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都城(八)东抚沧海,稷下文风,五霸之首--齐都临淄之旅

 梦想童年594 2022-07-31 发布于江西

齐国

周武王灭商后“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尚父即姜太公吕望,或称太公望吕尚、师尚父,是周文王访于渭水之滨时请来的绝世高人,辅佐武王伐商,立了灭商的头等大功,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后来周成王时,管蔡三监作乱,淮夷南楚叛周,成王派康公为使,授予姜太公:“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即授予了齐国代周的天下的征伐权,还加封了薄姑之地,使得齐国成为周王朝东方大国。

周天子分封齐国事发生于武王五年,约相当于公元前1065年。始封地营丘(就是后来的临淄),位于今天山东淄博东北临淄区。另一说营丘位于今山东昌乐东南的营邱村,但证据不是很充分。

齐国疆域最初在今山东北部,东与纪、莱,西南与鲁,北与燕、卫为邻。西周后期,周夷王听信纪侯的谗言,用鼎烹杀了齐哀公,立其弟姜静为齐胡公。公元前867年,胡公迁都薄姑(即蒲姑,在今山东博兴东北7千米)。史书上记载,哀公之同母之弟姜山怨恨胡公,便与其党羽率营丘兵马偷袭杀了胡公而自立为齐公,这就是齐献公。齐献公元年(公元前851年)放弃了薄姑都城,迁都回到了营丘,改名临淄。从此齐国都城一直在临淄。

春秋早期,齐与鲁间战争不断。公元前690年,齐襄公灭了鲁国的属国纪国,扫除东面障碍。公元前685年齐桓公继位(公子小白),任用管仲为齐相,实行改革,国力日益强大。公元前684年灭谭国(山东章丘),公元前681年灭遂,逼迫鲁国在柯地订立盟约。公元前680年及前679年大会诸侯成为霸主,是为齐桓公九合诸侯,被尊为“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51年,齐桓公会诸侯于葵丘,周天子赐齐侯昨,齐霸业达到顶峰。齐桓公死后,霸主移于晋。但齐仍为仅次于晋的中原强国。是时齐国领土北至黄河,西达济水,南临泰山,东至于今寿光一带。公元前500年,齐灵公灭莱,领域更扩大到今整个山东半岛。

春秋晚期,齐国公室开始衰弱,大权旁落在卿大夫手中,崔杼、庆封、庆舍先后掌握齐国国政。到了齐景公时,陈框子广得人心齐国人心,齐人多拥护陈氏,陈氏因而强大。以后陈氏逐渐争取到了其他卿大夫的支持,主宰齐国的军政要务。框子的后代桓子、僖子、成子一直秉持齐政。到了公元前386年,成子玄孙-太公田和强迫齐康公迁于海上,田和自立为诸侯,姜齐政权亡。公元前379年康公死,姜姓齐国退出了历史舞台。

太公姜和出自陈国厉公后裔,妫姓,入齐后号为陈氏。古音陈与田相近,故史称田氏。田和自立为诸侯后,齐国号不改,史称田齐。田齐立国时已进入战国中期,仍以临淄为国都,但同时建有五都,创立了中国五都之首制。

除临淄外,其余四都是: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一说在高唐)、平陆(今山东汶上西北)、莒(今山东莒县)。田齐建国后,国势逐步增强。

田齐桓公田午在国都临淄的稷下设学宫,招聚天下贤士,被称为“稷下学士”。威王与宣王时,齐都人才济济,成为战国时期东方学术文化中心。齐威王用邹忌为相,改革弊政,发展经济,齐国在当时引领时代文化之潮流。

齐国西与当时的劲敌魏国为邻,两国常以兵戎相见。公元前353年,魏军破赵国邯郸(今河北邯郸),齐田忌、孙膑以“围魏救赵”之计大败魏军于桂陵(今河南长垣四南)。公元前341年,田忌、田婴、孙膑攻魏救韩又大破魏军于马陵(今河北大名东南,一说在河南范县西南)。公元前334年,魏王用惠施之策,魏惠王邀齐威王会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互尊为王,史称“会徐州相王”。齐正式称王,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公元前314年,在孟轲劝说下,齐宣王命匡章率“”五都之兵,北地之众”,攻伐燕国。取得大胜,一度占领燕都。公元前301年又联合韩、魏攻楚,败楚军于垂沙。公元前298年至公元前296年,齐联合韩、魏不停的攻打秦国,而且攻入函谷关,迫秦王求和。公元前288年,东齐与西秦相约称帝,并称东西二帝,才撤兵凯旋。公元前286年,齐灭宋,势力发展达到顶点,以后转入衰落。公元前284年,燕国名将乐毅联合秦、韩、赵、魏攻齐,连下70余城,大败齐国,破临淄,齐国只能退保莒和即墨。齐王逃至莒地时被杀,莒人立齐襄王继续坚守,田忌协助齐王同守即墨。双方僵持达五年之久。公元前279年,田单用“火牛阵”大败燕军,得以收复失地。

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无力再与秦国抗衡。公元前221年,秦在灭韩、魏、楚、赵、燕五国后,遣将军王贲从燕地南攻齐国。齐人毫无防备,秦军杀入临淄,齐王田建降,齐亡。自此六国俱亡。

秦灭齐后在临淄设临淄县和郡。秦末,临淄又开始另一轮建都的过程。(这段有点乱)

公元前209年在陈胜、吴广起义后,田齐宗室田儋在临淄自立为齐王,也开始起兵反秦。

公元前208年,田儋在与秦军作战,战败而死。田假自立为齐王,但田荣又赶跑了田假,拥立田儋的儿子田市为齐王。

公元前206年,项羽又封田都为齐王,但田荣又打败了田都自立为齐王。公元前205年,西楚霸王项羽大怒之下攻破临淄,杀田荣,立田假。田荣的弟弟田横起兵为兄报仇反楚,并立田荣之子田广为新齐王。

公元前203年,汉韩信攻破临淄抓住了齐王田广。田横便自立为齐王又为汉军击败,韩信要求刘邦把自己封为齐王,刘邦考虑到当时与西楚争霸的时局,被迫封韩信为齐王。

公元前202年,汉灭项羽后改封韩信为楚王。至此田姓及韩信的齐王结束,先后涉及8人,历7年。

公元前201年,汉封皇子刘肥为齐王,辖齐地73县,号称大国。

公元前164年,分齐地为7国,以削弱齐国势利。公元前154年吴楚七国之乱平定后,齐封国还存在,但权力被削弱殆尽,与地方政权没什么差别了。

有齐一国,总计在临淄建都--西周至战国期间,姜齐为663年,田齐160年,共823年。秦末及楚汉相争期间8个齐王共7年。汉封刘姓齐王47年(到公元前154年止)。全部合计达877年。

齐临淄故城

齐国都城临淄故城位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东北部,东临淄河,西依系水,南有牛山和稷山,东、北两面是平原。地势平坦,但排水条件较好,水源丰富,可利用天然河流作为屏障;因此,是建都理想地点之一。公元前1065年,周武王封太公望于齐,即选定此处为建都之地。公元前1061年周公东征曾至此,灭商的仆从国薄姑,并将薄姑之地封于齐,使齐成为西周王朝东部重要战略据点之一,从那时起临淄(时名营丘)就成为周东方最大都市和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

进入春秋,齐桓公称霸诸侯,先后兼并30多个小国,疆域急剧扩大,临淄城也迅速发展至。战国齐威王时,齐国发展达到顶点,领域广达二千余里,作为大国都城,临淄也成为战国时期最繁荣的大都会之一。据《战国策·齐策》记载,齐宣王时,临淄有七万户,男子21万人,总共约有40万人口。战国时纵横家苏秦曾描绘:“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文化大繁荣,诸子百家争鸣,齐国人才辈出,著名的“稷下学士”就是因为他们聚居在齐都临淄稷门(西门)而得名。齐国东临海,南依山,鱼、盐及矿产资源丰富,临淄也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冶铜、炼铁、铸钱的手工业中心之一,鱼、盐、粮的交换贸易发达,成为工商业的大都会。秦灭六国后,临淄城受到很大破坏,但城市并未消失。秦末汉初,田齐后世田儋等先后据此称齐王,西汉前期及东汉所封齐王亦以临淄为都城。三国魏及西晋为青州治所,也是齐封国,仍为地区政治中心。十六国时青州治所移向今青州,临淄地位下降,仍保留郡、县。宋以后,临淄完全废弃成为一片废墟,后世临淄县城建筑于故城西南隅,仅占故城之一小角落,今为齐都镇所在地。

临淄故城由西南部小城与东北郭城(大城)连结而成。周围有城壕或利用天然河道。小城大体呈长方形东北部伸进郭城西南部。

古临淄城面积据测算在15平方千米以上,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城池,不愧为春秋战国名城。郭城有门9座。北门或南门应叫“鹿门”,东门为虎门。西门为雍门。大、小城外均有护城河。小城护城河宽13米,大城南北护城河宽达25-30米,深8米;并利用淄河作为护城河。

临淄的一个最重要的建筑特点是具有全城性的排水系统,这在中国城市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大、小城内都发现有排水道以及用大石块垒成的涵洞。1978年在故城西北角城墙下发掘出城内向护城河排水的涵洞道口,或称水门,以巨石交错构筑而成,长42米,宽7米,深3米,分上、中、下三层,每层五个方形排水孔,水经孔跌荡而出,人却不能通过。既能排水,又能御敌,设计十分巧妙,为同时期世界城市建筑所罕见。

临淄故城内道路纵横,南北向与东西向相交构成棋盘状。小城已探明街道4条,从北向南的北门大道宽6-8米,大城内的主要道路则宽达15到20米。从道路布局来看,小城以“桓公台”为中心,郭城以城东北河崖头村一带高地为中心。道路的布局也反映了城市功能,小城应为春秋战国时齐国的宫殿区,是宫廷、官署和贵族聚居之所。

齐故城内有众多手工业作坊遗址,其中以冶铁作坊为最多,达到十几处。郭城中部偏西处的冶铁遗址面积达40万平方米。规模之大,为春秋、战国时所罕见证明临淄确为冶铁中心。

据研究,齐故城并非一次形成,郭城(大城)先筑,约建于西周及春秋;小城后筑,约建于战国。战国时,齐国力达到极盛,故小城外有园囿建筑。城西1.5千米有歇马台,城西北约9千米有梧台等离宫别馆。小城之北、郭城西南还有一个“晏婴冢”,是后人修建的纪念性墓葬。城东北现有韶院村,传为孔子在齐闻《韶》乐而“三月不知肉味”的地方。今小城内建有“齐国故城博物馆”,为仿齐国古代城堡式建筑,陈列故城出土文物。

齐王公陵墓

齐国在临淄建都先后经历“姜齐”及“田齐”两个世系。姜齐国君墓多位故城内或周围,田齐王陵则位故城东南11.5千米的牛山一带。

齐开国君主姜太公衣冠冢位于临淄故城西南辛店东北1千米,封土东西长55米,南北宽50米,高25米,相当高大。太公即姜尚,佐周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年百余岁卒,葬于周(今陕西岐山)。死后齐人建衣冠冢于此,今为省级重点文物。故城内有姜齐墓地两大处,一处位郭城东北,另一处在城南。

田齐王陵基本集中于故城东南的齐陵镇,在田齐八代国王中,除第一代太公田和与末代田建未葬此外,其余六王均葬此。太公田和墓位今青州北二十里的普通店,坟封土方基圆顶,十分高大雄伟,远看巍然如山。齐陵镇王陵分二处,西为“四王冢”,东为“二王冢”。两处王陵形制均与太公田和墓相同,为方基圆坟。“四王冢”亦称四豪冢,依山为坟,东西并列四个巨大封土,宛如四座巨大山丘矗立原野之上,四个大坟丘为齐威王宣王、湣王、襄王的陵墓。“四王冢”已规划建为大型旅游陵园。

参考资料:

中国古城古都

历代帝王陵墓

东周列国志等

图片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