将奈何?”虞姬道:“妾蒙大王厚恩,追随至今,今亦当随去,生死相依;倘归葬故土,死也甘心!”项王道:“如卿弱质,怎能出围?卿可自寻生路,我当与卿长别了。”虞姬突然起立,竖起双眉,喘声对项王道:“贱妾生随大王,死亦随大王,愿大王前途保重!”说至此,就从项王腰间,拔出佩剑,向颈一横,顿时血溅珠喉,香销残垒……

       蔡东藩作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历史演义作家而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据有关史料记载,1937年1月,毛泽东为了解决延安干部学习中国历史的需要,曾致电李克农要其购买“中国历史演义”。毛泽东卧室床侧,经常放有蔡东藩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毛泽东之所以喜爱蔡著,是因为其书较为成功地实现了历史真实和文艺趣味的统一。——此乃题外之言,不作延伸,就此打住。

        从蔡东藩的《前汉通俗演义》中的这一段文字的描述,可以看出,虞姬与项王的情爱是至深的。用今天的语言来说,是真爱!虞姬之死,显然是其不愿“自寻生路”,而愿与大王“生死相依”!既然战场的形势是如此险急,而自己又很难同大王一同随行,那就选择自刎好了,以我一死,表达对大王的爱!以我一死,震奋大王的士气!作为一个爱大王也被大王所爱的弱女子,此时所能做得到的,大抵也只能这样了!

       项王呢?项王的自刎又作何解释?

       我们还是看一看蔡东藩在《前汉通俗演义》中对项羽生命的最后时刻有怎样的讲述。

       ……项王既得脱围,走至乌江,却值乌江亭长,泊船岸旁,请项王渡江过去。且敦促道:“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尚足自王,现惟臣有一船,愿大王急渡!”项王听了,笑对亭长道:“天已亡我,我何必再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行,今无一生还,就使江东父老,见我生怜,再肯王我,我有何面目相见哩?”说着,后面尘头又起,料知汉兵复到,亭长又出言催促,项王喟然道:“我知公为忠厚长者,厚情可感,我无以为报,惟坐下的乌骓马,随我五年,日行千里,临阵无敌,今我不忍杀此马,特地赐公,见马犹如见我呢?”一面说,一面跳下马来,令部卒牵付亭长,又命部骑皆下马步行,各持短刀,转身待着汉兵。汉兵一齐赶至,项王又鼓勇再战,乱削乱劈,连毙汉兵数百人,自身亦受了十余创。蓦见有数骑将驰至,认得一人是吕马童,凄声与语道:“汝不是我旧友吗?”吕马童不敢正视,但向项王望了一面,便旁顾僚将王翳道:“这位就是项王。”项王又补充道:“我闻汉王悬有赏格,得我首级,赐千金,封邑万户,我今日就卖情与汝罢!”说毕,便用剑自刎,年终三十一岁。

我们知道,项王生平的爱幸,第一是乌骓马,第二是虞美人(我以为这两个次序应颠倒过来)。虞美人已先他而去,死得很令他感伤,可恨的是,系于他腰间的虞美人的头颅竟神不知鬼不觉地丢了,令他爱恨交加!质问苍天:为何如此不公!

       接下来就是乌骓马了。这匹陪他长达五年,临阵无敌的战马,同样是他的最爱。他可以死,但乌骓马却不忍杀之,将其托付与乌江亭长,希望代他好生看管。

        一个驰骋沙场,每战必胜的英雄,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面对眼前的危情,不是去想念逃生,而是想到了他的战马!这样的英雄,有谁会不为他这浓重的情怀深深地震憾,又深深地感动呢?

       更动人心魄的,是对待他曾经的部下吕马童。许多人都说,以项王的性格,在战败的那种时刻,当他见到吕马童时,不由分说他会一刀结果了他。换任何一个人都会这么干。但项羽没有,不仅没有,反而用自己的首级“卖情”与吕马童。

        每每想到项羽,我总会想:“中国有许许多多的英雄,但像项羽这样的英雄,有吗?”我想了又想,发现是没有的!

        既然生平最爱的虞姬死了,战马也交付了出去。应该说,牵挂已无,可以轻松地出发了。出发又是为了什么?为了自己的爱姬。爱姬的话言犹在耳:“贱妾生随大王,死亦随大王…愿与大王生死相依…”

       项羽是一个如此情重的男子,一生只有一个女人的英雄。而这个女人因他而死,且身首异处,他要留下来,找到她的头,让她的尸体成为一具完尸,然后他们的灵魂又会在一起、在一起!从此,不再有战争了,也再不分离!从此,他们要像世俗的人们一样生活着。他要好好地爱这个女子,因为这个女子跟随他这么多年,一直在打仗,没消停过,没安生过。她也一直为他担着心,痛苦着他的痛苦,喜悦着他的喜悦。由于不停的战争,他们还没有自己的孩子,如今,他随她去了,他一定要找到她,他相信一定能够找到她,他更相信爱姬也在找他,在急切地找他。他仿佛听到了她的嗔怪:“大王!您怎么把我的头给弄丢了?”他要向她解释,说明情况,亲爱的,真对不起啊!一切都怨这该死的战争!这该死的追兵!我来了,我要找回你的头,让你完整地做我的妻。我来了,亲爱的姬,等着我,我们还会在一起!

       有人对我说,项羽在抽剑自刎的那瞬间,他一定流泪了。我说为什么?他说,冤呗!我沉重地笑了。我能对他说什么呢?对一个丝毫不了解项羽的人说任何一句话都没有意义。

        项羽是不会流泪的。项羽不怕死!更何况此时死是回家!是去见他的爱姬呢!如果他的眼里真有一丝泪光,那一定是幸福的眼泪!

      但是,每每想到虞姬的“倘得归葬故土,死也甘心!”的遗愿时,身为她的同乡,我的内心是多么地难过啊!二千多年啊!她和她的夫君至今还葬在异乡,且相距遥远。项羽的五体葬于山东平阴,其“分裂之余”葬于安徽和县。而虞姬,则头葬安徽定远,体葬安徽灵璧。

       他们能不能归葬故土,恐怕不是我一已的愿望所能够决定的。很大的一种可能,远在异乡的这一对宿迁籍夫妇,只能远离故土。而我的心愿,不管何其强烈,也只能徒增自己的哀伤和悲痛!

        但我对他们的爱与怀念,却决不仅仅出于乡谊。尘埃落定。一切皆成为故去,成为记忆中的人与事。但他们死得悲壮,爱之深切,不仅触动了二千年后阿容的心灵,更令阿容为他们的爱所感染,人格所感佩!人立于天地间,无论男女,能做到这等程度,死真的是值了!生命也因其而更显壮美!

        二千年后,当我解读项羽虞姬时,他们的故事感动了我,也必将感动更多的人!我为他们流下了泪水…从此,我的心开始了疼痛与伤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