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于大小姐这个称谓,通常没有什么好印象,娇气、做作、高傲,甚至类似于花瓶一样的意味,依靠家世来抬高身价,不接地气,也没有什么实际价值。但你可能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大小姐。 盛宣怀,字杏荪,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今常州市)人,清末官员,秀才出身,官办商人、买办,洋务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中国高等教育之父"。盛宣怀创造了11项"中国第一":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个电报局中国电报总局;第一个内河小火轮公司;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今交通大学);第一个勘矿公司;第一座公共图书馆;第一所近代大学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创办了中国红十字会。他热心公益,积极赈灾,创造性地用以工代赈方法疏浚了山东小清河。盛宣怀一生经历传奇,成就不凡,创办了许多开时代先河的事业,涉及轮船、电报、铁路、钢铁、银行、纺织、教育诸多领域,影响巨大,中外著名,垂及后世。 盛爱颐是盛宣怀第七个女儿,自幼聪明伶俐、能书善画,并且长得十分漂亮,以“盛七小姐”的名号响彻上海滩。这样的家世,她该称得上是当之无愧的大小姐了吧!然而,家世不能支撑你一辈子,真正的实力是靠自己争取来的。父母相继去世后,盛家陷入一片混沌中,盛爱颐的几个哥哥整日吸毒打牌,不务正业。领头的四哥盛恩颐更是个败家子,一共娶了七个老婆,每人一部进口奔驰,一幢花园洋房,外加一群佣人。酷爱赌博的他,曾一夜之间将北京路一带总共一百多幢房子的弄堂全输了,盛宣怀去世后分得的 100 多万两遗产也被他折腾得所剩无几。在这样的情况下,争得更多的财产便成了败家子的唯一出路,这令当时还尚未出嫁的盛爱颐勃然大怒! 1928 年 8 月 29 日,《申报》在社会新闻版头条刊登《女子承继遗产问题》一文,称盛爱颐已委托律师在上海公共租界临时法院起诉三位胞兄及两个侄儿财产分配不公,请求依法将该遗产公平分配,她和未嫁的妹妹方颐也应各得一份。消息传开后,此事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被人称之为“国内第一件女权案”。终于,在盛爱颐坚持不懈的努力下,黑暗的生活迎来了黎明的曙光。至此,盛爱颐通过法律途径成功地为自己争取到七分之一的遗产,共 50 万两白银。该案后来甚至被编排成戏剧《小姐争产》,成为未嫁女子争取财产继承权的开端。 1932年,盛爱颐与人合伙在上海创办了名震一时、至今仍然回响在我们耳边的百乐门舞厅,其间的曲折过程我们现在已无从考证,只能想像,在民国尚未真正开放的时代,一个贵族大小姐,父母双亡,家族已不复往昔的荣耀,她没有萎靡、没有堕落,居然还有经商的头脑,而且经商的对象还是当时鱼龙混杂的交际场所,这不得不令人折服。可惜,由于经营和管理不善,百乐门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不得不被转手。 像盛爱颐一样的大小姐不止她一个。郭婉莹,上海永安百货的大小姐,自幼喝牛奶、品咖啡、说英文,在伦敦生长,回国就读于基督教会中学、燕京大学。富商的千金、尊贵的少奶奶,“文革”中家里所有的东西悉数充工、连结婚礼服都不剩下,她始终未曾改变她一贯的讲究与优雅。穿着旗袍去清洗马桶,穿着皮鞋站在菜场里卖咸蛋。当她独自从劳改农场回家,听法院的人来宣读对她冤屈去世的丈夫的判决书时,她平静地听着,不闹也不号啕,泪水只在心中留。她晚年时,有外国记者问起她在那些劳改岁月为何能好好地活下来,她优雅地挺直背:那些劳动,有助于我保持身材的苗条。 严幼韵,第一个将小轿车开进复旦大学校园的校花,嫁给了驻菲律宾马尼拉领事馆的杨总领事。日寇侵华,疮痍满目,杨总领事因拒绝为日军筹集物资,与七名外交官一起被枪杀在异乡的稻田里。已有三个孩子的严大小姐,携领事馆另几位遇害人员的遗孀、子女,在小岛上顽强生存。她卖掉了首饰珠宝,在花园里种菜,学会了做酱油与肥皂,学会了养鸡养鸭……唯一没有变卖的是钢琴。晨曦晓露、夕阳西下,她会叮叮咚咚敲响琴键。在她百岁生日派对上,主持人问她穿着高跟鞋累不累,她说,穿了一辈子,习惯了。 真正的大小姐,是住在粪池旁也会坚持练字、养花;是在清洗马桶时也要穿着旗袍;是为了生存卖掉了所有的珠宝首饰也会留下钢琴。那种不肯屈服的精神早已经深深的刻进了骨子里,不是生活的磨难所能够改变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