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律师到底需要怎样的培训?第三方律师培训市场正快速崛起!丨律新社观察

 律新社 2020-09-17


律新社主笔丨谢珊娟
 

不是在培训就是在去培训的路上。用这话来形容律师,太形象了!律师是个终身学习的职业,也是律师在工作之外投入最多的地方。据不完全统计,律师每年在培训上支出平均在5000元以上。

很多律师朋友告诉律新社,不学不行呀。(律新社小编双休日经常可以到律师圈这种学习氛围,论坛、沙龙、培训,不是一般的多啊)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互联网+”时代到来及社会经济生活日益多元化,新兴法律服务业务门类不断涌现,对律师的专业化、精细化、国际化的服务需求日益增多,这是传统法学教育所欠缺的。因此,越来越多的社会第三方培训机构或以律所或律师个人发起的组织,纷纷瞄准律师培训这一市场大蛋糕,例如万法通(icourt)、无讼学院、点睛网、智合在线沙龙等,为律师职业教育带来了新活力,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与此同时,各地律师协会、高校学院也陆续建立了律师学院。为加强资源整合,满足律师业发展需要,比如,最近律新社见证了圈内的一件大事,2016年10月30日,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复旦大学高级律师学院、北京律师学院、上海市律师协会律师学院等14家律师学院共同成立中国首个律师教育联盟,逐渐推动律师教育市场做大做强。

律新社注意到,在律师的实务培训上,越来越多的律师前辈被开发成讲师,分享经验,指点未来。也有越来越多的民间机构开始开设律师培训班原来不被重视的圈子经济,现在看起来不是一般的大,不是一般的热啊

律师教育培训市场需求量大
 
众所周知,要成为一名专业优秀律师,仅仅依靠法学院的法学知识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进入律师业,大都是“师徒制”带教,但老律师很忙,能够传授给徒弟的知识有限,再加上圈内“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担忧,青年律师很难进行系统性的知识梳理学习。
 
中国高端法律服务人才一直处于缺乏状态。我国从事涉外法律服务的律师不到3000人,仅占全国律师的1.15%。为顺应国家发展需要,近年来各地高校和律协陆续开办了20多家律师学院,对律师素质能力提升和加强涉外律师人才培养等均作出了有益探索,办学体制多种多样,教育模式也各有千秋,在不同层面为提升律师法律服务作出积极贡献。
 
尽管如此,律师学院的职业教育依然无法满足律师发展的需求。律新社在教育论坛上了解到,目前中国律师队伍地域差异比较大,素质水平参差不齐,远远不能适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等要求,如何培养和教育律师,如何提升律师综合素养水平等一系列问题是当前法学教育界、业界、有关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许多社会第三方律师培训机构及以律所或律师个人发起的培训组织纷纷瞄准律师培训这一市场,从中分得一杯羹。
 
第三方律师培训力量正在崛起
 
随着新技术和新业务不断涌现,行业竞争激烈,迫使律师教育成为刚需。律新社了解到,目前律师学院主要有几种类型,一类是依托高校兴办,如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复旦大学高级律师学院等;一类由各地司法行政部门、律师协会共同主办,如北京律师学院、上海市律师协会律师学院、南京律师学院等。
 

传统的律师职业教育往往由司法局或律协等带有行政色彩的机构来提供,当前,一些社会第三方律师培训机构也不断出现,为培训市场注入新鲜血液。例如万法通(icourt)、无讼学院等。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些“互联网+律师培训”平台也跃跃欲试,有的不断探索新模式,有的正在走向成熟,比如智合在线沙龙、点睛网。

刘卫
点睛网创始人

作为第三方律师培训机构探索者前辈,点睛网创始人刘卫介绍,点睛网目前共有在读学员23万人,80%为中国律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地律师学院的兴起及律师培训机构的大量涌入,点睛网进行了第二次转型。

我们转型致力于成为中国人学习法律的地方,因为我们看到相当多的人都没有地方学习法律,法学院教学生但不教老百姓。因此,我们不仅仅是做律师的培训,还开发了14个学院,我们APP有司法鉴定,公证员、司法考试等分项。”刘卫说,2016年点睛网进行第三次转型,不再仅是作为中国人学习法律的地方,还要搭建平台,为律师协会、律所建移动网络学院等。

与点睛网不同,iCourt主要以线下互动培训为主。2013年,iCourt开启了律师培训之旅,iCourt首席产品官采那告诉律新社,她也是从那时开始关注律师培训市场的。

采那
iCourt首席产品官

在她看来,纯法律知识学习可以通过文章和图书获取,而律师面授培训一定绕不开这三方面的需求:第一、新技能的掌握,比如裁判文书公开之后,律师迫切需要学习检索技巧和大数据工作方法;第二、基础业务技能的精进,比如合同审查是大多数律师的日常工作,但能不能有更好的方法提高效率就非常值得学习;第三、法律外相关技能的了解,比如团队管理、心理学、演讲等,这些都能帮助律师更好的开拓业务和团队建设。

 

随着法律服务专业化、细分化,律师所需要的培训也在逐渐细分化,由大众化向精英化转变。

律新社了解到,目前一些以律所或律师个人发起的律师培训组织沙龙也正在崛起!为律师职业教育带来了新活力。 
林东品
上海博和律师事务所主任
上海博和律师事务所主任林东品曾在2016年第三届律师教育论坛上表示,以律所或律师个人发起的律师培训组织沙龙,弥补了以律协和高校兴办的律师学院等不足,对行业发展、律师专业提升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如草原狼刑辩网络公益学院,由内蒙古恒坤律师事务所曹春风律师创立,通过YY频道等定期授课,众多关心刑事辩护的求知者在此得以受益。比如今年2月5日私募新规发布后,一些私募基金法律实务培训课程备受追捧!5月7日,协力巨匠律师学院举办了为期两天的私募基金法律实务高端培训课程为律师分享干货等。
 
律师培训市场规模可预期
 

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互联网+律师培训”也逐渐流行起来,比如智合在线沙龙,为律师搭建在线平台,通过互动交流形式让用户获得体验。今年10月27日,协力律师事务所律师、美国纽约州律师庆思博通过智合在线沙龙平台为大家分享了《私募股权融资协议核心条款及谈判技巧详细解读》,2 个小时,有授课也有互动。

庆思博
协力律师事务所律师、美国纽约州律师

庆思博律师在接受律新社采访时表示,律师是终身学习的职业,为了提高技能,很多律师会参加一些短期的实务课程培训。对于律师而言,因为平时工作很忙,很难有长时间集中培训训练,短期培训可以达到学习的目的。对于“互联网+律师培训”,庆思博认为这是未来律师培训发展趋势。“律师业发展需要跟社会结合,律师要通过互联网分享专业知识,不能脱离互联网。”

 
这一点也与点睛网创始人刘卫的观点不谋而合,刘卫认为,随着“互联网+”,法律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时代的到来,很多人律师担心会被机器人“抢”饭碗,不过,在刘卫看来却并非如此。“互联网不但不会砸律师饭碗,从某个角度来讲会做大蛋糕。但也不得不告诉大家,如果不拥抱互联网,等于你放弃了未来,不拥抱未来的人,一定会被砸饭碗。”
 

“我们目前有12门课程,还会不断升级优化,iCourt三年时间已经举办了300多场课程,有8000多个律师接受过培训。参加iCourt培训的律师以执业5-15年为主。”iCourt首席产品官采那告诉律新社,线上培训成本低,但效果不够深入。iCourt目前全是线下培训,注重课程参与感、边学习边实践互动,在采那看来,这些特点在线上比较难以实现。不过,线上因为可以做到随时随地、足不出户,对于线下而言也是一种补充。毕竟,律师最贵的成本就是时间。采那告诉律新社,其很看好培训市场,她相信律师培训市场的规模会随着律师业务规模增长而不断增长。

龚桂华
上海宸豪律师事务所主任

对于未来律师培训市场,许多人也表示看好,上海宸豪律师事务所龚桂华主任当律师已有8年,在执业过程中,她曾参加过无讼的课程培训。第一个课程是关于法官思维和文书写作训练;第二个课程是诉讼可视化,包括如何进行检索等;第三个是模拟法庭实战经验课程培训。“通过这一系列三个课程的完整培训,对年轻律师非常收益。”龚桂华认为,随着律师法律业务需求不断增加,未来律师培训市场会更火热。

 

“现在律师行业紧迫感其实很强,客户对于法律的学习和了解层次也在不断提高。律师在办案中汲取经验的方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市场对于律师所需要面对的市场期望。”上海华燕房盟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法律事务部法务主管李傲告诉律新社,律师通过律协培训能迅速汲取经验和知识,但依旧有很多年轻律师处于“吃不饱”(指实践经验)的状态,所以,律师对于培训的需求还会持续高速增长。 

李傲
上海华燕房盟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法律事务部法务主管

不过,在李傲看来,以律所或者个人组织的小规模培训比较受其个人青睐。“我也经常参加很多培训,大都以短期为主,形式上以法律沙龙居多。有个主题,较少的人数,执业经验有一定梯度,在围绕一个主题讨论的过程中会有更深层次的交流,效果非常好。我比较看好的培训方式还是以律所或者个人组织的小规模培训。”李傲在接受律新社采访时表示,参加培训一方面看中的是主题,另一方面更加看重的是讲师的背景。

 
律师教育联盟或将成为趋势
 

纵观当前律师培训市场,虽百家争鸣,但缺乏统一组织和管理。为加强资源整合,满足律师业发展需要,10月30日,在2016年第三届中国律师教育论坛上,中国首个律师教育联盟宣布成立。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复旦大学高级律师学院、北京律师学院、上海市律师协会律师学院等14家律师学院成为联盟首批理事会成员单位。

律新社在大会现场看到,多家第三方律师教育培训机构也申请加入该联盟,这标志着律师教育领域进入发展快车道,为法律服务业发挥重要引领作用!有业内人士好奇,律师教育联盟会逐渐推动律师教育市场做大做强吗?律师教育联盟会成为律培训市场发展趋势吗?

陈乃蔚
复旦大学律师学院 院长

“这是中国首个律师教育联盟,2016年度联盟轮值主席为复旦大学高级律师学院及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复旦大学高级律师学院执行院长陈乃蔚告诉律新社,联盟采用轮值方法,旨在调动各地律师学院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律新社了解到,联盟的发起最早是在2015年第二届中国律师教育论坛上,由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发起倡议,希望全国20 多家律师学院组成联盟,整合资源、互动交流,共同推进律师教育事业发展。这一呼应得到复旦大学高级律师学院等积极响应,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和沟通后,中国律师教育联盟终于正式成立!

刘瑞起
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执行院长

“中国律师教育联盟的成立不是抱团取暖,而是发挥个人所能。在法学教育领域、在律师发展方向要有创新和战略意识,这不仅是全球化的问题,而是一个中华文化战略的问题,而这一项任务,恰恰是我们通过律师教育的研究和开展来完善和继续。”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执行院长刘瑞起在会上表示。

 
多层次、多渠道、多内容等培训体系将形成
 
在2016年第三届中国律师教育论坛暨中国律师教育联盟成立大会上,律师学院探索先锋从“律师培训的紧迫性”、“律师培训内容”、“律师培训的价值和体系化”、“律师培训模式创新”等不同角度分享了其实战经验和心得。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俞卫锋认为,未来肯定会出现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多内容、多方式的培训体系,在这个培训体系里,既有律师协会、高等院校的律师学院,也有第三方律师培训力量。
 
2013年7月,北京律师学院挂牌成立。3年来,北京律师学院律师已成为北京律师的第二课堂、交流园地。北京市司法局副局长、北京律师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公田认为,律师学院是律师行业的一座灯塔,律师学院建设永远在路上。他建议,第一,律师学院要紧跟时局,致力于提高行业自信,律师学院是师者,要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不仅要强业务,还要立思想。第二、要善于借力,多邀请法学界知名教授、知名大律师、社会企业家、一线检察官、法官等和律师充分交流互动,提高律师队伍素质。
 

广州大学律师学院于2008年6月由国家政府部门批准成立,广州市律师协会会长邢益强介绍,该学院在全国率先开展两个月脱产培训。邢益强在探索过程中发现,律师教育存在很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年轻律师的成长问题,还有老年律师、合伙人律师也面临着发展中的危机问题。特别是老年律师,其受教育的紧迫性并不亚于年轻律师,很多律师到了50、60岁以后,跟不上数字化知识更新时代,办案的数量、收入,以及如何转型升级均面临很大的问题,其生存发展问题跟年轻律师是一样的。”邢益强说,律师教育不仅要关注年轻律师,也要关注老年律师。

邢益强
广州市律师协会会长 

南京律师学院于2016年10月刚宣布成立,该学院院长陈宣东在本次会上表示,当下律师既承担着法治建设的重任,又面临提升内在技能的要求,这需要教和学的相互支撑。律师教育到底应侧重哪方面?陈宣东说:“律师做人做事同等重要,智商情商同样不可或缺。已成立的律师学院大都依托于当地名校设立,在律师教育,怎么教、谁来教等问题上不约而同达成共识,让专业人做专业事,这不仅提高了司法行政、律师教育协会的水平,也扩大院校教学实践的领域。”

陈宣东
南京律师学院院长 

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成立于2010年,该院执行院长刘瑞起表示,通过教学活动,其发现律师入职前的培训和律师再继续教育是不同的,对于入职前律师培训,该学院主要围绕律师技能、听说读写等方面进行训练,为让培训更有针对性,在授课方式、课堂形式等打破了大学原有、固有的习惯做法。此外,刘瑞起还认为,随着中国全球化、“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律师教育培训应该强调中国特色,要固守中国的传统和民族习惯。

 

复旦大学高级律师学院成立于2013年,近三年来,复旦大学高级律师学院整合全球资源,以复旦大学为依托,加强与司法部门、律所、大型企业法务部门等合作,为政府、企业的律师提供国际化的研修,培养中国、上海需要的高端法务人才等,取得了良好效应。该院院长孙笑侠认为,教育定位是建立在职业主义立场上的,律师教育不是法学教育。律师教育是一个职业性,也是持续性的教育。

孙笑侠
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 

上海律师协会律师学院从1996年成立今年,不断探索体系化建设和培训模式创新。“就目前各个律师协会、各个院校的律师学院及社会第三方社会培训机构来看,从数量、内容来看,均可看出律师培训需求非常旺盛,而这些均来自于律师不断提高自我职业能力、自我修养等需求。”

俞卫锋
上海律师协会会长 

俞卫锋认为,律师学院要将参照教育体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义务教育、普及性教育,即培训律师的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技能;第二阶段是进阶教育、提升性培训,当律师希望专注于某个行业、某个专业时,需要得到这一执业领域的执业经验传授、行业知识的培训;第三阶段是前瞻性教育,需要研究将来律师执业会有哪些新领域?现在传统执业领域会发生什么变化?律师教育应该怎么推进等。总而言之,从需求端来看,律师和律所有什么样的发展和提升需求,相应地律师教育也要朝这个方向推进。

基于律师教育的多元化和多层次需求,将来律师教育肯定会出现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多内容、多模式的培训体系。在这培训体系之中,既有律师协会、科研院校主办的律师学院,也有第三方社会培训力量。“我们乐于看到更多的第三方机构关注并投入律师继续教育,可以为律师继续教育添砖加瓦,这一部分可能具有商业属性,我们虽不能说商业收费的高低决定了培训质量的高低,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商业性培训课程最终会在进阶教育、提升性教育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也符合经济规律。”

点击可获取更多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