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焕东:迟迟揭秘的历史

 悠闲龙夫 2020-09-18
迟迟揭秘的历史
——“高唐”名字的由来及其历史文化内涵探析
文/庄焕东
内容提要:位于禹城市伦镇的高唐故城,建于春秋齐桓公实行“五都制”时期,为五都之一,当时建城时定名为“高唐”。因为此地为炎帝后裔所建高国故都,又为齐文公次子公子高受封所建的“高邑”,命名“高唐”时取其“高”;同时,此地还是唐尧帝命大禹治水最后取得成功的地方,为纪念唐尧夏禹这一开天辟地的丰功伟绩,命名时又取其“唐”,遂定名为“高唐”,也就是“高唐”地名的由来。
揭开“高唐”名字的千古之谜,还原其历史原意,这要从高唐故城说起。
(本文获“2019年度全省方志理论研讨会”论文二等奖。)
一、高唐故城
高唐故城,位于山东省禹城市伦镇乡小城子坡村南1500米处。
图1:高唐故城位置图
图2:高唐故城遗址
高唐之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十九年,以夙沙卫易己,卫奔高唐以叛,齐庆封围高唐,弗克。冬十一月,齐侯围之,见卫在城上,号之,乃下。问守备焉,以无备告。揖之,乃登。闻师将傅食,高唐人殖绰、工偻会夜缒纳师,醢卫于军。”
从这一段文字记载中有两个重要信息节点:夙沙卫叛齐地点在高唐城,时间是襄公十九年(公元前554年)。也就是说此时就有高唐之名和高唐城了。
那么高唐城建于何时呢?
这要从齐国的历史说起。齐国是姜太公辅佐周朝武王灭商后分封给姜太公的诸侯国,定都营丘(后称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分姜齐和田齐两个时代。《史记·齐太公世家》:“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及周成王少时,管蔡作乱,武夷叛周,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获得征伐之权,奠定了齐为大国的基础。
这是周成王为齐国划定的四至版图界限。虽然区域大,但齐国实际控制的面积,以临淄为中心方圆只有百里。《孟子·告子章句下》:“太公之封于齐也,亦为方百里也”。高唐故城距临淄300多里,此时高唐并没有纳入齐国管辖范围。
直到齐文公(公元前815年—公元前804年在位)封公子高于高邑,始得将高唐纳入齐国实际控制管辖的版图。《清一统志》和研究高氏历史文化的著名学者高路加教授认为,高邑之地在今禹城市的高唐故城。
时至齐襄公(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86年在位),其在位期间,荒淫无道,昏庸无能。公元前686年(齐襄公十二年)齐襄公遭大臣连称、管至父伙同公孙无知等人所杀。公孙无知自立为君。公元前685年,齐大夫雍廪杀国君公孙无知,鲍叔牙、公子高之孙高傒等迎拥齐襄公之弟公子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约公元前716年—公元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先秦五霸之一,公元前685—公元前643年在位达43年,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
齐桓公即位,拜管仲为相,延续太公治国之策,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推行改革,实行五都制,齐国迅速强盛起来,逐渐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齐国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与五都制有着很深的内在联系。所谓五都制,就是把齐国划为五个大区,大区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制度,在每个大区设建一座都城,五都为:临淄(齐国军政中心)、高唐、即墨、莒和平陆。根据《战国策·燕策一》的记载,“王(齐宣王)因令章子将五都之兵,因北地之众以伐燕”。在《史记·燕召公世家》中,也有“五都之兵”的说法。而唐朝史学家在《史记索隐》中,则认为齐国的五都是临淄、高唐、即墨、平陆和莒这五个城市。
高唐作为河济平原(黄河、济河)战略中心,和齐国西陲的桥头堡,军事战略价值重大,这是定高唐为五都之一的重要原因。
五都既定,建城当先。(春秋建城从诗经“其绳则直,缩版以载”的记载中可以看出,皆是土城。)由此高唐城得以兴建。
《春秋经》载,齐桓公会盟共有16次之多。齐桓公七年(公元前679年)春的鄄之会盟,强国地位已得到承认,齐桓公八年(公元前678年)冬的幽之会盟,霸主地位已经确立。齐桓公35年(公元前651年)夏的葵秋会盟得到了周襄王及各诸侯的共同承认,标志着齐桓公成为中原霸主,齐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达到了顶峰。
从以上会盟情况分析看,五都建设当在齐桓公执政前期完成。即高唐故城建设时间在公元前685(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78年期间,最晚时间不超过公元前651年。
1982年11月《山东省禹城县高唐故城遗址资料》记载:高唐故城遗址,地形为平地,遗址北部有一长150米宽40米高1米的土台,中部城墙可辩。遗址中部地表有大量陶片、砖块、瓦砾,从所挖的沟渠断面观察,文化层约120厘米,北部高台有大量陶片。文化性质和年代为春秋战国时期。此城毁于东晋。
图3:出土陶片? 摄影:王超? 引自:高唐故城档案
据《禹城志》记载:“《太平寰宇记》高唐故城,在禹城西南五十里”。《左传—杜预注》记载:“高唐在祝阿县西北”。又据《高唐州志》记载,清康熙年间,有知州龙图跃的七律《高唐故城》一首:
高唐故堞委荒村,伦镇西头基尚存。
早有赵人渔远水,更无盼子守西门。
千年兵燹青燐老,终日风沙白昼昏。
嬴政长城空万里,何尝一代感秦恩。
2015年6月23日,高唐故城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4:高唐故城遗址碑(山东省人民政府立)? 摄影:罗长晓
图5:高唐故城遗址碑文? 摄影:罗长晓
高唐故城作为齐桓公五都之一,齐国西部军事重镇,成就了他的霸业,确立了他的霸主地位。在齐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据张仁庆先生《大禹治水圣地·禹城信有征》一文载,“据旧志载,禹息故城在祝阿邑南30里,有废禹息故城。又载:祝阿邑改为祝阿县,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名禹城,取县南禹息故城为名。由此可知:禹息故城在城南30里处,即今伦镇大城子坡村和小城子坡村之间,有一高地、约13.5平方公里。据《淮南子·地形篇》说:禹以息壤填洪水。禹息故城由此而得名。据《山东通志》记载,此地为‘三城叠压’。大约在4500年至5000年前,炎帝后裔被分封到禹城境域,建立高国国都即在此,后因战争而灭亡。约在4400至4200年前,大禹治水在高国城址之上建城。因该城为埋息土之城,后人称之为禹息故城。此后,黄河泛滥改道,便将禹息故城埋入地下。时至春秋,齐国又在禹息故城之上修建高唐城,以卫戍边陲。”
图6:禹息古城遗址碑(山东省人民政府立) 摄影:罗长晓
图7:禹息古城遗址碑文 摄影:罗长晓
图8:三城遗址碑? ?摄影:罗长晓
图9:三城遗址碑文? ?摄影:罗长晓
高国是炎帝后裔高氏的封国。姜姓太公,又名吕尚,也为炎帝后裔。其先祖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吕侯,其子孙因此以吕为氏。姜太公辅佐周武王灭商立国,受封于其先祖辅佐大禹治水之地齐国。
齐国传至太公孙齐文公。齐文公吕赤的次子又被封因高夷居住过的高国而得名高邑(高唐故城),称作“公子高”。
公子高的孙子名叫吕傒,为齐国上卿,执掌军政大权。因和管仲合作,使齐桓公称霸中原,建立大功,齐桓公赐傒“以王父(即祖父)名为氏”,因此叫高傒。高傒就是后世绝大部分高姓子孙的共祖。后世庞大的高姓主源由此在高唐宣告诞生。
高唐作为高姓先祖的发祥地,也是祖庭地,受到高姓后人的祭拜。可以说,天下高姓出山东,山东高姓祖地在高唐。这一重要的宝贵历史文化姓氏资源,亟待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禹息故城是大禹治水的指挥中心。上古治水始于唐尧帝,治水范围重点在洪水最易泛滥的黄河下游。
唐尧帝派鲧治水九年未成,又纳众人之议,任用鲧之子禹承父治水,禹率众徒,结族聚力,吸取其父鲧治水障堵的教训,“疏川导滞”,导水导河入海,经过十三年艰苦奋斗,终得成功。
禹息故城是大禹治水成功之地,可谓是胜利之城、英雄之城。
大禹治水,遍迹天涯,为何在此建城?
“禹城一带是大禹治水完成导河入海的最后地域”。此地为重要的治水中心,这个区域治水任务重,治水时间长,并以城障水,导河入海。
在禹息故城治水的成功奠定了大禹在部落中的政治领导地位,给予夏王朝的建立以重大影响,开启了华夏立国兴邦的伟大航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由此开始,中国历史从此进入文明时代。
可以说禹息故城为夏朝第一城,夏朝之源。
二、“高唐”之名的由来
现在一个地方、城市的命名,要依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和民政部颁发的《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在中国古代地方命名也有严格的程序和依据。如县以上的地方、城市命名要由国王、皇帝或中央命名,同样遵循科学规范、不重名、避讳等原则。
命名依据多以方位、山水、故国邑、人物、地形、气候、相对位置、部落、物产、史迹、传说、避讳、美愿等。
郭沫若在《蒲剑集·屈原考》一文中说:“始皇名政,别人一定要避讳”。《公羊传·闵公元年》书中云,“春秋为尊者讳,为亲着讳,为贤者讳。”
“唐”最早是陶唐氏的简称,是远古时期一个部落的名称,初都太原,后居平阳。这个部落最有名的首领就是尧,所以尧帝又被称为“唐尧”。
“唐”为尧帝专用,与之无关者要避讳。如带“唐”字的县以上的地名、城市除高唐县以外有5个:
唐县,为古唐侯尧之封地而得名;行唐县,尧自唐南行历该地因名为行唐;唐河县因唐尧帝之兄后稷的姬姓子孙封地为唐国而得名;唐山,因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句丽驻跸而得名;青唐县,实为青堂羌,与“唐”无关。
唐朝的国号是“唐”,原意是晋的古名,即唐尧初都之地。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为西魏八柱国之一,被追封为“唐国公”。唐朝之名,是李渊将国号定为“唐”的。隋朝时他曾任太原留守,负责镇压山西一带的起义军,后来他又在太原起兵。可以说,李氏起家于太原这个古老的“唐”地。因此,在得到天下后,李渊将国号定为“唐”,蕴含着对唐尧帝的纪念和崇敬,作为唐朝开国之帝要像唐尧帝一样名垂千古、万古流芳,使大唐江山永固、代代相传。
后唐是公元923年李存勖在魏州称帝,改元同光,沿用“唐”国号。
公元937年,李昪在江南建立南唐,延续大唐正统。
我们高唐县的“唐”字,遇帝也要避讳。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唐”为周,武则天对高唐之名非常避讳。于是,693年武则天将高唐县改为崇武县。唐天佑四年(907年),朱温代唐,一名朱全忠,又名朱晃,“晃”与“唐”同韵母“ang”,为避帝讳,高唐县又改为鱼邱县。936年,石敬瑭称帝,因瑭与“唐”发音相同,为避帝讳改高唐县为齐城县。
由此可见,地名命名是非常严格的,带有“唐”字的地名皆与唐尧帝有关。无关者都要避讳。
依据古代地名命名原则,来分析高唐之名的来历:
高唐在齐文公时封公子高于高邑。此时尚无“唐”。高唐之名应是在齐桓公建城时命名的。作为五都之一,特别是新建的齐国西部军政中心,应该有个非常好的名字,其命名时应该是非常严谨的,一定会对此地的历史以及发生过的重大事件进行研究,并寄托着齐国强盛的美好愿望。因此地是古高国和禹息故城之地,所以,在命名时要体现其历史渊源。可能会有高国城、高城、禹城、高禹城、河城、高唐城等名字,但最后选定了“高唐”二字。
高唐是由“高”字和“唐”字组成。取“高”字有两层涵义:一是取古高国之“高”,代表新建城历史之源,源于古高国。二是纪念公子高封于高邑,纳入齐国版图之始。
高唐之名早于唐朝,也就是说,高唐的“唐”与唐朝无关,那么也就是与唐尧帝有关。从目前史书记载可查,唐尧帝并没有到过高唐一带活动,但在这里发生了一件重大事件与唐尧帝有关。
“唐”字,就是为了纪念唐尧帝发令治水,大禹在此建城,治水成功,这一伟大壮举事件。
那为什么用“唐”不用“禹”呢?
其一,唐尧是五帝之一。唐尧帝是部落首领,是唐尧帝发出的治水命令,大禹只是一个治水的执行者,是大禹治水,名归唐尧,功在大禹。
其二,唐尧帝治水实际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鲧治水失败,第二阶段大禹治水成功。禹是在鲧治水的基础上吸取教训后成功的。禹只是代表治水成功,但不代表治水的全过程。
其三,《说文》:“唐”为大言。《白虎通·号》解释“唐”:荡荡也,道德至大之貌也。可见,“唐”是一个会意字,基本意是:大话,豪言,命令,引申为道德至大之人所讲的话,发布的命令。在原始社会末期的父系氏族部落联盟时期,什么人可讲豪言,发布命令,指挥部落呢?只有部落联盟首领,唐尧帝就是这样的人杰。
“唐”,从庚从口。庚:繁盛殷实;口:繁衍生命。“唐”字蕴含了高唐人对新城繁荣昌盛、人丁兴旺的美好愿望。
春秋时期,阴阳五行说已在齐国流行,庚在五行中,位于西方,新建城位于齐国西界,符合古人命名的方法。
故此,以“高和“唐”命名新城,全面准确,概括了新城的历史、方位以及在此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件。
“高唐”之名由此产生。
由此也可以看出,齐桓公时不但政治、军事、经济达到诸侯国之首,其文化发展也领先各诸侯国了。齐桓公为新城——高唐城命名研究之深、探讨之细,体现了齐国人的智慧,令我们赞叹敬仰。
三、“高唐”名字的历史文化内涵
古老、伟大、强盛、唯美是高唐名字的内涵,也是高唐的代名词。
往事越千年,浮想联翩。追思古高国先民,长途跋涉,战天斗地,开疆辟土,是何等的艰辛。华夏民族正是具有这样的精神力量,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终成泱泱大国。
唐尧帝治水,功在大禹,名垂千古。大禹治水,公而忘私,艰苦奋斗,尊重自然,以身为度,严明法度,民族融合,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开启了中华文明史,为中华民族立下一座丰碑。
姜齐桓公,因太公策,求贤揽才,励精图治,推行改革,富国强兵,民安阜宁,终成中原霸主,彪炳史册,奠定了今天山东省版图。
田齐发祥于高唐。《左传·鲁昭公十年》有“穆孟姬为之请高唐,陈氏始大”的记载。《高唐名人传略》载:陈无宇,也叫陈桓子。他的高祖父陈宪是陈国陈厉公的儿子,因王室内乱陈宪逃奔齐国。齐桓公想要任他为卿,他推辞说:“我作为一个寄居在外的小臣,有幸免除种种负担,已经是您给我的恩惠了,不敢再担当这么高的职位。”陈宪入齐后把陈氏改为田氏。因此,陈无宇也叫田无宇、田植子。陈桓子无宇有力气,侍奉齐庄公,很受宠信。据《左传》记载,陈桓子有功不受赏,把得来的财物,有的上交齐君,有的分给贫穷孤寡,连封邑也分给了齐君的子孙,自己则退居于莒邑。齐君把莒邑旁边的土地赐给他,他也辞谢不受。齐君的妻子穆孟姬请求把高唐给他,于是陈桓子开始居高唐。陈桓子去世后,他的儿子田乞侍奉齐景公,任大夫。他有了高唐这块封地,向百姓征收赋税时用小斗收进,赐给百姓粮食时用大斗,因此田氏得到民心,他们的家族也来越大。田乞开始任齐国宰相,独揽齐国政权。田乞之后,田氏连续四代任齐国宰相。齐康公即位后,沉溺于酒色,不理政事,当时任宰相的田和把他迁到海滨,只给一座城做食邑,以便供给对其祖先的祭祀。齐康公十九年(前386年),周天子批准田和为诸候的请求,田和正式成为齐侯,列名于周朝王室。从此,齐国由姜姓国变为田姓国,历史上称做田齐。
田齐威王(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20年在位37年)、魏惠王会田于郊,威王曰:“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盼子守高唐,固河守边,舍生忘死,外族止渔,百姓安居乐业,终成一代名将。死葬高唐,精神永存。
图10:固河盼子墓
图11:固河齐盼子墓碑
古老的高唐,她有近5000年的历史,记载了千万个可歌可泣、至善至美的故事,使高唐历史更加厚重光彩。
伟大的高唐,她是中华民族黄河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夏朝文明的起点。
强盛的高唐,她为齐鲁大地做出巨大贡献,确立了今天山东省版图西部的边界线,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唯美的高唐,她凝结着一代一代高唐人对高唐的美好期待,并为之奋斗。
今天,高唐人民正乘着十九大的东风,在新时代的征途上,阔步前进,为即将建成美好的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高唐之名将享誉四海,万古流芳!
诗歌 | 庄焕东 :清平森林寻宝
诗歌 | ?庄焕东:梦游秦前高唐三千年
【作者简介】庄焕东,公务员,文史爱好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