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一家互联网法务平台诞生!法务群体估值已被资本看中?|律新社观察

 律新社 2020-09-17


 
又一家服务于法务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来了!
 

曾获得亚洲法律杂志ALB中国最佳总法律顾问称号的陶光辉从国美控股集团法务总监的岗位上辞职,于2016年9月正式成立北京一法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一法”)并担任CEO。

今年10月16日,在2016第二届互联网法治大会上,陶光辉主持了其中一个分论坛的圆桌对话,主题是“互联网企业法务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服务于法务人员,是To b法律服务一个重要蓝海市场。

陶光辉在接受律新社采访时表示,如果将法务人员的律师管理职能放进法律服务市场,则法务服务便占据法律服务市场的半壁江山,市场规模可预期。

 
据律新社了解,目前市场上已有一些针对公司法务的法律服务机构,分别从不同切口为企业法务提供服务,比如L-COUNCIL致力于为全球在华知名跨国企业及本土大型企业高级法务职业经理人提供会员定制服务;牛法网定位于中国高端法务平台,提出“聚合5%的牛律师,服务5%的牛企业”;无讼联合阿里巴巴旗下移动办公应用软件“钉钉”推出线上企业级法务服务;上海百事通推出企业法务SaaS平台应用;一些公司法务联盟、法佬汇、上海企业法务联合会等等民间法务组织都在兴起中。
 

有人说,把法务服务好,就是抓住了法律服务市场的核心!

只是现在能为企业法务提供完善服务的组织还不多,但这就是机遇!

一个法律人的法务情结
 

熟悉陶光辉的人都知道,他有很深厚的法务情结。

陶光辉
北京一法企业管理有限公司CEO
从武汉大学经济法硕士毕业后,陶光辉在江苏一家知名律所当了近6年的执业律师。从2009年至今,陶光辉实现完美转型,从知名律所到知名企业,从执业律师到企业法务。陶光辉告诉律新社,7年法务工作帮助他从企业、商业的角度来更好地思考法律实践问题。
 
对法务人自身的关注和思考,促使了陶光辉在过去几年中发表了多篇关于法务管理与法务技能的实务文章。如《新常态下的法务崛起》、《总法律顾问价值路线图》、《法务人的明天》等,引起业界不少同仁的共鸣和转发。2016年3月,陶光辉独著《公司法务部——揭开公司法务的面纱》一书在法律出版社出版,该书填补了国内系统研究法务管理的空白。

陶光辉在接受律新社采访时表示,法务的生存状态,可谓五味杂陈。不同的行业、企业规模、企业环境、企业领导等,都会给带来法务不同的生存状态。在从事法务期间,他发现,目前中国法务总人数并无官方统计,这也突显了法务人员缺少像律师协会那样的统一组织和管理。

目前中国执业律师已突破30万人,不过在陶光辉看来,中国企业法务人数不会比律师少,他发现中国的法律服务市场持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针对法律人员的各类服务机构也在逐渐增多。但专门针对企业内部法律顾问(法务)这个群体的专业服务机构却很少。谈及法务是否需要联盟等话题,陶光辉连道两声:“这太需要了!太需要了。”

 
2016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的意见》,这一重大政策利好,在法律界引起热议。许多法律人感慨道:法务人的春天来了
 
如同一些传统行业,法律服务领域在互联网时代也面临变革。在此趋势下,律师服务,包括社会职业律师和企业内部律师,其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传递等或主动或被动地将发生改变。这些改变,在陶光辉看来即是创业机遇。为满足法务人的职业生涯全需求,帮助客户企业提高依法管理、依法经营的能力。2016年8月,陶光辉辞去国美法务总监一职,并于今年9月正式成立“一法”。
定个小目标,先从“法务人员培训”做起
 

陶光辉向律新社介绍,“一法”(一法网)的初衷旨在搭建企业法务人员成长与交流的平台。“一法”是“依法”的谐音,一法的全称是“一法管理”,即“依法管理”,其核心目标是满足法务人的职业生涯全需求。

“所谓法务职业生涯全需求,是指从一名法学院毕业生选择法务职业开始,到最后他(她)成为企业法务负责人(指法务总监、总法律顾问、法务总经理、法务副总裁等),乃至他(她)转型为企业最高管理者(董事长、CEO、副总裁等)或独立创业,这些阶段对知识与技能、经验与交流的需求。”陶光辉认为,从知识的角度来讲,法务的需求比律师还广。法务人员不仅要熟悉法律基础概念和知识,也要对本企业或本行业所涉及的商业知识有所了解,还要对企业管理中的沟通、交流等经验型知识充分掌握,这些都是法务的需求。简言之,包括对法律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对商业、行业知识与技能的熟悉;对管理与财务的了解等。
 

“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要求什么样的服务,从培训、经验交流到效率提高、问题解决,这些也都是‘一法’要提供的服务。”陶光辉表示,“一法”尝试将对这些需求的满足转为“一法”服务项目,通过针对性、实用性、前瞻性的开发,推出“一法”系列产品。在其看来,一定要有价值、能落地、可操作的产品,才会受到法务人员的认可

律新社了解到,“一法”旗下重要板块“一法网”便是业务载体。“‘一法网’目前目前包含法务培训、工作推荐、法务活动、法务项目等业务内容。培训是为了帮助法务人员成长,法务成长之后会希望找到更合适的岗位来发挥更大价值。鉴于法务很大程度上是经验性的工作,所以需要一些沙龙活动来相互交流。

2016年1月,陶光辉发起成立“法总五人谈”公益高端沙龙,旨在为年轻法务人员创建独特学习场景,给各法务负责人建立圈内交流平台,沙龙至今已成功举办6期。陶光辉表示,“法总五人谈”将会定期持续举办,拓展到全国各地并衍化出不同的交流形式,如“法总五人谈”走进企业、“法总五人谈”走进行业等,目标是让“法总五人谈”成为中国法务人员进行类似实战交流的第一场所。而法务项目则是法务人员交流、聚集到一定人数,对律师聘用可形成类似大众点评评价机制之后的一种居间服务尝试。

陶光辉告诉律新社,“一法”做出这样的定位符合中央出台的相关政策以及国内企业法务培训现状。目前,一法旗下的“法务人俱乐部”已有几千名法律粉丝,其中大部分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法务人员。陶光辉向律新社透露道,目前“一法”已拿到一些类天使轮的投资,其商业模式得到个别投资人的高度认可。
内容和价值是连接法务的核心

法律行业的创业,目前以各种法律电商模式居多,且集中在连接企业与律师、个人与律师、律师与律师的领域。垂直化的职业社交,俨然是法律创业者吸引流量,做成平台的最佳选择。


但是,就像缺少专门的法务培训机构一样,市场上也缺少连接法务与法务的职业社交平台。陶光辉认为,从资本角度来讲,连接与平台,是资本青睐的用语,法律电商似乎是法律创业的方向,但陶光辉认为,“一法网”的定位,是内容与价值,只有帮助企业法务人员提高了技能,获取了经验,才更有价值。帮助企业法务人员找到了合适律师、省却了不必要的麻烦,虽然也是有价值的,但这仅是以技术为主的价值支撑,两者有一定的差异。

在《法律人的明天》这本书中,法律服务按可标准化、流程化的程度被分成五个阶段。这在陶光辉看来,只有在完全或近似完全可标准化、可流程化的法律服务领域,才可电商化。

“目前互联网法律服务电商,一定要反思在哪个阶段的法律服务领域去创业。对于那些完全依赖于律师个人经验与智慧的法律服务,不管是提供服务,还是撮合服务,都不大适宜所谓电商化。”陶光辉说,对于法务而言,“互联网+法律服务”同样是一个机会,可以在法律大数据的运用、法律文本人工智能阅读、云法务管理系统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

 

今年10月16日,在2016第二届互联网法治大会上,陶光辉主持了其中一个分论坛的圆桌对话,主题是“互联网企业法务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该论坛邀请了互联网零售、互联网硬件、互联网视频、互联网资讯、互联网金融等七位不同性质的互联网企业法务负责人来参与对话。

通过本次会议,陶光辉发现互联网法务人员的思维非常活跃。由于企业法务人员受到他们企业不断创新业务的影响,也变得很有“互联网思维”了。比如,从这些法总口中,陶光辉听到最多的词是“生态”、“战略”、“迭代”、“支持”,“政策参与”等等。这表明,现在的企业法务人员,其商业意识越来越强,其“站在法律之外看法律”的视角越来越宽。
 

陶光辉告诉律新社,他非常高兴看到这样的变化,“一法”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变化,来帮助企业法务提供更符合业务需求的内部法律服务。

法务服务占据法律服务市场半壁江山
服务于法务人员,是To b 法律服务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市场上也有一些法务服务机构,分别结合自身的优势从不同的切口进入这个蓝海市场,法务服务市场也逐渐吸引资本进入。

据律新社了解,目前市场上早有一些针对公司法务的法律服务机构出现,分别从不同切口为企业法务提供服务,比如L-COUNCIL致力于为全球在华知名跨国企业及本土大型企业高级法务职业经理人提供会员定制服务;牛法网定位于中国高端法务平台,旨在“聚合5%的牛律师,服务5%的牛企业”;无讼联合阿里巴巴旗下移动办公应用软件“钉钉”推出线上企业级法务服务;上海百事通推出企业法务SaaS平台应用等等。

有人说,法律服务市场规模有5000亿,那么法务服务市场空间到底有多大?不少法务认为,为法务人员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市场发展空间很大,如果把法务人员的律师管理职能放到整个法律服务市场里,那法务服务市场则占据法律服务市场的半壁江山。也就是说,如果认为法律服务市场包括To b 和To C,那法务服务市场就是To b 的那一块,从金额上来讲,To b 肯定会远远大于To C

L-COUNCIL项目副总监杨雅在接受律新社采访时表示,对于一些法务服务市场机构新来者,会以包容心态来学习他们的创新。企业法务是具有特殊属性的人群,L-COUNCIL从成立至今6年多的实践,最大的收获是能够准确判断法务最大的需求及法务从未被满足的需求。

杨雅认为,所有法务服务机构新进市场者的进入都将促进该新兴产业的发展,当有资本不断进入便会催熟该市场的发展,或将造就一个千亿级企业出现,但该企业是否基业长青? 杨雅认为这是未知的。“站在‘互联网+法律’的创业风口,我们要思考: 第一,信息不对称是白手起家最快的捷径,创新者的窘境第一要素是购买力;第二,市场规模决定资本投入,但不决定你的模式,定义市场和制定市场规则是大家共同关注的情况;第三、关注玩家,关注协同效果及共享经济。”

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法律合规部副部长吴玲对律新社表示:“法律服务市场在‘互联网+’的潮流下不断发育成长,市场越来越细分,这是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幸事。很多人也在其中找到了自己乐于投身的创新事业。也许未来,这些弄潮儿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成功,但法治社会的培育一定会在这些人的努力下前进一大步。”

吴玲表示,公司法务亦被称为“法治建设第三极力量”,往往不太出现在媒体面前,与法庭上的法官和律师相比,法务这个群体的社会价值被低估,这个群体自我提升的需求可能也被服务提供商低估了。不过,她相信公司法务出身的精英来开发针对公司法务的服务,一定会更精准,更务实。

“相信有更多专业的法务服务群体带动,多做经验交流分享,能够促进整个法务群体形成特有的文化,再辐射到全部市场主体,促进全社会的法治意识提升。” 吴玲预测,应该用不了太久,“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就不会再是法务们的叹息了。
点击可获取更多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